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拉萨市各驻村工作队积极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笔

来源:中国藏族网通 作者: 时间:2018.05.03

振兴乡村“精气神”

—拉萨市各驻村工作队积极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笔

“在哥哥姐姐们的精心辅导下,我的英语和藏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旦增索朗说。他是一名初二学生,家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乡马村。今年新学期开始前,旦增索朗参加了村里的“寒假乐园”爱心辅导班。

自2012年起,马村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大学生优势,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寒假乐园”爱心辅导班,得到了村民的极大认可。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其中重要一环,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

自拉萨市第七批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各驻村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区、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区、市党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干部驻村工作“七项重点任务”,以塑造文明乡风为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进一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走村入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

思维指导行为。拉萨市各驻村工作队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始终把感党恩教育作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的重点,着力宣传党的政策,教育农牧民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谁在造福西藏、谁在祸害西藏”,引导广大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林周县驻卡孜乡懂村工作队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入脑入心,联合村“两委”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从十九大会议的重要性、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建设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署,以及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进行了宣讲。

市民宗局驻墨竹工卡县门巴乡仁多岗村工作队组织村“两委”班子、下沉干部集中学习《党章》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吃透《党章》、深入领会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更好地把握党的工作重点及党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贴近群众,“四讲四爱”落地生根

拉萨市林周县阿朗乡布岗村村民德吉康卓除了干农活做家务以外,还多了不少“业余爱好”——识字、看新闻……

自“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拉萨市各驻村工作队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将学习教育内容与宣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使“四讲四爱”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脑入心。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美好生活不光要提高生活质量,更要充实自己的思想。”德吉康卓说。

今年以来,拉萨市各驻村工作队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推进“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扣主题主线,不断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自觉“信科学、重今生、破迷信、改陋习”,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

市工商联驻林周县江热夏乡连巴村工作队把组织好、实施好、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驻村工作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创新宣讲教育形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驻在村实际,本着惠民利民的原则,深化拓展宣讲内容,将广大群众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知识及时融入主题教育中,真正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切实凝聚起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广泛共识。

积极作为,健康文明蔚然成风

拉萨市各驻村工作队为进一步加强农牧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浓厚乡村文化气息,增进民族团结、共建美丽家园,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从注重个人卫生做起,树新风、除陋习,过上健康文明的新生活。

市委统战部驻林周县唐古乡唐古村工作队,组织村“两委”班子、下沉干部及农牧民党员组成志愿者小组,对玉热组搬迁点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要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养成垃圾归类、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城关区驻八一社区工作队,联合社区网格工作人员、网格民警、联户代表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劳动合同法》等宣传资料,向广大群众耐心、细致地讲解相关法律常识及各种维权渠道,为群众解答难点热点法律问题,调动了老百姓学法、用法的热情。

市政协办公厅驻堆龙德庆区巴热村工作队,充分利用农闲时节丰富农牧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广大农牧民群众健康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先后开展了“我为家乡发展献计策”“团结一家亲”吉祥巴热新春大联欢、“唱幸福生活 赞美好时代”文艺汇演等活动,进一步活跃了村民农闲时节文化生活,变“冬闲农闲”为“文化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