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绿色生态装点中国梦的阿坝篇章

来源:阿坝日报 作者: 时间:2018.03.28

绿色生态装点中国梦的阿坝篇章

——阿坝州坚持生态立州促进绿色发展侧记

3月10日,一场十年之约如期而至。在汶川县映秀镇张家坪村,500名公益人员以绿色的名义,在汶川种下500株柳杉幼苗。

忆往昔,汶川地震后第一年,“我为汶川种棵树”大型公益活动启动。十年荏苒,当年经受地震创伤的山坡,如今已植树6000余株,植树面积达180余亩,一片片绿色的希望拔地而起。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立州、绿色崛起。绿色,装点着中国梦的阿坝篇章,生态,促进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保护优先 生态优先——

破题从绿色“建章立制”开始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立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总书记的嘱托,阿坝牢记 ;生态的方圆,从立规开始。

阿坝从绿色“建章立制”破题,科学制定生态建设规划,立足州情实际,编制《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态州建设规划》《阿坝州“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方案;不断健全法治保障体系,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先后制定并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出台了《阿坝州资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规范性文件,加快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法治化进程。

如今,运用立法手段,进行环境保护,成为我州依法治理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

“黄河鱼”作为红原的特色美食,曾是当地餐桌上的“宠儿”。由于长期非法捕捞、非法交易致使黄河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保护和管理水生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从2017年3月初,红原县相继发布了《红原县天然水域全面禁渔通告》《红原县禁止捕捞、销售、食用黄河鱼的通告》。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禁捕、禁售、禁吃黄河鱼的行动中,黄河鱼彻底退出了人们的餐桌,让鱼儿戴上了法治“护身符”。

生态立州 绿色崛起——

绿色谋变带来丰厚馈赠

连续多年,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百姓没有烧一根薪柴,而是全境铺开实施“以电代薪”、电价补贴政策——1度电老百姓只需交1角钱,保护区的群众每年人均减少支出480元。

此外,卧龙率先在全国推行了社区共管、百姓直接参与的天然林“协议管护”模式和退耕还林“责任管护”模式,以购买生态服务的方式,通过将天然林资源承包给农户监督管理,根据每户农户家庭成员、劳动力数量等情况,进行严谨的承包地段、面积、金额认定和严格的考核制度,激励群众投入到生态保护与建设当中,此举,为当地农民群众获得了一份长期稳定的收入。

数年光景,从依靠烧柴来满足日常生活的供暖需求,到守护绿色森林资源,巨变背后,逻辑清晰:绿色谋变带来丰厚馈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平均海拔3800米的小金县美兴镇大坝口山顶,布满了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

“我们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两处,总装机100兆瓦,年发电量14534万千瓦时,位居阿坝州第一。”小金县发展改革经信局副局长童剑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小金县最壮观的‘阳光经济’。”

作为最优质的绿色清洁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具有显著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在修建美兴和大坝口光伏发电项目时,小金县800余农村群众通过项目务工,年人均增加务工收入近2000元,此外,按100元/亩的价格,还获得一次性支付各村15年光伏场区草场租赁费430余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光伏发电项目为当地带来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有效破解了高山边远地区农村用电难问题。

两个场景,一脉相承——阿坝已将“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绿色是阿坝最大的底色,生态是阿坝最大的资源。”州委书记刘作明说,为保护生态,阿坝要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州、绿色崛起”战略,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这是阿坝的承诺。

为此,我州创建了自然保护区25个、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风景名胜区9个。全州创建省级生态县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省级优美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46个,省级生态村30个、州级生态村529个。

生态文明 根植人心——

绿色意识浸润阿坝山水

2015年5月,米亚罗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理县毕棚沟发现多处成片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独叶草,这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的植物种群数量达到了罕见的1000株以上。

2017年11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发布消息,保护区首次拍到四只雪豹同框画面。

2018年3月,九寨沟县一对夫妇在驾车途中,经过黄土梁隧道附近时,看到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沿着道路缓慢行走。

……

珍惜野生动物频频现身,珍稀植物在阿坝这片广袤土地上茁壮成长,这背后是阿坝儿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缩影。

随着“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号角的吹响,我州把发展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来抓,实施森林资源管护扩面提质行动,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抓好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不断健全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筑牢生态屏障……

从城市到乡村,从农区到草地,一系列生态资源保护措施落地生根,各地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等工程,使阿坝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净。

绿色意识浸润阿坝山水,生态文明渐渐渗入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生态文化建设氛围日益浓厚。

辖曼镇是若尔盖县草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沙地曾一度蔓延到镇政府附近。如今,沙化地里伫立着一排排整齐的高山柳,一株株黄色的草帘子将它们连接起来。

辖曼镇河拉村村民夺吉当周自发给治沙队搬有机肥、送酸奶,“我们受够了风沙的苦,希望家门口重新绿起来。”

松潘县岷江源,水晶乡安备村村民达尔吉和家人每年都要在春夏季节编制柳笼装上石头筑坝拦水。达尔吉说:“柳笼拦下了泥沙,红柳就能生根发芽,形成生态护堤,对湿地恢复有明显作用。”

从“靠山吃山”到“靠山治山”,我州农牧民主动参与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浓。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强后盾。

如今,行走在阿坝高原,生态文明意识已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绿色必将成为阿坝的最亮底色。如今,阿坝大地,绿意尽染,生机勃发,绿色成为阿坝的永续基调,铺展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编辑: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