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吴川三绝纪录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坚守传统民俗

来源:千寻生活 作者: 时间:2018.03.12

原创视频:《吴川三绝》
社会变迁,旧事消亡,新物春见,经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磨合,总有美丽而有温度的东西留存下来。
吴川,在众多人的心中,是一座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郁乡土滋味、古朴的民间文艺活动的小城。每当家里祭祖敬神、爆竹烟花,街道的敲锣打鼓,它预示的是又一场年例轮回的吉祥开始,年幼时期最期待的传统年例活动,如今越来越浓烈。
论起吴川"三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到逢年过节,大街小巷展开了一幅热闹繁忙的画卷,传统艺术气息相当浓厚,无论怎样,你都可以从中追寻吴川数百年沉淀的历史记忆。如飘色、粤剧、泥塑、花桥、陶鼓舞、醒狮、木偶剧等。
吴川三绝之"飘色"
"飘"有凌空行走之意,"色"为装扮,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由小孩扮演成戏剧中的角色,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其神奇之处就在于,人们通过经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也因此而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川三绝之"花桥"
梅菉花桥历史悠久,桥的尽头有一个泥塑天姬送子,白花寓意生男孩,红花寓意生女孩,求了花之后到河边洗手,寓意一年顺顺利利,添丁发财。"花桥"顾名思义,就是用花装饰点缀的桥。它就像是一个民间艺术展馆,里面包含了雕塑艺术、盆景工艺、灯光效果、诗书情画意和古牌楼建筑艺术风格等。


吴川三绝之"泥塑"
泥塑是一门心灵手巧的传统工艺,要做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必须经过绘图--支架--选泥--锤泥--上泥--上色等步骤,精雕细琢。吴川泥塑,这种被称为"泥鬼"的民间艺术,源于唐末宋初,由吴川梅菉镇瓦窑村民兴起。吴川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中国泥塑民间艺术之乡"和"粤西小敦煌"的美称。


吴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吴川从古至今名人才俊辈出,历史上,吴川曾涌现一批优秀人物,其中以艺术而论,已传承有几百年的历史。生长在吴川的艺人,他们的心中有着这样的执念,人在,传承在,文化之美常存。正是由于这些艺术家们的不懈坚持,吴川民间艺术才得以薪火相传。吴川脚爆爆特此寻访部分吴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吴川泥塑传承人 秦康福
秦康福,是吴川市泥塑传承人,他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梅录民间泥塑艺人的熏陶,特别钟爱泥塑艺术。他先跟从民间艺人学习技艺,后跟从吴川省级泥塑传人简向东大师学习,泥塑技艺大幅提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是跟从老师制作,再到自己独立创作。先后创作了《水浒》、《岳飞》、《双龙》、《孔子》、《西厢记》等传统题材作品。先后再创作了《九纵成立大会场景》、《黄继先场景》、《淮海战役场景》、《大水洞场景》以及大型雕塑《公牛》、《双龙柱》等获得高度好评,2010年被湛江市授予"优秀民间艺术师"称号。
他说,简老师的一句话时常在他心中,"人的一生中,从小开始学习,需要不停的完善,泥塑才可以传承,才能得到群众的赏识,泥塑是靠三分工序七分彩色。"


△吴川民间艺术传承人 杨翔波
杨翔波,是吴川民间艺术的手艺人,吴川民间艺术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杨翔波的手艺是祖父及父亲传承下来的,其父亲杨宗禹是一位杰出的老艺人,擅长书法,书画艺术独树一帜。对于吴川三绝民间工艺他希望继续传承下去,因为艺术是可守不可丢,如果丢了,将来再恢复就比较困难。
观其花桥花塔的作品,无论是运笔走势的构想,还是思维意识整合都显示了其娴熟的制作艺术功力,从图纸设计到后期施工搭建,几乎没有太多工具 都是手工完成,心灵手巧的吴川人,通过勤劳的双手变为现实。
在传承中发展创新


他说"这段时间花桥花塔在我心目中是最唯美,最珍贵的,它就好像天上的彩虹一瞬间就过了,虽然很短暂,它是我们老艺术家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出来的艺术结晶。"


△吴川梅岭飘色传承人之一 孙康福


△吴川梅菉头飘色传承人之一 陈志伟
在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过程中,吴川梅菉飘色传承人之一陈志伟提到,吴川飘色包括梅菉头、瓦窑、隔塘、梅岭、黄坡、吴阳等地方。我们吴川飘色在2017年代表湛江出席央视《魅力中国城》大赛,希望将吴川飘色在世界各地展示。


留住人,才能留住艺,留住文化之脉。
吴川传承人是历史的活化石,是吴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立之本。有人问到,这些珍贵的技艺是否会艺随人走?未来它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希望吴川市文化部门大力推广,让那些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手工技艺得以保存,共同保护这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吴川人民可以零距离地欣赏到具有数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