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黄雯:绿色发展的唯物辩证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时间:2018.03.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绿色发展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目标和新要求,推进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是: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民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协同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认识和实践好这些具体内容,离不开对贯穿其中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把握。

  首先,绿色发展以底线思维破解发展“两难”。生态保护是底线,发展是硬道理,绿色发展就是要使二者达成内在统一、并行不悖。马克思指出,自然史和人类史密切联系,彼此互相制约。人类依赖自然生存,但自然形成的生态环境并不一定就符合人类需要,人类可以也应当合理创造条件对其进行优化;同样地,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也不意味着回归纯粹自然,离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便不能正确理解人类自身。因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不存在根本性的、不可化解的矛盾,更何况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并没有变,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依旧不容轻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是要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重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经济发展不能超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范围、突破自然存在和发展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守住生态底线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坚持,也是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历史发展规律的遵循。2016年颁布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是确立绿色生产力新思维、推行绿色财富生产、提高绿色生产效率的原则纲领和行动指南,应当予以严格贯彻执行。

  其次,绿色发展以绿色供给助推经济“质”与“量”的平衡发展。历经近40年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对美好生活产生了更多期许,社会主要矛盾也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满足人民与日俱增的对生态安全感、居所幸福感的企盼,就要积极以绿色发展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一方面,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的落后产能,代之以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普及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面向消费者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生产节能环保型产品,使绿色产品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效对接。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人们追求绿色生活提供了极大帮助。比如,使用高德地图助力人们便捷、绿色、智慧出行,全国范围内平均每月约节省油耗1840万升,折合人民币1.3亿元;又如,国内外优秀汽车企业的电动化战略加速推行,新能源汽车无污染、无噪音、零尾气排放,年燃料消耗成本远远低于同类燃油车。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77.7万辆,同比增长53.3%。更加平衡充分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优质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的支撑。保证经济发展的“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而用绿色发展提升“质”,正当其时。

  再次,绿色发展与其他四大发展理念共同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绿色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发展理念,它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创新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动力,绿色发展为创新发展提供方向;协调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本质要求,绿色发展为协调发展提供基础;开放发展拓展绿色发展平台,绿色发展为开放发展创造机遇;共享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根本目标,绿色发展为共享发展创造条件。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而作为“普遍形态”的绿色发展,更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起各个发展理念,渗透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指明现实路径。根据绿色发展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积极驱动,力争补齐发展的绿色短板;通过建立跨区域协作机构、健全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加强区域间优势资源互补等,促进环境保护区域协作,形成了京津冀联防联治、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等;把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低碳环保基建项目,输出绿色产能,将绿色普惠的民生观传播至全世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全民共建、共治、共护生态环境的氛围中,创新绿色成果共享方式、构建绿色保障机制,使绿色发展与绿色民生相得益彰。

  总之,绿色发展以其对唯物辩证法的系统应用和发展启示我们,当前亟须深入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美丽中国”的内涵,以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关键在于行动力,而每个公民对此都责无旁贷!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政治制度优势研究”(JAS1601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