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官方公告 >> 正文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成立10周年系列活动之 “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主题论坛”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6.16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又恰逢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成立10周年前夕,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联合复旦大学在沪举办“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主题论坛”,并邀请同济大学、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参与,以此向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献礼。

123qq.jpg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充分展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该论坛邀请文化遗产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复旦文化遗产保护”系列学术讲座。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莹应邀出席本次论坛并做主题发言。耿莹会长强调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国民族的文化自信源于华夏文化上下五千年,会长从上古时期、秦帝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高度提炼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充分肯定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及包容开放性。呼吁年轻一代加入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来。

321321.jpg

耿莹会长主题发言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还有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皓;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杜晓帆等。    

在主题发言环节,乌丙安教授从文化遗产的活用思辨与中国、国际语境方面深入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历尽艰辛,政府联动、专家学者极力推动,最终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的认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中国是全世界第六个联合国教科文的签约国。

312321312.jpg

乌丙安教授主题发言

 

张廷皓委员通过实例在对遗产保护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城市经济开发的乱象,深入的阐述了当今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矛盾;及大众对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的认知度的堪忧。伍江教授从不可动的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分析探讨城市开发过程中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破坏性与使用和保护的矛盾;点明了价值判断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并呼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

dasdas123.jpg

张廷皓委员、伍江教授发言

 

之后,杜晓帆教授与四位嘉宾就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和意义,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政府与民间力量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配合等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精彩对谈。四位嘉宾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文化遗产保护要“慢慢来”,绝不能一再迁就于经济利益。同时,必须完善相关法制建设,调动社会大众自主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在上海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中,此次论坛的交流和达成的共识更具意义。

312312456.jpg

现场互动对话

 

在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位德高望重的嘉宾共聚一堂,碰撞思想,分享观点,给专家学者和莘莘学子带来了精神上的感动和思想上的启迪。本次论坛活动旨在搭建开放、多元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多领域专家提供交流对话的机会,以期望通过学术讨论提出问题,通过思想碰撞融汇观点。在拓宽文化遗产研究视野的同时促进“一带一路”大背景下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北京御龙古今艺术剧院院长张凤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