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教育 >> 正文

宁波开展多彩"孝文化"活动 传承孝道文化 弘扬孝德传统

来源:宁波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16.03.03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孝道文化和感恩传统是人类文明历史演变的重要轨迹和主要内容,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宁波通过开展多种“孝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发现身边孝德典型、推举身边孝德榜样、比学身边孝德模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引导广大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美丽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树立道德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

  《孝亲敬老倡议书》在文化社区亮相

  一份《“慈孝文化”孝亲敬老倡议书》日前在海曙区西门街道文化社区亮相,12位独居老人及其子女响应倡议书,在社区卫生中心医生的指导下,为父母捏捏背、捶捶肩。

  据悉,海曙区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5528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2360人。为此,海曙区由各社区老年协会牵头,发出了“子女与老人在自愿基础上,签订《孝亲协议》,强化子女尽孝责任”的倡议。当天,这一工作在文化社区试点。

  “我们社区有60岁以上的老人800多人,其中独居老人99人。《孝亲敬老倡议书》的发出,主要是进一步秉承传统孝道,倡议子女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对老人的赡养,发挥子女赡养老人的主体作用,成为社工和社会组织的有力补充。”文化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勇峰告诉记者,这一倡议书将在社区118个楼道分发,让社区真正成为“老慈少孝”的温馨大家庭。

  倡议子女“常回家看看”

  今年69岁的曹雪贞独居已经五六年了,虽然分别住在江东和鄞州的一儿一女经常打电话来嘘寒问暖,还时常上门看望,但她难免觉得孤单。“子女有自己的家庭、加上工作忙,即使有时候很想念他们,我也尽量不打扰他们。”曹雪贞说,“一般来说,我对子女是报喜不报忧。去年至今脚后跟一直肿痛,也不告诉子女,怕他们担心,耽误工作。”看到这份《孝亲敬老倡议书》,她认为:“家家有老人,人人会老。子女多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所盼,消除父母的孤独感,我们做家长的也开心。”

  今年60岁的翁亚芬也对这份《孝亲敬老倡议书》非常赞同。翁亚芬79岁的母亲有轻微老年失智症,87岁的父亲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行动不便。两年前,翁亚芬开始每天从城西的家里,来到父母所在的文化社区家里,买菜烧饭、端水洗脚。“父母把我们拉扯大,现在父母老了,照顾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翁亚芬说,她30岁的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周末会来陪伴外公外婆吃饭,为外公洗脚,“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需要一代代传承发扬。”

  观海卫慈孝新风沐古镇

  “太爷爷,你的照片上墙了!”慈溪观海卫镇卫南村的乡风文明馆刚刚落成,百岁老人方乾通的重孙女惊喜地发现,自家太爷爷的寿宴照片被做成了精美的展板。“四代同堂的方家是我们村的慈孝之家,看看人家,再比比自己,无形中起到了教育作用。”卫南村党总支书记韩勇说,村里的老年人逐年增多,让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安稳,全村才能和谐。

  安稳和谐,这正是观海卫镇三年来重视慈孝文化建设的原因。“观海卫由原来的观城、师桥与鸣鹤三镇合并而来。观城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师桥以工业为经济支柱,鸣鹤以务农为主,再加上不少观城人的先祖来自闽南,所以三地居民的观念习俗不同,前几年常有‘一盘散沙’之感。”观海卫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重视慈孝文化建设旨在促进全镇20多万常驻人口互助互融,增强对观海卫的文化认同。

  慈孝之星感动全镇

  古镇观海卫位于慈孝之乡———慈溪,古代孝子沈良十和方昌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奇怪的是,早年评出的“感动慈溪”十大人物中却没有观海卫人。“这里的慈孝传统源远流长,只是缺乏政府和居民对当代慈孝之星的共同发掘。”观海卫镇相关负责人说,自2013年起,镇里以“新二十四孝”为标准开展“道德标兵暨慈孝之星”评选活动,多位默默无名的慈孝之星不仅温暖了全镇,也感动了慈溪。

  爱的接力赛,慈孝传四代。观海卫镇五洞闸村普通妇女沈菊芬照顾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叔叔沈时诚几十年,一日三餐风雨无阻地送饭,洗晒被褥、送药。从花季少女到六旬老妇,沈菊芬用几十年坚守书写照顾叔叔的诺言。时间久了,附近邻居几乎把沈时诚当成了她的父亲。在她影响下,她的两个儿子、儿媳和外甥也对沈时诚体贴照顾。

  慈孝之星中不仅有孝老爱亲模范,还有爱岗敬业或投身慈善的典型,将慈孝传统宏扬为新时期的社会大爱。热心公益的90后女孩,倡导农村敬老公益新风尚的夫妻档,七年如一日照顾丈母娘的好女婿,甘当“城管义工”的“红袖章”爷爷……这些普通人默默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亏本买卖”,从未想过出名,却在观海卫掀起了慈孝新风。

  慈孝文化扎根新家

  有榜样,有活动,但如何让慈孝文化建设不停留于“一阵风”式的“运动战”?观海卫计划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日间养老中心,既为老人们建立热闹的“临时家庭”,也为慈孝文化找到新载体。

  “每月180元,每天一荤两素两顿饭,不要太划算!”卫南村日间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利用上级补贴和集体收入建起了这个“老人之家”,40多位老人就把这里当成了食堂、活动室和卫生站。该村党总支书记韩勇介绍。“免费理发、量血压、治疗小病小痛、日常生活服务,这里都能提供。”韩勇说,老有所乐很重要,新建的乡风文明馆里有个大会场,舞台、排练厅和候场室一应俱全,将成为老人们吹拉弹唱的好去处。

  慈孝文化在观海卫处处闪耀。广义南路上一道长约400米的文化墙讲述了古老的慈孝故事,并以新二十四孝图传递慈孝新风,形成靓丽的慈孝风景线。镇工业西区还搭建了一幅面积约为120平方米的慈孝网架,图文并茂倡导慈孝新风。

  别样“慈文化”最美慈孝心

  新春佳节,晒着暖阳,儿女作伴,或到家门口看一出精彩的戏文,或找个舒适地方坐着聊聊家常,对老人来说,是再美不过的日子。今年新春,随着我市首个慈孝文化主题公园在团圈社区的落成,这样一幅母慈子孝、和乐美满的画面时时展现在记者眼前。

  慈孝,是文明慈溪的底色。自董黯汲水孝母开始,慈孝故事就在慈溪大地上流传不息,“慈孝”不仅是我市四大地域文化之一,还被视为市民共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以创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为契机,慈溪由慈及善,由善及爱,提炼总结了以“慈孝、慈善、慈爱”为内涵的“慈文化”,并通过“慈文化”地域道德品牌的打造,建立了符合时代潮流的精神引领。

  慈孝公益电影首映 传承慈孝精神

  据悉,《寻找董黯》根据董黯孝母的历史故事,通过艺术创作,讲述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对孝道无感又缺少父母陪伴的陈述小朋友,在经过一次神奇之旅后,认识了董黯与董母,从而感知了亲情、懂得了孝道,并从内心深处真正“找到”了董黯。影片对于唤起新老慈溪人身为慈孝传人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促进我市慈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影片把我市独特的风景名胜、靓丽的城市街景以及本土人文元素等进行深度融合,展示了我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气象,必将成为我市对外展示形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靓丽名片。

  孝美岔路的文化探旅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岔路镇党委书记葛欢善说,“慈孝岔路,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化宣传和生硬的自然风光宣传,我们一直秉承“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但同时我们更注重人文资源的建设,我们要把慈孝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基因,深深地植入到每个岔路人的心里,我们要把慈孝文化打造成岔路人的一种文化符号,代代相传,我们更要把慈孝文化做成慈孝产业,走一条“文化+旅游+特产”新模式,让慈孝的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从而让慈孝文化在岔路焕发出一种新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