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保护 >> 正文

青山绿水家园美 韶关市近年来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述

来源:韶关日报 作者: 时间:2015.10.13

韶城在秋日阳光下绿意盎然、美丽如画(航拍)。 韶关日报记者童铜韶张伟杨纯摄
  “三江碧波穿越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这是美丽韶城的外部形象,也是整个韶关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纳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以来,历经“生态文明”的熏陶和“绿色战役”的洗礼,韶关容光焕发身披绿装,明净清新风光秀丽,守住了青山绿水,履行好了珠三角生态屏障的职责。
  倾力打造生态家园
  金山银山换不来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韶关最显著的优势、最丰富的财富、最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国家重点林区的韶关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迷人景区,早在1992年11月,韶关就成为全省率先绿化达标的山区市,并被当时的国家林业部批准为林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目前,韶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4%,居广东全省之首,是广东省绿色生态屏障、粤港澳地区最美丽的后花园。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面对丰富的生态资源,韶关没有采取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方法来获取一时之利,更没有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而是坚决守住环保底线,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和企业,坚决不引进!
  多年来,韶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试验田”和“排头兵”的作用,争创生态文明的亮点。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着力打造生态宜居韶关,以三江六岸绿化为主线,生态走廊、道路、水系绿化为纽带,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打造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绿色之城。2009年成功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2008年5月,有着良好生态基础条件的韶关市正式被批准成为全国首批6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2012年,韶关的乐昌、南雄、仁化、始兴、乳源五县(市)被规划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当其它地方为一味追逐经济利益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惨重代价,得不偿失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时,韶关却完好无损地保护好了自己的美丽家园。至今,韶关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韶关正全力以赴开展以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主要载体的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和森林资源、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着力推进“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建设。
  韶关的山,必将更青;水,必将更绿,天,必将更蓝!
  咬定节能减排不放松
  对于节能减排,韶关历来的态度和做法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近年来,韶关在节能减排方面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交出了一份让社会首肯的答卷。
  为筑牢广东省绿色生态屏障,近年来,韶关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2013年,韶关被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2014年,韶关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01%,与2010年基数相比下降16.22%,完成了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要求我市“十二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的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指标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12.2%、12.1%、29.1%、13%,均完成了节能减排示范市的目标任务。
  而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韶关尽管财政紧缺,但仍是“该出手就出手”,舍得投入。
  “马达轰鸣吓人,屁股黑烟熏人。”——这是从前市区车辆尤其是公交车的常见现象,既影响市容市貌,又严重污染环境,屡遭市民诟病。如今,这一城市“奇葩”在韶城已是销声匿迹。
  去年,韶关全市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逾万辆,数量居全省第一;推广LNG公交车100辆,CNG出租车380辆,纯电动车50辆,“屁股冒烟”的“黑车”基本上不再见。一系列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不仅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还成为韶关市区流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大打生命源保卫战
  水是生命之源。韶关位处北江上游,水质的安全备受社会关注。为此,韶关竭尽全力确保水质安全。仅在去年,就投入7亿多元用于市区第三、四、五、六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加快16个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发挥减排效益。
  数据显示,至去年底,韶关在“十二五”期间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累计完成投资约3.5亿元,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管网完善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6400万元,这对于财政困难的韶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大手笔。
  而南水水库供水工程的启动,更是韶关近年大打生命源保卫战的“亮点”。
  为解决韶关市区存在的供水安全、水源单一和水量不足等问题,早在1996年,韶关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就提出建议,要求市政府开展对市区第二水源的调查、选定和保护工作,逐步完成第二水源的供水工程。而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的南水水库是广东省内三大水库之一,水质优良。2011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有关部门将南水水库功能由以往发电为主调整为以防洪、供水为主。
  2012年5月7日上午,韶关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隆重举行“韶关市南水水库供水工程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标志着南水水库供水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在韶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可行性研究报告于去年5月6日通过广东省水利厅技术审查。至此,上报省发展改革委立项的所有前置条件全部完成。
  该项目是韶关市“十二五”期间投资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20亿元左右。项目建成后,可以确保韶关市区及周边农村130万人饮用水安全,有效解决市区目前供水水源单一、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的问题,为市民提供更为安全、优质、充足的饮用水。同时还可满足产业转移园区、芙蓉新城及重大工业项目的用水需求,对韶关城区扩容提质,确保韶关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