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持续发展 >> 正文

乌兰察布:激活农村牧区发展“一池春水”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 时间:2015.10.13

  乡村变美了,村民生活幸福了;干部晒黑了,干群关系密切了;乡风文明了,村民素质提高了——自治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广大农村牧区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农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幸福全覆盖”。今日起,本报推出《十个全覆盖·视点》专版,将镜头和笔触对准广袤农村牧区的文明新主人、幸福新生活、亮丽新家园,做“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忠实见证者、记录者和推动者。

  西官村位于兴和县城西3公里处,是个典型的城郊村。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前,村庄里出行条件、环境卫生和县城相差的可不是“3公里”:道路坑洼不平,垃圾乱到乱堆,到了夏天蚊蝇乱飞,进出一趟西官村“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

  饱受泥糊路折磨的村民们,听说要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积极响应村委会号召,该让路的让路,该拆房的拆房。如今,平坦的水泥路贯穿村庄,道路新装了路灯,人们再也不为出行犯愁了。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类似的故事,在乌兰察布市的农村几乎天天上演。

  去年以来,乌兰察布市按照王君书记“把推进‘十个全覆盖’与扶贫开发、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兼顾当前与长远,科学合理地做好乡村布局规划”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示范村、全面完善达标村、基本保障一般村、撤并整合空心村的思路,集中3年时间,完成1321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任务。两年来,市委、市政府调动各方力量,集中各种资源,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投入58亿元实施了1028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78%,覆盖了3210个自然村。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乌兰察布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外出务工人口多,农村牧区建设历史欠账多、人居环境差,而且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持续加剧。针对这一现实,乌兰察布市探索推行了“435”工作法:“4”,就是在总体要求上,坚持“三不一多”四个原则,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不搞一刀切,多渠道筹集资金;“3”,就是在规划建设中,以自然村为工程建设单元,整体上按示范村、达标村、一般村三种类型开展工程建设,不搞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保证资金集中投入、有效投入;“5”,就是按照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制订方案、组织实施、检查验收“五个步骤”开展工作,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化德县二段井村在工程实施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由乡政府和村委会帮助解决砖、水泥、门窗、木材等建筑材料,农户筹工筹劳全程参与工程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共投资600多万元,其中农民筹资筹劳162万元,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该市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始终贯穿于“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的全过程,真正使群众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在规划阶段,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实地观摩,之后召开村民代表会、全体村民动员会,与群众共同算好建设、效益、长远“三笔账”;在建设阶段,政府不搞大包大揽,把决策权和实施权交给群众,激发起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大部分村庄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项目。

  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力量攻坚

  录义村是国家七部委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项目村。该村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不搞大拆大建,采取加固维修、转移置换、入住幸福院的方式实施危房改造,并把“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项目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组装配套实施,通过发放金融扶贫贷款,扶持发展舍饲圈养和牧家游、农家乐。

  乌兰察布市统筹涉农资金和项目,形成了惠农惠牧政策、资金、项目的叠加效应。在资金筹措上,创新投入机制,努力保证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广大群众不等不靠,主动拿出银行存款,通过出售农畜产品变现、向农村信用社贷、跟亲朋好友借等多渠道自筹资金。同时,坚持不大拆大建和实际运用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删繁就简,尽量减少工程量,降低建设成本。两年来,全市实施“十个全覆盖”的村户均投资仅4万元左右,其中农民自筹1/3以上。实现了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出最好的效果。

  坚持建管并重建立长效机制

  为巩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成果,商都县田家卜村委会制定了管理办法和村规民约,实行“三包”责任制,确保及时维护、长久运行。同时,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创建活动,倡导村风民俗新风尚。

  工程建设中,乌兰察布市始终把管理与建设同步谋划,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村民自治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机制,公共区域的管理由管护小组负责,农牧民房前屋后实行“三包”责任制,卫生室、超市、文化室的运行管理实行行业管理和村民管理相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管理创新,为工程长期发挥效用提供了保障。

  蓝天白云下,乡村美如画。

  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统筹兼顾协同推进

  察右前旗印北梁村距乌兰察布中心城区仅4公里,区位交通十分优越。该村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乡村旅游业相结合,大力发展集餐饮、住宿、体验、购物、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成为集宁周边地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乌兰察布市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培育特色产业相结合、扶贫攻坚、完善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体系、保护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创建相结合,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着力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效应。

  农村牧区进入发展“黄金期”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乌兰察布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凡是实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农村牧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乌兰察布市主要领导表示,未实施的村,争取在今年全部启动实施,明年同步完成1642个自然村的撤并搬迁,确保3年完成全覆盖任务,做到不漏村、不漏户。所有“十个全覆盖”村都将围绕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面向首都大市场,加快发展以马铃薯、冷凉蔬菜、设施农业和乳业、肉羊、生猪、肉鸡为重点的特色产品。同时,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为重点,组织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十个全覆盖”、产业发展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开创农村牧区工作新局面。(据《内蒙古日报》)

  【看数字】

  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

  任务目标

  计划投资70亿元,用3年时间完成1321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

  2014年,投资22亿元,完成360个嘎查村、936个自然村的工程建设任务,惠及30多万农牧民。

  2015年,计划投资34.5亿元,在668个嘎查村、2730个自然村实施工程,力争全市70%以上的嘎查村达到“十个全覆盖”。目前,已投入资金29.9亿元,占计划的81.8%。

  [1]危房改造工程

  危房改造新建、维修加固、转移置换三种模式在建及完工54058户,占计划的104%。

  [2]安全饮水工程

  在建及完工482处,占计划的113%。

  [3]街巷硬化工程

  在建及完工2548公里,占计划的103%。

  [4]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工程

  最后的230户已全部改造完毕。

  [5]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

  在建及完工18481户,占计划的90%。

  [6]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

  在建及完工16个,占计划的80%。

  [7]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

  在建及完工371个,占计划的94%。

  [8]文化室建设工程

  在建及完工509个,占计划的91%。

  [9]便民连锁超市工程

  在建及完工382个,占计划的98%。

  [10]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计划覆盖365251人,已全部完成。8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人高龄津贴计划发放62926人,已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