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保护 >> 正文

播撒在雪域高原的水利情怀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 时间:2015.09.11

 8月29日,拉洛水利枢纽工地到处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十几台挖掘机在半山坡上摇动着臂膀,一派繁忙施工景象。

  西藏日喀则地区的拉洛水利枢纽,是西藏水利建设史上投资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也是西藏最大的民生水利工程。工程完工后,将新增农田保灌面积5.1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8.4万亩,解决4.2万移民安置问题。

  正在施工现场的拉洛水利枢纽及灌区管理局副局长、小浪底援藏干部王振凡介绍,按照水利部要求,工期由5年缩短至3年。目前,全国有20多个内地施工、监理等队伍日夜奋战,全力支援拉洛工程,以使此项工程及早润泽藏区民众。

  全国水利支援拉洛水利枢纽建设,只是水利援藏工作的一个缩影。俯瞰今日雪域高原水利发展,从水利规划布局到具体项目落地,从城乡饮水安全到农业灌溉,从防洪安全到农村水电建设,从灌溉草场到水土保持,一处又一处润泽藏区民众的水利工程,凝聚着全国水利援藏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水利援藏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水利跨越发展的强有力支持。

  把援藏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

  西藏长治久安对确保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长期以来,水利部党组对水利援藏高度重视。2009年7月13日,对于新时期西藏水利发展和水利援藏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水利部在林芝召开第四次援藏工作会议。

  会议勾勒出“十二五”西藏水利发展蓝图。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来总揽西藏水利发展改革全局和安排各项水利工作。全面加强民生水利建设、加快重点骨干工程建设、抓好重要流域综合开发、加大水土保持和草原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水利管理能力建设、加大水利改革力度成为水利援藏的六大重点。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西藏水利发展再次提速。水利行业满怀激情投入援藏,成就了水利援藏的“西藏速度”。

  “西藏水利改革发展,既是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水利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2011年召开第五次援藏工作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水利部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一道,将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这次会议上,《加快推进西藏水利改革发展合作备忘录》成为水利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的水利发展行动纲领。

  在2013年召开的第六次援藏工作会议上,陈雷部长再次要求,要进一步加大水利援藏工作力度,确保“十二五”水利援藏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十二五”期间,水利部部长陈雷、副部长矫勇等多位部领导多次进藏视察并指导工作,深入西藏水利一线研究部署和加快落实水利援藏工作任务。

  部党组召开党组会和多次专题办公会,听取水利援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西藏水利改革发展和水利援藏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今年9月1日,又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研究部署水利援藏工作。

  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十二五”援藏工作规划,组织编制“十三五”援藏工作规划,指导帮助西藏自治区编制西藏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随后,部直属单位、流域机构,纷纷与自治区水利厅签署对口援助暨合作框架协议,以建立更加长期稳定的援助与合作机制,全方位、深层次地全面加大援藏工作力度。

  肩负着发展水利造福藏区的使命,水利部各流域机构有对口援藏任务的直属单位和水利厅(局),也纷纷派出援藏干部,带着资金和技术,尽全力支援西藏水利建设。

  “西藏地区水利快速发展,速度最令人振奋,援藏人员的精神最令人感动。西藏水利能有今天骄人成就,水利援藏功不可没!”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达娃扎西对水利援藏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把西藏人民的福祉作为水利援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富民兴藏战略的领航下,水利部把西藏水利作为优先扶持的重点区域,充分利用国家对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保证西藏水利建设投资需求。在不断加快加大骨干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毫不动摇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项加专项”的投资保障机制,使西藏农村饮水、灌区、寺庙供水等民生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到2015年年底,西藏水利可完成投资228亿元,投资总额是“十一五”的3.26倍。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赵东晓感慨中央对西藏农村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之大,在内地“不可想象”:“除骨干水利工程外,农田‘最后一公里’也全部由中央投资。”

  在西藏,记者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水利发展的强音和水利高投入带给百姓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

  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不仅让广大农牧民从此告别了祖祖辈辈喝脏水、苦水的历史,也让僧侣们不再肩背手扛,用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汩汩流淌的自来水,犹如一股暖流,流入高原百姓家,流进高山庙宇,也滋润了各族人民的心田。

  47岁的扎西次旦,是当雄县当曲卡镇当曲村人,以前放牧游走,夏天饮河沟水,冬天喝雪水,每天背20多桶,来回几小时。不固定的河沟水往往被上游洗衣污染,水中微量元素过量,饮用后肢体变形。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后,或四五户合用一口井水,或引来山泉水七八户共用,生活方便了许多。

  当雄县水利局职工杰布说:“目前全县536个农饮工程实现全覆盖,牧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

  在1419年创建的桑阿寺,住持、寺庙管理委员会主任曲掊对饮水安全工程由衷赞叹,他说:“以前寺庙僧人拉着板车到山下很远的地方运水,每天要拉十几次,常常路上就洒了一半。遇上雨雪天更困难,人滑倒摔伤、水桶打翻是常事。现在通水了,水龙头接进寺庙,用水方便了,全都方便了!”

  饮水安全保障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而生产发展同样是水利援藏的重中之重。

  拉萨市林周县的澎波灌区,麦田里一片金黄,预示着又一个好年景,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藏区群众的脸上。

  一年又一年的丰收依托于坚实的水利基础。据江苏水利援藏干部、拉萨市水利局副局长王建介绍,澎波灌区建设让18.72万亩农田旱涝保收,从干渠到田间“最后一公里”完全由中央财政资金和水利援藏资金承担。

  甘曲镇巨荣村小组组长桑珠,在旁多工程和澎波灌区建设之前,家中的24亩地全靠天收,他说:“以前土渠总漏水,还被争抢,家里的地经常灌不到水。现在好了,渠道不用我们花一分钱就修好了,小麦以前才长到膝盖这么高,现在能长到腰这里,每亩地还能增产200多斤!”

  日喀则萨迦县扯休乡赛贵村是拉洛配套灌区之一。如火如荼的工程建设给村长旺堆带来了希望,家里种了40亩地,养了5头牛、30多头羊。不久的将来,随着拉洛水利枢纽的建成,他家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大的改善。

  援藏干部、拉洛管理局副局长王振凡介绍,拉洛工程2020年开始发挥效益,下游的申格孜、扯休、曲美、聂日雄四大重要产粮区将从“旱区”变“灌区”。

  2012年10月1日,曲当水电站通电给年轻的多吉次仁带来无限惊喜:“通电后我们可以看电视、上网,了解外面的世界。”

  据了解,通过水利援藏,有农村水电的县户通电率从2011年年底的83.7%提高到2014年年底的97.5%,46.5万藏区群众从此走进了“电器时代”。

  水利援藏泽被几百万藏区人民。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拉洛、雅砻、恰央等水库工程和通天河、伊洛瓦底江等干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解决74.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50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8.99万千瓦;完成23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和90条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45平方公里。目前,“十二五”水利规划目标任务已超额完成,通过资金投入和重点水利工程实施,增强了西藏防洪、供水、生态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十二五”时期成为西藏水利发展最快、投资规模最大、目标任务完成最好、水利建设成效最显著、农牧民群众从水利建设中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集全行业之力推进西藏水利跨越发展

  西藏水利跨越式发展需要人才提供支撑。为改变西藏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状况,水利部有计划、有步骤、有规模地组织水利专业技术人才进藏工作。

  早在1991年,水利部便依托西藏“一江两河”开发派出了第一批6人援藏工作组进驻西藏,成为中央部委中最早成建制有规模地开展援藏工作的部委之一。

  据水利部第一期援藏工作组组长任铁军介绍,1991年的西藏水利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有限的一些小型水库普遍存在严重渗漏问题,渠道老化失修,很多耕地只能靠天吃饭。没有大比例地形图,没有基础水文数据和区域地质资料,水利规划和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严重滞后。

  援藏干部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以工程带科研为载体,选择适应西藏特点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提高了西藏水利设计、施工的科技水平。经过援藏干部几年的艰苦努力,满拉水利枢纽成为目前西藏唯一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水利工程。20年后,旁多这个被国内水利专家公认为极具挑战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技术创新再次令业界瞩目:创造了最高海拔混凝土防渗墙最深、最高海拔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最高、最高海拔水库库容最大、最高海拔灌溉输水洞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

  20多年对口支援,一批又一批来自内地的水利援藏人抱着“来了就得留下点什么”的信念,申报项目,筹措资金,加强建设,引进人才,注重管理,帮助西藏建起一支技术精湛的队伍,使水利事业逐渐有了今天的规模,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帮助受援单位解决工作难题,通过传帮带为受援单位留下一支不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一批批援藏干部共同的心愿和奋斗目标。每一批援藏干部初到受援地或单位后,总是与当地水利工作者一道,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水利对口援助单位与受援单位签订合作项目73个,合作资金2.8亿元,各对口援助单位援助资金3713万元。记者在拉萨看到,水利部淮委与江苏省水利厅共同投入1074万元,为对口支援的拉萨市水利局建立了水利工程质检中心,其办公楼及硬件设施超过了江苏省和淮委所有水利检测单位的配备,填补了拉萨水利质检工作的空白。

  对于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说,援藏干部的到来,为当地民生带来了福祉,更为西藏水利的跨越式发展增添了不竭的动力。

  西藏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高寒缺氧,冬季时间长,平时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2/3。20多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踌躇满志走进雪域高原,他们克服头痛头晕、胸闷憋气、恶心呕吐、手脚发麻、行走困难、思维迟钝等一系列接踵而至的“高原反应”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默默奉献。

  水利部第12期援藏工作组组长赵东晓说:“从外表看,援藏干部都是皮肤变黑、头发变白变少。在藏工作期间,许多同志患上了高原病,但仍坚持工作。”

  松辽委援藏干部李成林进藏不久就患了严重的痛风,但始终奋战在防汛抗旱的第一线,今年雪顿节期间还主动带病坚持值班。小浪底管理中心援藏干部王振凡身患胆囊结石,在郑州连续两次开刀,病情稍一好转,就立即回到了拉洛工地。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李亚龙,30多岁便长出了一头白发,他下乡的次数在西藏自治区水利厅水保局排在前列。

  水利援藏干部给西藏带来了内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经验,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援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老西藏精神在援藏干部队伍中薪火相传,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来自水利部援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资料显示:1991年以来,水利部采取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定期轮换、业务培训等形式,加大西藏水利干部人才帮扶力度。水利部先后派出12期援藏工作组,共选派援藏干部101人次。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水利部选派援藏干部21名,各司局和对口援助单位先后派出援藏干部50名,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受援单位开展技术指导820人次,领导带队或组织专业技术队伍赴藏开展专题调研考察人数达到1356人次;安排西藏水利干部到内地工作交流96人次,到内地考察学习865人次;部机关各司局和直属单位有针对性地为西藏举办水利各类培训班115批次,培训人数4750人次。

  水利援藏工作在推动西藏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跨越中持续而强劲地发力,为西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显著改变。就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的这天,扯休灌区广袤的田野再次吟唱水利颂歌,渠水滋润着的土地满缀着沉甸甸的青稞,一群身着白色藏袍的藏族小伙儿走在田埂上,跟着手捧香炉、高举幡竿的领路人,欢笑着,歌唱着,庆祝着望果节的又一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