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白天鹅,爱让我们更亲近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8.17

核心阅读
  白天鹅,学名大天鹅,因优雅、忠诚而家喻户晓,是全球易危动物。随着近年来多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巡护措施的落实,白天鹅数量明显增多,人与自然愈发和谐。
    
  山东荣成:近万只白天鹅来此越冬
  “每年都惦着它们”
  北方海滨,大多酷暑时节热闹,一到冬日就游人罕至。山东荣成,却是个例外。
  每年10月下旬,游人纷至沓来。尤其是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渔村烟墩角,虽有数十家“渔家乐”,但常常一房难求。
  其实,来这儿的人们最企盼见的,是一年中只有此时才会到来的特殊“客人”、能飞越世界屋脊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
  “没人轰它、打它,慢慢它就不怕人了”
  可爱的白天鹅,生性胆小,警惕性极高,活动和栖息时远离岸边。然而,到了荣成,生活习性竟出现了奇妙变化,胆子似乎也大了起来。它们集中活动和栖息的区域,大多靠近人类生活生产区。冬季的岸上游人不息,而仅数米开外的海水里,白天鹅悠然自得,甚至会主动凑到游人身边取食。
  其实,白天鹅起初也十分警惕,并不会与人亲近。
  70岁的曲荣学,在俚岛镇烟墩角社区生活了一辈子。他的家,开门便是白天鹅聚集的海湾。上世纪80年代,几十只白天鹅出现在烟墩角。人往前靠一点,白天鹅就往后退一点,始终保持数十米的距离。
  “白天鹅来得越来越多,食物可能就不够吃,有些饿得不行会飞走,我就想着弄些玉米给它们吃。”头几次,他把玉米撒在海边,附近的白天鹅吓得一哄而散。不过,曲荣学发现,等自己走远了,白天鹅就会跑回来吃玉米。“没人轰它、打它,慢慢地它就不怕人了。”后来,一看到曲荣学提着玉米桶过来,不少白天鹅就围上来,争相抢食。
  “这些白天鹅是你们养的吧,怎么一点都不怕人啊?”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于壮志,是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科研科科长,他经常听到游人问这样的问题。不仅在烟墩角,荣成市辖区内的月湖、马道河、桑沟湾、八河水库、绿岛湖、石岛湾等,都已成为近万只白天鹅的栖息地。这些区域,已远远超出保护区的地理空间。有的白天鹅,甚至会飞进乡村人家,无拘无束地与家禽同槽共食。
  关爱、保护白天鹅,已成一种责任
  白天鹅与人,都是这座城市的“主人”。荣成人对这些鸟儿的感情,宛若对自己的家人。
  今年年初,保护区值班人员接到电话,反映马道河里的一只白天鹅很长时间没有活动,可能被冰封住了。考虑到救助人员要半个多小时才能到,于壮志就请打电话的热心市民继续观察,有情况及时沟通。
  “也就十来分钟,他又打来电话,说自己看花眼了,白天鹅是在那休息呢。”说起来似乎有些好笑,但于壮志觉得,这说明市民保护白天鹅的意识很强,“否则这么大的区域,这么多的白天鹅,单靠保护区工作人员很难完全顾及”。
  同样,67岁的孙茂瑧也在续写着与白天鹅的故事。过去出海打鱼,退休后,他干起了巡护白天鹅的活——劝阻游客下海,让游客别乱投食物,一大早上岗,要一直等到游客散尽才下班。长近一公里的海岸,孙茂瑧一天下来不知要走多少趟。有一年2月,海水冰冷刺骨。有位游客用长焦镜头拍摄时,发现有只白天鹅好像受伤了。孙茂瑧穿上水裤,一步步靠近。原来白天鹅脚部缠了一个塑料袋,远看就像肠子外露,虚惊一场。
  孙茂瑧说,“每年到了时候,就老惦记着它们,只要看见它们来,心里就踏实了。”
  关爱白天鹅、保护白天鹅,已成为荣成人的一种责任。遇到水面封冻,保护区每天都组织人员投放各种食物。当地机关干部、部队官兵、村民、企业职工和学生等,都踊跃加入到保护白天鹅的行列。
  明确保护区土地管理权属,改善海湾整体环境
  海草房、白天鹅与人,在荣成绘成一道独特的人鸟相观美景。除了市民自发呵护,更源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早在1985年,荣成就在越冬的白天鹅集聚的天鹅湖建立了大天鹅自然保护区,并设立了管理处。近年来,荣成又相继成立大天鹅保护协会及天鹅湖派出所,且关闭了天鹅湖附近的垃圾填埋场,建成三处城镇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杜绝污水排入湖泊。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荣成大天鹅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成市紧接着完成了《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建成了保护区宣教中心、大天鹅救护中心、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和天鹅湖、烟墩角两个保护管理站等基础设施。
  “这片海湾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用于清淤和生态修复,使3000亩浅水区变成水深两米的深水区,增加白天鹅主食——大叶藻繁殖区约40万平方米。”站在天鹅湖畔,荣成市林业局副局长闫建国说,这些都是水底下的投入,看不见,但效果很明显,“最多的时候,天鹅湖能有6000余只白天鹅同时栖息,密密麻麻数不清”。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在不断地探索中得以破解。
  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村庄签订协议,明确了保护区土地管理权属,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区内开展与保护无关的生产活动,严禁开发利用,确保湿地生态系统不受破坏。“这些年已经很少接到白天鹅吃麦苗的报告了,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市里有专项资金予以补偿,避免群众利益受到损害。”荣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起帅介绍,白天鹅栖留区域周边的社区,也在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有针对性地解决因天鹅采食麦苗产生的问题。
  如今,1300余口人的烟墩角,有300多人从事休闲旅游业,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总收入800余万元。
  “白天鹅带火了小渔村,要不然,哪有这么多人来。”经过多年保护,每年到烟墩角来的白天鹅,已经达到1000多只。对于这些鸟儿,烟墩角人心存感恩。(记者 卞民德)
    
  内蒙古:做好迁徙“服务区”
  “24小时守护孵化核心区”
  内蒙古湖泊众多,每年3月到5月间,内蒙古各地都会迎来大群从南方飞往北方的天鹅。
  作为天鹅迁徙的必经之地,内蒙古正努力做好天鹅迁徙途中的“服务区”。内蒙古许多地区都成立了天鹅护卫队,日夜守卫、精心呵护,担负起保护天鹅的责任。例如,内蒙古西部最大的淡水湖泊乌梁素海所在地——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就被命名为“疣鼻天鹅之乡”。
  “近几年我们加大对保护区的巡查力度,特别是天鹅孵化核心区,24小时进行了监控和守护。”乌拉特前旗森林公安乌梁素海派出所所长王建军说。每年4月底到6月初正值天鹅繁育孵化的关键期,为了不惊扰天鹅及打击非法狩猎活动,由乌梁素海森林公安派出所、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当地护林员组成的巡察队,每天都要对核心区展开数次巡查活动,并在保护区内施行了最为严格的禁渔、禁猎管理措施。在乌梁素海水域繁殖的疣鼻天鹅,由过去的60多对增加到目前的600多对,平均每巢成活率由2只提高到5只。
  此外,赤峰市作为我国天鹅春秋两季迁徙过程中的重要栖息地,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天鹅之乡”的荣誉称号,这是继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被命名为“疣鼻天鹅之乡”后,自治区第二个以天鹅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乡。
  据赤峰市林业局副局长张书理介绍,近几年,赤峰市形成了市、县、乡三级野生动植物保护网,每年都会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天鹅在赤峰停留期间的监测、保护和宣传工作。目前,天鹅的栖息环境不断改善,每年春秋两季在赤峰栖息的天鹅总数在10万只以上,停歇时间达120多天。(记者  吴勇)
        
  安徽天长:越冬天鹅增数倍
  “全力保护这些远来的客人”
  涟漪泛泛的湖面上,成群结队的白天鹅游弋嬉戏,优美的身姿掠过湖面,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到冬季,都能在安徽省天长市高邮湖杨村湖滨段看到这样的画面。近年来,苏皖交界的高邮湖,来越冬的白天鹅越来越多。
  “高邮湖湖面宽阔、湿地平坦,水域小鱼虾等软体动物丰富,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堤岸边水草丰茂。每年冬季,就会有候鸟来此栖息、觅食。”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李永民说。
  李永民介绍,“天长境内的高邮湖区域,是白天鹅理想的越冬栖息地,随着这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白天鹅飞临这里栖息。”
  据了解,自2012年底,有渔民发现白天鹅来天长越冬,当时不到100只;到2013年,天鹅已达200多只;2014年底,来越冬的天鹅已达上千只。
  “为保护包括白天鹅在内的珍稀鸟类安全越冬,天长市森林公安局每年都会提前部署,出动大量警力,全力保护这些远来的客人。白天鹅昼夜均活动,天长市林业局和森林公安局会成立专业巡护队伍,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进行冬季昼夜巡防。”天长市森林公安局民警雍金程说。同时,在白天鹅栖息高邮湖期间,湖畔的杨村镇还专门成立民兵突击队,轮流在辖区日夜巡逻,为白天鹅保驾护航。(叶琦  李炳旺)
  
  白天鹅是一种候鸟,学名大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全球易危物种,每年约有3万只白天鹅在中国越冬。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马鸣介绍,鸟类学者通过环志和卫星跟踪研究白天鹅的迁徙路线,根据数据分析,白天鹅从繁殖地俄罗斯、蒙古南迁,次年春天飞回繁殖地。在我国白天鹅的迁徙轨迹主要有四条:
  一是经过内蒙古达里诺尔湖等地短暂停留后,到山东荣成、烟台等地越冬;
  二是经黄河流域的郑州、开封等地短暂停留,到长江中下游流域及附近湖泊越冬;
  三是到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地三门峡市附近越冬;
  四是到新疆北疆天山一带及库尔勒、艾比湖等越冬,其中一部分会继续飞到青海湖越冬。(记者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