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环保 >> 正文

驻守南疆,海南国有林场急盼改革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时间:2015.08.10

中国绿色时报8月7日报道(记者  王俪玢  通讯员  解金勖) 在海南,海防卫士、风情小镇、一专多能成为“国有林场”的代名词。
   7月21日-24日,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场圃总站主办的“绿水青山,生态脊梁——百家媒体百名记者进林场”采访活动走进海南省文昌市岛东林场、陵水黎族自治县吊罗山林业局、东方市岛西林场,深入了解海南省国有林场现状,厘清国有林场改革思路。
   生态管护,公益责任义不容辞
  据海南省林业厅办公室主任陈柏宇介绍,海南省共有省属直管林场15个、省属委托市县管理林场12个、市县属林场11个,经营管护面积785.08万亩。
   国有林场是海南省天然林主要分布区,是生态公益林的半壁江山,林地大多集中分布在大江大河源头、主要水库周围、沿海风沙前线等重点生态区和生态脆弱区。
   基干林带是抵御自然灾害的第一道屏障和生态防护线。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及强台风“海鸥”先后在文昌市翁田地区登陆,正面袭击岛东林场,造成10.8万亩林木断倒,损毁面积超过林场总面积的60%。其中,基干林带成片的大树被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种植的海防林在抵抗台风时几乎损毁殆尽。
   “岛东人就像是木麻黄。”场长张志宏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这样形容岛东人的精神,“两次台风袭击,打倒了岛东林场绝大多数的大树,却并没有打垮岛东人重建一个新岛东的信心。”
  为重建生态保护屏障,岛东林场制定了2年修复5万亩、5年重建岛东林场的目标。而在往年,林场每年造林7000亩-8000亩。这样的补植补造速度让全场的工作人员带着家属、聘请小工满负荷运转。为节约开支,加快修复步伐,岛东林场从育苗工作开始,培育了高品质的木麻黄,并在恢复灾后海防林工作中采取了以木麻黄为主多乡土树种混交造林以及林瓜套种的造林模式。
   截至今年4月,岛东林场共完成海防林补植补种及新造林地面积约5.1万亩,抚育施肥约0.5万亩。现在,林场43.8公里长、面积1.58万亩的海岸防风林带“筋骨”重生。
   东方市岛西林场红树林苗圃是海南省占地面积最大、种类最多、育苗数量最多的红树林苗圃基地,是供应岛内红树林的“大后方”,目前年产量约60万株,占地面积16亩。岛西林场还肩负公益任务,承接营造东方市沿海防护林及河流水库护堤林、东方市四更镇黑树港红树林造林任务和黑脸琵鹭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修复工程。
   保障民生,住房就业多方改善
  站在吊罗山林场的街道上,林场场部的惯常印象被完全颠覆。
   700余套金黄色与棕褐色交映的小楼整齐地矗立在街道两侧。楼体统一规划、统一颜色、统一风格,整齐的街道,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在利用国家给予的林场棚户区改造资金以及海南省财政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吊罗山林业局自行投资8000万元,实现了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包括引进的大学生每户1套住房的目标。
   李清华,25岁,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后通过校招落户吊罗山。“你到吊罗山来工作,我们解决你妻子的就业,解决你的住房。”吊罗山林业局局长李华拍着胸脯向李清华保证。毕业3年,农村小伙李清华在吊罗山有了稳定的事业,住进了90平方米的三居室,迎来了9个月的儿子,李清华成为同学眼中的“人生赢家”。在林区职工居住条件改善的同时,场部凭借独特的风格被评为“海南省十大最美小镇”。
   海拔900多米的原伐木工人宿舍区,如今已建成山水林田湖一体的吊罗山度假村,在湖边小木屋的山景房中即可欣赏热带雨林美景。2014年,森林旅游为吊罗山林业局入账200万元。
   长期固守单一的营林生产模式,制约了林场经济的发展。岛西林场利用靠近市区的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花卉、绿化树种及珍稀树种,做大花卉、种苗产业,主要品种有白骨壤、拉贡木和红海榄。马岭分场和通天分场发展菊花、兰花种植,形成了“一个林场,多点开花”的局面。通天分场兰花基地负责人黄法祥说:“我们培育的红霞兰花,一亩产值20万元,一枝花的花期在两个月左右,一年四季均可开花。目前在售的兰花有20多个品种,还有1000多个兰花资源圃作为产品储备。”
  “通过外租合作的方式将林场闲置的土地用来发展兰花产业,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就业,带动周边群众投入兰花种植。”岛西林场场长倪明强告诉记者。
   收不抵支,亟待国有林场改革
  今年5月,海南省林业厅完成的《国有林场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国有林场管护着785.08万亩森林面积,其中天然林652.79万亩,占全省天然林总面积的66%;公益林735.48万亩,占全省公益林总面积的54.7%,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每年达890亿元。
   2014年,海南国有林场职工年均工资3.35万元,有8个国有林场职工月平均工资在1500元以下,甚至达不到海南省市县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在海南省国有林场中,零就业职工家庭有873户,24个国有林场中符合当地低保的困难职工有301人。
   守着南疆重要的生态资源,海南务林人的地位却充满了苦涩。
   根据海南省林业厅提供的2010年-2014年收支情况报告,34个林场收不抵支,占林场总数的89.5%。海南省国有林场改革的道路注定不平坦。
   在吊罗山林业局场部门口,吊罗山林业局、吊罗山林业公司的牌子依次而立。“我们的林场实行企业化经营。林业局局长同时兼任林业公司经理、法人代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林业局从原来的森工企业转为从事保护天然林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但目前林业局仍保持着原有的企业性质,职工依然是企业员工,保护主体与经营主体混淆。”李华说。
   吊罗山的尴尬在全国国有林场中相当普遍。
   由于事企不分,林场管护人员的身份不明确,虽然行使着管护国有天然林资源的行政事业性职能,却仍是企业化管理,没有行政执法权。在履行国家赋予的林业行政执法职责,制止毁林开垦、盗伐林木和盗猎野生动物中,存在诸多困难。
   由于海南省林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差,部分国有林场仍存在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就业难、通信难等问题。目前,海南省国有林场中有6个市县属林场场部未通公路,8个林场场部未通电,26个林场场部职工饮水未达安全标准,56个分场或护林站饮水未达标。
   海南省林业厅林区林场处副处长王雷透露,《海南省级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在征求各市县和部门意见后,将上报省政府,争取今年9月底前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