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保护 >> 正文

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7.01

      本报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冯华)农业部日前发布了《2014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通过禁牧封育和草畜平衡管理,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整体稳定,草原固有的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

      农业部畜牧业司草原处处长李维薇表示,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去年达到53.6%,比2010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鲜草产量10.2亿吨,比2010年增加了4.7%,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草原生态持续恶化势头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加快好转。

    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从2010年的30%下降到2014年的15.2%,其中268个牧区半牧区旗县牲畜超载率从44%下降到19.4%。在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和草原补奖政策的推动下,牧区各地加快推进草原承包工作。目前,全国累计落实草原承包2.83亿公顷。其中,承包到户2.23亿公顷,承包到联户0.54亿公顷。牧区各地以实施草原补奖政策为契机,通过加大棚圈和人工饲草地建设力度、改良牲畜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推广舍饲半舍饲圈养等措施,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

      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从2011年起,我国在内蒙古、新疆等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逐步将全国13省(区)所有牧区半牧区旗县全部纳入政策实施范围,惠及全国657个旗县(农场)的近2000万农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