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传承保护 文化流芳——聚焦曲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济宁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6.29

    ■本报通讯员梅花

    于惠惠赵宇俊

     近年来,曲阜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据统计,曲阜已掌握2000余个非遗项目、资源和线索;《祭孔大典》等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个项目被列入省非遗名录,26个项目被列入济宁市非遗名录,入选各级名录的数量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认识到这一点,曲阜通过建立保护机制,让非遗保护深入人心。2006年起,该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保护中心,强化普查保护。通过举办“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设立非遗展示厅等多种形式,文化遗产保护氛围在全社会日益浓厚。“不仅要保护,更要做好非遗的传承创新。”在建立非遗档案资料库过程中,曲阜开展拉网式普查,以笔录、摄影等形式记录民间传承人的讲述和民间手工技艺制作的形式,整理汇编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国家级非遗项目“曲阜楷木雕刻制作技艺”成功链接国家非遗中心数据库,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非遗名录。

     2010年起,曲阜在孔子故里园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为各地游客提供了欣赏和体验非遗魅力的平台。确立了孔府家集团、大庄琉璃瓦厂、王庄镇纸坊村等曲阜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截至目前,已相继组织16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赴济南参加全国非遗博览会,集中展示非遗精品。

     为做好传承工作,曲阜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举行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经费发放仪式;制定非遗保护规划,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广泛组织开展非遗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社会效益;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新路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非遗保护,加强非遗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楷雕大师颜景新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人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9人为济宁市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历史、艺术和市场价值,对非遗最好的保护与传承,是充分发挥其价值。经过近10年的培育和扶持,曲阜市的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已呈现较大规模。祭孔大典演出、楷木雕刻、孔府菜、尼山砚、碑刻拓片等一批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对这些非遗项目的活态化保护、开发式传承,不仅拓宽了保护与传承之路,而且繁荣了文化产业,唤醒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价值。”曲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新局局长岳耀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