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荒漠治理 >> 正文

青海:拉开新一轮防沙治沙大幕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6.29

建立保护区,封沙育林育草是我省目前治理沙化草地的主要措施。根据沙珠玉治沙站的实践表明,封育2年后,天然植被的覆盖度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流沙得到有效控制。封育区内有些一时难以恢复天然植被的流沙地段则采用补植造林、种草,以加快流沙的固定。实践证明,封沙育草育林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防治技术措施,在我省各沙区均采用这种办法防沙治沙,尤其是地处三江源区的沙漠化土地,高寒干旱,造林种草极为艰难,封沙育林育草是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的最佳技术手段。
    一
    6月初,记者从德令哈市出发,经尕海湖、旺尕秀山,穿过满眼皆是巴滩和盐碱地的戈壁滩,沿着德都公路跑了100公里之后,便驶入了素有“青海月牙泉”之称的金子海。
    金子海,蒙古语名字:阿力腾布拉格,意为金泉汇成的湖,是乌兰县目前唯一存在的一处湿地,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金子海却被数万亩黄沙簇拥和包围着;站在湖边远眺:湖的西边与北边全是连绵起伏的沙梁,东边也是黄沙相连,但湖岸边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南边则是10多万亩的沼泽,然后形成了由柴达木盆地发源最长的素棱格勒河,一直自东向西流向盆地最低处的北霍布逊湖。
    全省8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之一的金子海封禁区就在这里。保护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设置围栏、固沙压沙、人工自然修复及道路、管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天然植物创造休养生息、滋生繁衍的条件。
    青海是我国主要沙漠化省区之一,沙化土地分布在6个民族自治州的18个县(市、行委),西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茫崖行委,东至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形成了柴达木盆地沙区、共和盆地沙区、青海湖环湖沙区和三江源沙区,沙化土地面积1250.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4%;并且沙化土地大多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三江源地区荒漠化沙地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整个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差,生态脆弱,荒漠化土地易沙化、难治理。
    为加快全省防沙治沙进程,我省编制了《青海省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规划在10年内通过采取人工造林、封禁保护、封山(沙)育林(草)和工程固沙等措施,完成防沙治沙80万公顷,由此我省拉开了新一轮防沙治沙的大幕。
    二
    我省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东岸和三江源地区,地域差异很大,正是这个原因,我省大部分地区采取了宜造则造、宜封则封,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措施来恢复和保护植被。对三江源沙区,实施以休牧还草为主的封育措施,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促进沙化土地植被的自然恢复。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人为活动较少的乌图美仁、大柴旦、沙区划定封禁保护区,进行封禁保护;对盆地中部和西部的沙漠绿洲周围,在保护好现有植被和绿洲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人工造林规模,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和林网,建成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对共和盆地沙区,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移民、禁牧、全面封育等措施,并在条件较好的地段实施人工造林,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体系。青海湖沙区则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治理措施,加大治沙力度。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青海省防沙治沙事业多策并举,大工程带动防沙治沙成效显著,正在实现着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突破。通过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三江源生态保护等国家项目的实施,我省沙区的沙化土地格局发生了新变化。据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由1255.8万公顷减少到1250.4万公顷,5年减少5.4万公顷,年均减少1.1万公顷。2014年全省投资8707万元,完成防沙治沙面积91.59万亩。柴达木盆地、三江源区、共和盆地沙区的沙化土地发生逆转,其中黄河源头沙化土地减少量最大,为4.1万公顷,环青海湖沙区及周边地区的沙化程度也在减轻。
    2013年4月海晏县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至此,我省先后在都兰、贵南、共和、格尔木和海晏建立了全国防沙治沙县级综合示范区,5个示范区处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沙区,沙化面积大,林草植被稀少,风沙危害严重,生态区位及其重要,仅2014年在这5个县市实施1.33万亩规模的沙区造林项目。海晏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地点位于青海湖东北岸的克土沙区,建设总面积1400公顷,建设主要内容是工程固沙造林,“十二五”以来,该县每年投资100万元,防沙治沙178公顷。今年6月记者途经海晏县克土沙区时,林业人员在这里实施的一项历时40天的春季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完工一个多月,沙地里的植物开始返青,片片沙地又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海北州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海湖东北岸的海晏县和刚察县,沙化土地面积87038.8公顷,这里的风沙危害异常严重,“十二五”以来该州已治理沙化土地19843.4公顷。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从2009年开始实施,截至目前,海晏县已经治理沙漠化土地7440公顷,刚察县完成沙漠化土地治理10893公顷。
    三
    柴达木盆地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也是我省沙化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保护任务最艰巨的地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4242.5万亩,占全省沙漠总面积的75.6%。“十二五”以来,海西州依托自然保护区建设,先后建立了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格尔木胡杨林、可鲁克——托素湖、诺木洪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乌兰县哈里哈图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675万亩,并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草)、工程固沙、公益林营造,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34.1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4.5万亩,封沙育林79.69万亩,落实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1834.03万亩,累计完成投资达10个亿。2013年开始投资5000万元,将格尔木市乌图美仁、大柴旦行委、都兰县夏日哈、乌兰县金子海、茫崖行委5个沙化地列入国家重点封禁保护区,封禁保护面积达618.7万亩。
    青藏铁路、315国道德令哈段地处流动沙地前沿,以风蚀、风积、风沙流、沙尘暴等形式的荒漠化危害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极大地阻碍了铁路、公路的运输安全。这几年海西州林业局以防风固沙、绿化、美化交通沿线为核心,在青藏铁路厚日—连湖段119公里的铁路两侧人工植树造林4310.9亩,设置网围栏230公里,建设护林房16座1226平方米;在315国道尕海—乌兰干沟段道两侧采用滴灌技术营造防护林带53公里,2750亩,315国道尕海—柴凯段两侧建设灌木防风林带3600亩。
    省林业厅造林处副处长白永军告诉记者,去年开始,我省在格尔木、大柴旦、都兰、乌兰、茫崖、贵南、共和、海晏等8个县、市、行委启动国家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工程,封禁保护总面积894.3万亩,总投资1.6亿元。其中格尔木市乌图美仁、大柴旦、共和县塔拉滩和海晏县封禁保护区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完成,封禁保护总面积达到699.7万亩,今年将在其他4个地区实施这一工程,封禁保护总面积为107.85万亩。日前各试点县正由春季造林转入封山育林、灌木造林的关键时期,固沙压沙工程已完成0.39万亩,固定界碑、警示标牌、宣传牌和水泥立柱等制作正在进行,将于7月中旬完成整个工程建设任务。(记者  杰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