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教育 >> 正文

江北:以文化人的“追梦者”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6.16

文化是软实力,但却能供给发展最强的动力。

教育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学校更应有其文化外显和内涵,形成一种区域教育独特的文化色调:多彩、缤纷、鲜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下,江北一面升级着各学校的办学条件,一面用文化提升着各学校的办学品位和教育品质,同轴驱动让“首善教育”更有“气质”。

像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梦者”,以文化人,江北挺起最温暖的脊梁。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加减法”

在江北进行学校综合改造时,雨花小学以此为契机,对学校功能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开启了校园文化打造的行动。

如今雨花小学不仅有能彰显学校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校门——雨中白荷,还有展示办学特色的文化长廊,更有如爱莲墙、荷花池、七彩佛石、百年香桂、荷香书屋、荷花舞台等个性鲜明的人文景观。

每一处景观个性鲜明,主题突出;既造型各异富于童趣,又典雅精致彰显学校特色。“打造校园文化原本只是自己探索,但前几年江北教委开始统筹区域校园文化发展,让我们创文化有了更多底气。”雨花小学相关负责人谈到。

在2012年之前,江北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处于自主探索阶段,有学校逐步自觉地把文化建设融入工作计划之中。从2012年6月起,江北做起了“加法”,开始走上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区域推进之路”。

在第一次区域推进中,江北重点实施了米亭子小学、鲤鱼池小学、培新小学、徐悲鸿中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2013年又对钢锋小学、华新小学、劳卫小学等9所学校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整体育人环境明显改善。

为了让学校文化建设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江北区还启动市级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江北区教委主任马培高指出,校园文化建设要反映3个思想: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校长的办学思想;二是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师生共同参与;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传承。

越来越多的校长逐渐认识到:抓学校文化建设就是抓教育发展的根本,就是抓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抓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文化意识逐步树立起来的校长们开始走上创造之路,不仅做“加法”让文化物质环境得到提升,同时做“减法”把老套的、不合时宜的东西进行“瘦身”,创新提炼或日臻完善出独有的文化精神。

从成长需求出发的“新路径”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江北依然“舍得”,分期分批对学校校园文化环境进行改造、对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换代,让文化成长有了更好的“温床”。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区学校更好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江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投入了1000万元的学校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为校园文化发展营造更大更优质空间。

马培高谈到,学校文化建设不是栽点花、植点草、贴点画、搞点活动……这种没有经过思考摸索的行动应当摒弃,要去探索实践“新路径”,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师生参与过程,一切围绕学生更好成长来“做文章”。

洋河花园实验小学收藏了数万册图书,包括文学作品、军事话题、历史、生物世界等。利用修建的“游文轩”读书长廊,每天中午以及周五下午的时间,为学生专设“阅读”课程,并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和读书活动交流会。

“游文轩”书香弥漫,成为了校园里的“流动书吧”,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来“微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博览群书,汲取知识,成长自己。

校园文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建设、更新、提高的整体工程,它既能彰显学校的综合教学水平,又能展现出独特的个性魅力。

近年来,钢锋小学在创建校园文化中将剪纸教育教学作为了切入点,让纯朴的民间传统剪纸艺术进入课堂,在原美术课的基础上开设剪纸课程,通过剪纸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文化梦”

当下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江北教育的“重头戏”,但如何引领学校保持对校园文化常新的追求?如何让文化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如何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文化保持永恒而多维度的魅力?

“目前,城乡学校、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学校发展逐步进入了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马培高谈到,因此,文化内涵建设将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成效。江北先后启动了雨花小学、鸿恩实验学校、两江国际学校鱼嘴实验校等第3批7所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重点推进5所具有文化特色及文化沉积的“百年老校”建设,争取到今年全区50%的学校基本完成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为了让“文化梦”成为更多学校的“现实”,江北区教委为各学校支招:深入挖掘学校历史以文化人,在继承学校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炼学校文化内涵、核心理念、发展目标,构建有底蕴的文化价值体系。加强学校文化馆藏工作,发挥档案等历史性典籍资料在学校文化传承中的特殊魅力。

特色学校建设也是校园文化打造的重要部分。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同时,江北引领学校把握文化建设运行规律,各中小学发挥办学优势,发展办学特色,涌现了一批教育质量高、文化底蕴厚的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塑造起优质的、独特的校园人文风貌:

鲤鱼池小学的书画特色、玉带山小学的版画、华新小学的烙画、劳卫小学的摄影艺术、18中的管乐、蜀都中学的红色文化等特色学校已形成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基础教育格局,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文化育人品位大幅提升。

用“特色”寻找 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打造“优质均衡教育强区、开放教育特区、特色教育名区”,这是江北的教育目标。不难看出,以文化建设带动特色教育发展已成为江北的坚定信念。

从2007年开始,江北就开展了专项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全区命名了2批共32所德育、体育、艺术、教学类特色学校。去年,观音桥小学、和济小学、华新实验小学、字水中学、钢锋小学、头塘小学6所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市级体育、艺术类特色学校,市级特色学校增至10所。

据悉,江北区教委每年设立300万元特色学校专项经费,助推特色学校建设,同时深入实施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工作,保证每个中小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活动技能。

近2年,江北先后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重庆市中学生田径锦标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培育起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以特色教育为“放大镜”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校校有特色、生生有成长、教师有专长”成为素质教育新常态。

踢向全国让足球梦更“圆”

2015年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西部赛区比赛中,米亭子小学组建的小学生男子足球重庆队获得第二名,取得了7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比赛资格。此次比赛是全国校园足球最高赛事。

这一次,米亭子小学踢出了重庆,走向了更宽阔的赛场。

在区教委支持下,米亭子小学10年前就建起了人造草坪足球场,近几年每年都向学校划拨办学特色专项经费。一心想搞好足球特色的米亭子小学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实行选班制,在体育课中开设足球班。同时在普及足球运动的基础上组建校级足球运动队,每天放学后开展训练,外聘专业足球教练指导。

因为足球,无论是学校或学生都收获了更多精彩。据悉,近年来该校多次获得重庆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和锦标赛冠军、亚军,近10名学生被选入重庆市青少年足球运动队参加训练。该校目前正在申报全国校园足球重点学校。

一动一静下的“双色”童年

2009年港城小学面临整合重建,如何结合区域教育的实际找准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港城小学决定以“陶艺、跳绳”为突破口,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据悉,该校定期开展陶艺研讨会、陶艺作品展示等,举办跳绳比赛、大课间开展多种多样的跳绳活动和绳类游戏,每堂体育课中有10分钟跳绳训练时间。到了周末,港城小学的孩子们不定时地到步行街去为市民做跳绳表演。“绳”彩飞扬成为江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市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获得“重庆市跳绳传统项目学校”称号。学生的陶艺作品连续多年获得重庆市“课堂内外杯”一等奖。

一动一静的两大特色都发展了起来,相得益彰:跳绳让学生体质得到了明显改善,陶艺教育让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

校园啦啦操“舞出”别样青春

去年5月,东风实验学校“星爱联盟”啦啦操队参加了全国啦啦操锦标赛,以青春动感的舞姿和阳光张扬的个性荣获了中学组自选街舞第一名。

东风实验学校地处尚在开发拆迁过程中的唐家沱,爱心庄园孤儿和流动人口子女约占该校总学生人数的70%。学校特色发展之路虽然艰辛,啦啦操的夺冠却让学校对坚持与创新看到了希望。

2013年该校以“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为宗旨开始推广校园啦啦操项目,除了积极搭建各种舞台让学生在大课间、体育课、课外兴趣小组中尽情享受着啦啦操的魅力,还定期开展啦啦操艺术节、班级啦啦操比赛、个性十足的兴趣小组展演,建立分享活动感受的“啦啦论坛”,自主设计的活动服装展示等。

啦啦操从普通的“舞动”变得更丰富更多维度,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从中收获团结合作的个性、自信阳光的心态等。文/谭茭 刘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