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唱响校园成了责任
来源:中国网-山西频道 作者: 时间:2015.06.15
6月10日上午,76岁的左权开花调国家级传承人、山西省十大传承人之一的刘改鱼,在年轻开花调演员王熙陪同下,来到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为学院主要领导和七十多名学生上课。早在去年,该校就成立了“刘改鱼民歌工作室”,每周一和周三,刘改鱼都会亲临课堂教唱开花调。9日的课,刘改鱼特别强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回顾了自己接触原文化部老部长周巍峙、非遗保护专家田青的经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非遗理念。正是顶级专家的言传身教,自己从一个15岁唱红全国的民间歌手,成长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改鱼说,与电视上的风光比,自己更喜欢做一个踏踏实实的民歌传播者。她的心系民间心系传统的爱乡态度,赢得了大家长久的掌声。接着,刘改鱼辅导过的聂放放、王熙、樊学文等9名学生,分别演唱了《建立民兵队》《樱桃好吃树难栽》《摘花椒》《对花》等传统民歌。刘改鱼一一给予中肯点评。始终听课的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杨晓平激动地说,上刘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他希望学生们珍惜大好环境,珍惜“刘改鱼民歌工作室”落户学校的机会,把刘改鱼身上最好的民歌传承好,做一个真正有中国梦想的艺术生。最后,课堂在齐唱《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歌声中结束。
6月11日下午,左权、榆社、沁源三支盲人宣传队,分别来到榆社太邢小学、左权宏远学校和沁源一中举办“把遗产交给未来”活动。左权县的活动是县民歌研究中心牵头主办的,常年和盲艺人精诚合作的文化干部李仲芳担纲主持,分管非遗工作的县领导周海萍阐述了在学校传播非遗的意义。整个演出分“红歌”、“情歌”、“悲歌”、“欢歌”四部分,从来没有与盲艺人合作过的宏远学校高中学生上台与老艺人们合作表演。三位学生歌者才17岁,但是他们和盲艺人合作起来得心应手,因为有共同的文化根脉。青晨旭、马俊超、史明燕分别和盲人人合作演唱了《逃难》《太行民兵》《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而刘红权从校外带来的弟子、9岁的赵立斌演唱更为经典的《土地还家》后,大家感到他确实比大哥哥们更有民间感染力。但是,当刘红权演唱了《谁说桃花红 谁说杏花白》,大家不得不服气,还是民间艺人功夫更加过硬。刘红权说:“原来我以为只有赵立斌在学民歌了,所以很失落。今天在咱们学校听到更多的年轻朋友演唱民歌,我很感动。并且有人表示愿意和我一起学习,我更感动。如果同学们真的还想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歌继续传下去,只要用得着我,我随时欢迎大家!”现场师生没有想到,刘红权的态度和歌一样坚定,大家给了他更多的掌声。活动结束后,组织者李仲芳告诉记者,大家对活动不是一般满意,是非常满意。她知道晋中特殊教育学校已经成立了“刘红权民间音乐传习所”,她打算在左权也成立一个,将来有条件时,她亲自组织盲艺人进校园巡回演出。她说:“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里,是非遗人的重要责任。”
榆社活动是盲人宣传队队长赵福明一手张罗的。榆社现场,60岁的老艺人张如文和22岁年轻盲艺人王柱军联袂演唱了传统三弦书《王贵与李香香》和《十二月对花》。演唱前,赵福明为同学们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告诉学生,三弦被誉为“乐中之王”,但凡说书,离不开的就是三和一三弦。一个人操持三种乐器并演唱,确实体现了前人的智慧,值得传承下午。沁源的活动由沁源文化馆馆长孙树青组织并主持,以赵卫国、孙红庆、孙建锐等为代表的五位盲艺人为一中师生演唱了传统三弦书《抗日英雄李学孟》和沁源秧歌《十劝》。此外,襄垣盲人曲艺队在县城“非文化遗产体验馆”门前表演了襄垣故事、襄垣秧歌的传统节目。襄垣县多名传承人一并展示了各自的才艺。
我国“文化遗产日”始于2006年,十年来,专家呼吁,政府行动,民间自觉,一年比一年号。今天,我省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已经呈现出多管齐下的良好态势。(记者 杜利勇 通讯员 周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