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从“闽西汉剧”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 时间:2015.06.09

     6月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西汉剧”受邀走进新罗区松涛小学,和师生们一起欢度“六一”。此外,从今年4月上旬开始,市汉剧传习中心开展了“闽西汉剧进校园”巡回演出活动,目前已经深入我市6个县(市、区)惠及12所学校。(东南网6月8日)
     我省从2013年出台政策支持各非遗文艺院团开展文化惠民公益性低票价演出,这是指省政府以购买方式向按要求完成演出场次的市(县、区)文艺院团购买演出服务,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提供免费或低票价的文艺演出。开展“闽西汉剧进校园”的文艺演出形式,是动员新生力量共同学习、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为世人留存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以什么形势存在和延续下去,成为了重要的话题。“闽西汉剧进校园”文艺演出的形式正为命悬一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较高的可借鉴经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已经被世人忽视和淡忘,但是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广却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大事。政府出台政策购买演出服务,让广大民众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喜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和发扬是非常重要和值得肯定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说时代性不强,但是作为传统文化遗留的精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今天我们对遗产的文化品质在不断消解,功利性目的越来越突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强烈的利益驱动,如果没有经济利益的冲动,有多少人会从文化角度上予以关注?但是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所以在经济杠杆间摆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政府出台政策的形式予以保留和推广其可行性甚好。
     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强的地域文化性,但是都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瑰宝,是国家和地方人民群众的共同文化财富,政府政策扶持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大众的认可和喜欢,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作为文化给予传承,而不是作为遗产游走于随时可能丢失的边缘。(中国台湾网网友: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