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贵州省426个村落进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来源:黔中早报 作者: 时间:2015.05.06

   贵州省目前共有42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的16.7%,数量居全国第二。但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原因,一些传统村落日渐消亡,加强保护发展迫在眉睫。近日,省政府专门出台意见,就加强我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通过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和社会广泛参与,用3-5年时间,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具备基本的防灾安全保障能力,建立起有效的保护发展管理机制,培育起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努力让传统村落美起来、强起来、富起来,遏制住传统村落消亡的势头。

根据村落火灾危险性、周边环境、建筑密度、生活习惯、气候条件等因素优化消防安全布局,重点实施消防“六改”工程,2017年,完成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426个村落的改造任务;2020年,完成全省100户以上传统村落的改造任务。

1、寨改工程。在不影响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和总体格局的情况下,以木质连片的30户左右为单元,开辟防火隔离带。

2、房改工程。对新建或灾后重建房屋,设计满足防火要求的样板图纸并统一执行,推广不燃或难燃建筑材料及新型木质阻燃技术,提高房屋耐火等级。

3、水改工程。统筹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在村落适当位置修建消防水池,铺设消防管网,配置消火栓和消防水喉、水带、水枪等消防设施,并确保水量、水压满足灭火要求。

4、厨改工程。对厨房四周和顶棚、屋面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进行改造,并对炉灶、烟囱、火坑等进行防火功能改造。

5、电改工程。采用标准电线并穿金属套管或阻燃套管,对入户线路以及户内老化、裸露和安装不规范的线路实施绝缘化改造,更换老旧户表、表箱、闸刀等配电装置,推广电气防火保护技术,提高用电安全性。

6、路改工程。结合传统村落道路建设,完善消防车道和疏散通道,强化消防站点及灭火装备建设。

保持传统村落文化,留住一段历史记忆

“意见”同时传统村落传统文化的延续,保护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忆,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民风民俗等进行抢救等进行了规定。对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故事,吹、拉、弹、唱等技艺,歌舞、节庆、婚丧、饮食等习俗的收集整理,创编成文字、视频资料,分类归档建立数据库。


争取在贵州民族大学开设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省内民族学硕士点开设我省世居少数民族研究专业,在“三州”等民族地区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科研基地。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培训和教育工作。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加强民族文化精品建设,集中打造仰阿莎、亚鲁王、萨玛、奢香夫人等人物故事,锦鸡舞、侗族大歌、苗岭飞歌、好花红等歌舞故事,傩戏、地戏、侗戏、布依戏、滚龙戏、花灯戏等戏剧故事,姊妹节、查白歌节、三月三、六月六、端节、跳花节、火把节等节庆故事。

同时,合理控制旅游开发,不得建设大型游憩娱乐设施,不得进行现代流行歌舞表演。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核定传统村落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游客流量控制方案。严禁商业地产开发,注重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性,严禁以保护利用为由将村民整体或多数搬迁,不得将沿街民居一律改建商铺。(李朝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