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猛药”治污 唤回蓝天碧水 受到环保部肯定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 时间:2015.04.24
环保部网站公开通报《太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对太原市自2012年起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淘汰落后产能、城中村改造、取缔燃煤锅炉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与充分肯定。
梳理过去几年来的太原大气污染防治,为让民众享受更多的蓝天、白云,太原市在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进行配套、升级、改造、控制排污总量的同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城市主要污染源开刀,关停了一大批污染企业。针对采暖期煤烟污染的现状,太原市几经尝试,把城中村改造、供热扩网、清洁能源改造等有机结合,一个个土锅炉被集中供热取代,一根根黑烟囱换回来的是头顶上的蓝天、白云……
○污企关停
市民说
企业牺牲很大该向它们说声“谢谢”
“焦化厂没关的时候,我可受了不少罪呢!”家住西华苑的张女士患有鼻炎,因此对空气中的污染特别敏感。由于小区紧邻煤气化焦化厂,前些年,焦化厂还在生产时,附近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浓浓的焦油味,让她喷嚏不断、呼吸困难,为此,她曾就此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她说,小区的不少居民与她有同感,觉得这个紧挨着居民住宅小区的厂子,严重污染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张女士说,企业是早就存在的,住宅小区是后建设的,而且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也已配套并在使用,但是即便企业污染治理达标了,焦化作为重污染行业,还是会对周边居民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几年,随着小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入住,这个曾经远离市中心的企业与附近居民日益提高的环境要求产生了矛盾。
2012年该企业关停后,张女士再也闻不到焦油味了,觉得空气干净多了,呼吸顺畅多了。现在,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抽个空闲,去原来的焦化厂跟前转一转。隔墙望着这片曾经繁闹的厂区,她说:“政府的决心很大,企业的牺牲也很大,我们应该向这些为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作出牺牲的企业,说声谢谢!”
数字看成效
3年关停污染企业294家
2012年4月26日,太原煤气化焦化厂里,随着最后一炉焦炭的推出,这家立志于“煤炭深加工转化”和“加快城市煤气化”而建的太原市第一家焦化企业,因天然气引进使用和严重影响省城环境质量改善,退出了历史舞台。太原市由此打响了“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5年战略开展以来,关停搬迁污染企业的第一枪。随后,包括狮头水泥、煤气化第二焦化厂、太化集团所属企业等八大重点企业在内的31家污染企业相继关停,年减少煤炭消费量460万吨、水泥产能460万吨、焦化产能264万吨。
2013年,太原市又以分布在市区大批的洗煤、煤焦发运等涉煤企业为重点,关停搬迁污染企业232个,年减少原煤入洗能力2300万吨、煤焦储运能力1000万吨、水泥产能180万吨。
2014年,又关停了东山电厂、齐兴伟业造纸厂等4家污染企业,对主城区内的26个混凝土搅拌站实施关停搬迁,对一电厂两台30万千瓦机组和二电厂三台20万千瓦机组实施了季节性停产。
3年来,太原市累计关停294家污染企业。
记者手记
这一串数字的背后,不仅是污染排放的相应减少,企业效益的损失,更体现了太原市“壮士断腕”根治污染的决心和付出的努力。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关停的污染企业,都不是“小打小闹”的土小企业,而是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且大部分都达到了行业或国家相关环境治理要求的合法企业。据统计,仅2012年关停的其中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太原市的GDP就损失36亿元。
○污排“提标”
职工说 产值上去了环境干净了污染减少了
现年40岁的张宏刚,到太钢工作已经20年了。他说,由于当年的污染排放标准低,配套的环保设施较为落后,车间里总是弥漫着呛人的烟尘,1500平方米的作业平台,一天三班倒,每班光落在地上的尘灰就能清扫出三平板车那么多,地面上也都是一个个脚印。当时,厂里的工作服都是白色的阻燃服,大家干干净净去上班,到下班的时候,衣服就变成了灰色,人们脸上的汗水混合了尘灰,就好像是糊上一层泥,下班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
现在,经过不断地升级改造,大家只需要坐在干净舒适的操作室里,在仪器前动动手指头,就能完成好多生产流程。先进的除尘设施可以做到即便人站在炉前也闻不到什么异味,车间内基本看不到尘土,作业平台也不用扫了,每天只需拖一遍就干净铮亮。
张宏刚说:“过去,每年的钢产量只有200万吨,大家都觉得脏得不行,现在产量达到700多万吨,产值上去了,污染反而减少了。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工作,想想过去,大家都觉得真是变化大!”
数字看成效
四大重污染行业3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硫2.5万吨
2002年至2012年,太钢累计投资96亿元,实施了132个节能环保项目,建立了从原料工序开始,贯穿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各工序的全流程节能减排模式,形成了较完整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对废水、废酸、废气、废渣、余压余热进行高效循环利用。
太钢只是太原市的一个缩影。2012年到2014年,太原市对钢铁、火电、水泥、焦化等四大行业全力开展提标改造:全市现有两个钢铁联合企业3台、1032平方米烧结机全部完成了烧结机脱硫设施建设;全市22台火电机组中,除5台机组近期计划关停外,全部按照国家新标准要求,完成了除尘、脱硫改造和脱硝设施建设;完成太原金圆等6家水泥企业6座熟料窑脱硝设施建设,全市水泥行业实现了全脱硝;现有9家机焦生产企业全部建成装煤、推焦烟气地面除尘站,焦炉煤气实现了全脱硫……
这四个重污染行业3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硫2.5万吨、氮氧化物2.8万吨。
记者手记
能关的、该关的都关了,不能关的、一时半会儿还关不了的,当然也不能任其所为。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计划搬迁”也有好几年了,而且新址也已确定,但由于承担着太原市23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暖和部分公建采暖热负荷,真正搬迁却一直没能提上日程。在一次采访中,该厂环保中心相关负责人“大倒苦水”,这些年来,该上的设备都上了,而且有很多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但因为社会在发展,标准在提高,他们就不得不紧跟“标准”,不断改进。企业虽然年年亏损,但在环保上的投入却毫不吝啬。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只要你的厂子运转一天,你就应该承担起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该负责人无奈地说道。
○城中村整治
村民说 用上集中供暖可是省了不少事儿
闫家沟社区,是太原市率先拆除所有土小锅炉并完成整村拆除的城中村。在这里,大家告别了过去低矮破旧的老房子,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楼间硬化的小路格外整洁,四周绿树环绕、生机盎然,人们出门就能欣赏到宜人的景色。不仅如此,改造让这里的空气质量变得更好,天空看起来也更蓝了。“现在,冬天屋里屋外可是干净多了。”居民陈先生掰着指头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家里住着170平方米的自建房,一个冬天至少要烧10吨煤。若按每吨煤500元计算,一个冬天光买煤就要花掉至少5000元,这还不说运输费以及为烧锅炉付出的人工费。此外,每天还得惦记啥时候该加水了,啥时候该添煤了,很是麻烦。现在,一家住进了110平方米的住宅楼,一冬天的采暖费还不到2000元,更是少了不少操心事。
同样,家住菜园村的张先生对于集中供热前后的变化也是印象深刻。“以前半夜都得起床添煤,费钱费力不说,小锅炉供热还不稳定。”他说:“那个时候经常听说土小锅炉爆炸伤人的事情,咱心里也很担心,害怕自家烧的锅炉出问题,成天提心吊胆的。现在多好,干净又安全。”
数字看成效3年减少燃煤337万吨
有资料显示,2011年,太原市城中村冬季采暖燃煤量约170余万吨,虽然只占市区燃煤总量的20%,但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却达到4.1万吨、6.5万吨,分别占到市区采暖期燃煤排污量的50.6%和81.2%,直接导致冬季采暖期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监测结果显示,没有实施供热改造的城中村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值是市区平均水平的2.47倍、4.24倍,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正因如此,近年来太原市把消灭城中村土小锅炉作为改善冬季大气污染的攻坚工程来实施,下猛药治污染顽疾。
2012年起,太原市在全面加大清洁型热源和管网建设力度、推进“气化太原”工程的同时,全方位开展城中村燃煤污染整治。结合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拆除及实施供热改造,拔掉城中村黑烟囱3.39万根,减少城中村冬季采暖燃煤量107万吨,城中村燃煤削减62%。2014年又完成24个城边村燃气改造,实现农村炊事、采暖燃气化,冬季减少采暖燃煤8万吨以上。
通过以上的治污措施,太原市3年总计减少燃煤337万吨(其中采暖燃煤282万吨)。
记者手记
拔烟囱、拆锅炉也好,扩管网、建热站也好,还是如今仍在持续推进的城中村整村拆除,无非就是一个目的,减少散煤用户,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来,太原市为此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也曾一度遭遇老百姓的不理解,但一个个晴空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见证:2005年,太原市二级以上天数是245天;2011年,二级以上天数已经增加到308天;2012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空气质量自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2013年,在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新标准的考核下,全年仍收获了133个好天气;2014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7天,比2013年增加35天。
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