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境科技 >> 正文

渝中助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绿色经济核心区

来源:渝中报 作者: 时间:2015.04.15

    生态文明关系渝中百姓福祉,关乎渝中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必然选择,更是渝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渝中作为全域都市功能核心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各级各部门正在不断探索,积极作为,努力让渝中的生态格局更加优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文化特色更为突出,发展效益不断提升,生态文化日益深厚。

    加强污染治理 改善区域环境

    “油气污染物主要由碳氢等挥发性有机物组成,许多成分具有致癌作用,并且在空气中会转化生成臭氧和细颗粒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灰霾等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区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为改善渝中大气环境质量,渝中加强了油气污染排放控制,深入推进了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工作。

    据了解,目前,渝中12家加油站已全面完成油气污染治理工程改造,并通过了监测验收。同时,区环保局也对辖区内各加油站的日常维护加强了督促,进一步控制了油气污染排放,确保了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提升了渝中大气环境质量。

    改善生态环境,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对渝中而言,加强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就是要抓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环保四大行动,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区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渝中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以PM2.5污染防治为重点,控制挥发性废气、餐饮油烟、施工扬尘、机动车排气等污染,不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加强水环境保护,切实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和两江水体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和水体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强化源头控制,加强施工现场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综合管理,切实减少了噪声污染;加强绿地环境建设,统筹推进公园绿带、城市绿道、滨江绿廊、屋顶绿化、社区绿点建设,完善“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提升了区域环境质量。

    同时,渝中还完善了城市管理水平,实施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落实“四化五机制”,切实改善环境卫生、规范市容秩序,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保障了生态环境安全;健全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构建地质、水利、地震等防灾减灾与生态环境风险应急处置为一体的防控体系,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切实解决了突出环境问题,增加了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推进建筑节能 打造低碳环境

    “更换节能门窗、安装遮阳蓬、对外墙涂刷隔热反射涂料……经过这一番改造,不仅提高了房屋居住的舒适度,还能节约资源,可谓一举两得。”解放碑CBD老旧楼宇改造受惠者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家房屋在节能改造前,夏季高温闷热,冬季潮湿阴冷,通过节能改造,明显感受到夏季外墙平均温度比以前降低了好几度。“夏季电费都比以往少了好几十元。”谈到节能改造的实惠,王女士感受最深的就是电费减少了。

    “对辖区所有新建建筑,均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强制执行;对既有建筑,则结合环境整治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区建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起,辖区内公共建筑率先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认真落实了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建筑节能设计质量自审责任制、施工图审查备案等工作制度,确保设计阶段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另外,根据辖区公共建筑体量大、建设使用时间长等特点,结合渝中“提档升级”工程,在老旧楼宇更新改造时,进行了节能改造,共改造公共建筑近100万平方米,在全市各区县名列第一;改造居住建筑430万平方米,更换外墙节能门窗24.6万平方米,惠及住户2万余户,13万余人。”

    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经济活动的重心在城市,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也在城市,建设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

    据了解,渝中在推进低碳城市发展方面,除了推进建筑节能,还通过发展低碳交通,加快轨道、道路、桥梁项目建设,推动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公共交通网络;通过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打通和完善“五横十二纵一环”山城步道,加强轨道、公交、人行系统的便捷联系,增强公共交通出行便利性,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通过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商贸、旅游等行业能源管理制度,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行动,推动辖区年用电500万度以上耗能大户逐步降低能耗,支持企业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耗使用效率,鼓励创建“低碳标兵”、“碳中和”示范。

    今后,渝中将以整合资源、升级提效为手段,以政务服务、城市运行、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为重点,以智慧政务、智慧交通为突破口,强化旅游、文化、教育、卫生、商业、社区等领域的智慧应用,通过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带动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向更高层次智慧化方向发展,加快建成基础设施智能化、政府服务高效化、城市运行集约化、生态环境宜居化、居民生活便捷化、产业发展高端化的智慧渝中。

    保护历史风貌 突出文化特色

    在李子坝正街的大公报社遗址、刘湘公馆感受抗战文化;在东水门大桥边的湖广会馆了解移民文化;在解放碑、重庆天地、大坪时代天街感受都市文化……渝中作为重庆“母城”,拥有3000年历史,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身兼“老重庆底片”和“新重庆客厅”双重身份,孕育形成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

    近年来,渝中遵循“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的理念,以重要历史遗存为文化依托,按照留存风格、整旧如故、有机融入的原则,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彰显风貌,力争实现文化与城市的包容发展,着力打造“重庆下半城、曾家岩—红岩村抗战文化走廊”南北带集中展示,点线面整体协调的历史文化风貌。

    位于中山四路中的戴笠公馆旧址修复完成后,成了巴渝文化会馆,游客与市民可在其中观赏书画艺术展,聆听书法艺术讲座;沿人民小学路段漫步,便来到桂园,它记录了重庆谈判期间的历史,游客与市民可在其中感受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的办公会客情景;不远处的中山文化产业园也于去年开园,在这条宁静古朴的长街上您可以感受重庆厚重的文脉、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充满生机的城市印象。

    近年来,渝中不断挖掘文化底蕴,打造了更为立体厚重的人文形象。结合旧城改造,以城门城墙、寺观教堂、公馆使馆、名人旧居、金融商号旧址为重点,推动了老鼓楼衙署遗址等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依托老街区、老字号、老技艺等活化利用,植入文化传播展览,传承了城市文脉,提升了“重庆母城、抗战陪都”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品位,提高了渝中的文化实力和影响力。

    如今,渝中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居民宜居环境需求的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渝中将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坚持短期治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强化开展环保“四大行动”,深入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降低生产生活能耗;加快形成生态文明渝中特色,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取得实效,努力将渝中区建成碧水蓝天、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