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传承闽文化, 也要“花样新”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4.14

    在朱熹诞辰885周年之际,武夷书院讲坛开讲,这标志着2015年武夷山朱子文化品牌建设的大幕拉开。作为近年来我省着力推动建设的重点文化工程,朱子文化的影响悄然升温,这确实让人欣慰。

    然而,相对于朱子文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目前朱子文化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

    如何让朱子文化更好地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工作、学习?如何借助朱子文化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自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深入挖掘、阐释朱子文化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要创新传播手段,加快朱子文化的普及。

    珍视文化传统,并不意味着可以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在价值观日趋多元的现代社会,要提高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就需要大量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创造,需要叫得响的文化品牌。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闽文化以符合现代人需求和习惯的方式传播出去,真正做到形神兼备、古为今用。

    如今,在朱子讲学的武夷书院再次开设讲坛,就是传播朱子文化的一个创新之举。同时,武夷山的教育部门还将朱子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编撰中小学朱子读本,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走近朱熹、亲近朱熹。

    南平市打造的朱熹诗词格言歌曲《朱子之歌》,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赴台演出也受到台湾同胞的热捧,这对传播朱子文化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不只是武夷山、南平,在朱熹的出生地尤溪,朱子文化建设同样活水奔流。当地首次恢复朱熹诞辰祭祀活动,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朱子祭祀大典”还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恢复历史记忆,更好地传承闽文化,上月底,福建省文学院组织的2015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作家采风团深入福州、泉州等地采风,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们边行边思,加深了对闽山闽水闽人的了解,心灵上受到震撼的同时,找到了创作的灵感。他们普遍认为,福建是一座文化“富矿”,只要沉下来,就一定能挖掘到不错的题材,写出厚重的作品,把独特而多元的闽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闽文化底蕴深厚,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唯有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找到新的传播手段和“花样”,才能在传承和弘扬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