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陕西“阳陵模式”: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形式

来源:三秦网 作者: 时间:2015.04.09

     4月1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1——2013年运行情况全面检视评估结果显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效地促进了遗址保护管理和展示服务,我省的唐大明宫、汉阳陵、秦始皇陵三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列运行评估前三名。
 
      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创新,目的是为了协调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然而,“大遗址”是指在中国历史发展重要阶段出现的规模宏大、价值重大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等;公园是供公众观赏游览、活动休憩的地方,怎样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面对这个全新的命题,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实践,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再现“汉家陵阙”神韵
 
      “原真性、完整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是大遗址保护的最基本原则。”3月3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汉阳陵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说,汉阳陵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陕西汉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核心区域,并投资1.16亿元征用文物保护用地2894亩,成为当今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的遗址博物馆。1999年建成开放了考古陈列馆,集中展示了汉阳陵的考古成果。尤其让人振奋的是,汉阳陵在2006年3月建成的国内最先进的地下博物馆——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它紧贴着尚未发掘的帝陵封土,在大跨度空间内展示了81座外藏坑中的10座,不仅保护与展示采用了文物保护的新理念,将文物和游客分隔在两个不同温湿度环境中,而且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影视成像技术再现了昔日真实历史事件。
 
      “省政府将遗址核心区征用为文物保护用地,并交汉阳陵博物馆管理后,遗址的本体保存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侯宁彬说,首先因采取了封闭管理的模式,完全杜绝了居民生产生活或者盗掘对遗址产生的破坏;其次,在遗址范围进行大规模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有效的减轻了风雨侵蚀、水土流失等因素对遗址造成的破坏。第三,对已发掘的重要遗址,如帝陵东侧外藏坑遗址、南阙门遗址和罗经石建筑遗址等,实施了专门的保护工程进行保护展示,还原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历史风貌。另外,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工作实施和对遗址的监测,汉阳陵遗址的各类破坏性因素正在逐渐减少,遗址本体状况良好。
 
      2010年,通过初审、现场考察评分和专家会议评议,最终依据专家投票结果,国家文物局批准汉阳陵博物馆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专家认为,汉阳陵博物馆在保护文化遗产中,充分注意了遗址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协调、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以及文物与旅游利用的有机结合,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管理要求,将利于进一步发挥其考古与教育、展示相结合的作用。
 
      大遗址保护的“阳陵模式”
 
      考古遗址公园是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由于它有效地破解了专家考古与全民共享之间的矛盾,因而成为许多国家竞相仿效的大型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
 
      2011年4月19日,汉阳陵帝陵东阙门遗址考古发掘启动。“近年来,公众考古逐渐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极力提倡的概念。我们的考古发掘也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侯宁彬表示,考古发掘中采取有效的管理和引导措施,使游客在不影响正常发掘秩序的前提下,近距离观摩考古发掘过程,还有机会参与考古发掘活动。此后,汉阳陵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等工作,一直采取“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的方式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被业界和社会各界称之为大遗址考古的“阳陵模式”,尤其是推出的全程开放的公众考古活动,为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同,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
 
      “汉风飘荡薪火相传”“千年遗藏科技探秘”“汉代成人礼仪式”“文化遗产小串烧”“文化遗产校园行”“模拟考古”......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教育活动深受公众青睐。10余年来,汉阳陵博物馆已经同60多所高校和中小学签订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累计接待学生参观200多次,使万余名学生通过参观直观地感受到了汉文化的魅力和我国悠久伟大的历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激荡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付出终有回报:“一把手铲梦回西汉”公众考古活动获“2011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小记者漫游汉阳陵系列活动”获2012年度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荣誉,“汉风飘荡薪火相传”系列汉文化体验活动,获“2013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管理与服务提档升级
 
      “帝陵东阙门遗址、东司马门道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遗址保存环境监测与遗址本身变化机理研究、联合陕西师范大学开展出土土化铠甲俑修复保护研究、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申报‘汉阳陵封闭博物馆环境下土遗址失水机理诊断及补水保护研究’。”侯宁彬说,除了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战绩,同时,在遗址公园的管理与服务方面也上了一个台阶。
 
      设施完善。汉阳陵园区的主要服务设施设置在帝陵遗址区东侧的司马道广场、和考古陈列馆广场周边,建筑均采用一层仿古色钢质框架结构,布局合理、舒适便利、与环境氛围协调,陈列馆广场西侧为陈列厅、售票室,东侧有游客服务中心、模拟考古基地和制陶体验中心。园区内设有大型停车场2处,有专用的观光电瓶车定时对开,游客可以免费乘坐;通过修建残疾人通道、装配残疾人电梯和残疾人专用厕所等一系列关怀设施,使行动不方便老年人或者身体有残疾的人群能够方便的参观整个园区内的景点。
 
      在导览服务方面,宣教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需求,编写多个版本的讲解词。针对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在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的显要位置,设立触摸式电脑导览设备和多媒体投影仪,详细介绍遗址的发掘、保护情况以及一些精品文物的简介。此外还设置了100部国内最先进的语音导览设备供游客使用,该设备能提供中、英、日、法、德5种语言的导览服务,游客可借助此设备,在特定的区域聆听对此处遗址或文物的详细介绍。
 
      “作为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景区,汉阳陵遗址属于历史,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传承好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侯宁彬表示,编制的《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在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以后,将成为遗址公园保护运行的“金标准”,汉阳陵博物馆将全力以赴,更好地保护好汉文化的“根”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