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环保 >> 正文

重整河山确保环境更安全——成都市灾后恢复重建环保工作纪实

来源:焦点中国网 作者: 时间:2011.03.22

“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后恢复重建,是人类历史上抗震救灾恢复重建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成效最显著的事例。按照国务院、四川省的部署,成都市环保局圆满完成各项任务,3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站在全国环保系统、四川省恢复重建的前列。正如成都市环保局局长王文斌所说,恢复重建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给环保人带来一次“重整河山”、让灾区生态环境更加安全的契机。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全面介入恢复重建

  大地震对成都市尤其是彭州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4个极重灾区带来了毁灭性重创。许多设施严重损毁,成都地区原有的火电、化工、制浆造纸、煤炭、钢铁等行业,包括农村畜禽养殖业都面临着战略性的重新调整。

  成都市环保局抓住这一时机,从重建中的规划环评入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性、多样性、相容性、共享性”,尤其是和环保紧密相连的与环境“相容性”、资源“共享性”原则,以规划环评为龙头,落实到每一个重建项目。全市尤其是4个极重灾区环保局派专人参加各种规划会议,采取和其他部门“并联审批”的形式,对灾后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环保要求,使所有重建项目都做到环评在先,并高质量完成。全市20个区(市、县)都建成集中的工业园区,在一区一主业的重新规划中,切实把好环保关。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新增21处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正常运行,设计处理能力为18.33万吨/日。下半年预计还将有40处污水处理设施投入正常试运行,设计处理能力为31.8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厂增至68座,日处理能力提高到192万吨,重建中的52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全部建成,实现市县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加大了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煤炭、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成都市环保局坚持“排放不达标就停产,达标无望就关闭”的原则,淘汰和关闭了108家石灰窑、7家火电厂,对制浆造纸等企业加强监查,对污染严重的“十五小”、“新五小”,发现一家关闭一家。

  崇州市是极重灾区,重建中,国务院特批了四川省3个经济开发区,崇州市就有一个。灾后崇州市大部分工业企业进入园区,各种污染废弃物得到集中处置,彻底改变了过去“村村冒烟、户户点火”的无序状态。产业结构调整中,崇州市环保局坚持“环评要大管,大小规划都要参加”的原则,适时主动介入重建规划,确保妥善解决环境问题。

  彭州市龙门山镇是成都市环保局定点扶持地区,在做好其他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成都市环保局对龙门山镇的一些工业企业,尤其是四川省最大的“亚东水泥厂”启动清洁生产审核机制,帮助企业加大治理环境污染投入,督促企业按期完成治理减排任务。

  成都市环保局把灾后重建和污染减排结合起来,圆满完成了对全市人民的环境承诺,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身边环境质量发生的重大变化,享受到污染减排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使全市环保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王文斌说:“我们在灾后重建中加深了对减排的认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减排,绝不仅仅是两个数据的减量变化。恢复重建促进了污染减排,减排对产业结构调整又提出新要求。这是一种发展理念的变化,是对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再认识。大震没有压垮我们,我们有信心成为全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标杆。”

  ■在城乡统筹中全面提升环保能力

  成都市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又是国家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灾后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创建“世界现代化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

  根据这一战略目标,成都市环保局制定和实施了覆盖城乡的“全域成都”环境保护规划。新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2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4个,实现了全部20个区(市、县)环境监测的全覆盖。在恢复重建中,环境[FS:PAGE]管理向农村延伸,在农村全面推广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基本实现区(市、县)乡镇、50户以上农村新型社区和安置点污水处理的全覆盖。

  完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4个极重灾区,基本都建成了50户以上新型社区和安置点的污水处理设施与垃圾收集集中处置站点。记者在这4个极重灾区的几个新型社区,看到了整齐美丽、风格不同的居民住宅。山里出来的灾民、坝子上的受灾群众,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安置中,自主选择重建方式,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5平方米。一个个“感恩苑”等新院落外面,配套的污水收集设施,将全社区的污水引到社区外集中处理。居民们自动把生活垃圾送到社区垃圾回收站,等候乡镇派人派车运送到县里集中填埋或无害焚烧。新型社区再不是灾前农村的“脏乱差”,老百姓都说,我们的生活一步跨过了30年。

  新型社区硬件的配套齐全,居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代表群众环境意识也随之提升。都江堰市环保局在自己定点扶持的社区,帮助居民恢复生产的同时,进行广泛的环境宣传,使他们尽快完成环境保护意识的转变。

  崇州市环保局利用为居民放电影的机会,放映前加放环境宣传的片子,告诉居民为什么不能随便排污,搞一些离他们生活最近、关系到切身利益的环保宣传。

  大邑县是农业县,畜禽养殖业非常发达,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规模畜禽养殖带来污染饮用水水源等生态环境的隐患。大邑县环保局帮助引进适应当地的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即“生物床”治理技术。

  ■在恢复重建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灾后恢复重建中,成都市环保局抓好环保服务和环境监管,在全力推进环保系统牵头负责的10个重建项目的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其中,“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等重点项目全面启动。争取到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548.44万元,用于郫县、蒲江、彭州、大邑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完成了130家国、省、市控重点企业的263个排污口自动监控和联网等重点工作。

  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中,4个极重灾区中大邑、崇州环保局能力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有望明年初进入工作。都江堰、彭州环保局能力建设项目上半年资金到位也已经启动,明年下半年交付使用。

  彭州市环保局饮用水水源地恢复等4个环保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已全部到位,项目正常建设。大邑县环保局在加快环境能力建设项目实施中,把信息化建设与重建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同步进行。震后派9名技术人员到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修,提升监测业务素质。崇州市环保局在环境监管能力恢复、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重灾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恢复及生态植被修复等环境整治中,投入资金12.426亿元,占重建总投资的12.9%。都江堰市环保局利用重建资金3360万元进行的环境能力建设、川西化工土壤修复示范工程、紫坪铺库区水质自动监测站及应急船只配套工程等项目,也已顺利启动。

  成都市4个极重灾区环保局把恢复重建的巨大压力变为动力,充分利用有利契机,结合当地实际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崇州市环保局在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中,把全市25个乡镇分成6个片,每片区设立一个执法点,一个中队负责几个乡镇,责任落实到人,执法人员分期分批到6个点上现场办公。环境管理向基层延伸服务农村,发现污染问题第一时间及时处理。一次,养马镇农民向当地执法点的工作人员举报一条小河被污染。执法人员马上赶去现场,查明是一些畜禽养殖户随意排放畜禽粪便造成的。执法人员当即找到相关部门,很快处理此事。

  4个极重灾区恢复重建总投资853.66亿元,其中环保项目总投资66.136亿元,占全部总投资的7.74%。这个比例在各行业中名列第一。资金除涉及27个环保重建项[FS:PAGE]目外,4个市县环保局能力建设用房及监察、监测仪器设备等,共投资近7000万元。环保项目资金全部到位,建设全面启动。恢复重建3年任务两年已经完成。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