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春色,石家庄阔步迈向国家森林城市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时间:2015.04.03
中国绿色时报4月3日报道(记者 王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不断强化这一发展理念,坚持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使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焚风效应、热岛效应明显减少,大气质量持续好转。
截至2014年底,石家庄市林地面积达4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27.9%提升到36%,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2014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达114天,比上年增加71天。石家庄市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太行山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绘蓝图,绿色崛起开新局
总结石家庄的“创森”经验,科学规划是锦绣石家庄的灵魂,重大工程是绿色石家庄的脊梁。
石家庄市在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创建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气候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传承,按照“依山傍水锦绣地,林茂果丰森林城,绿色生态石家庄”的建设理念,编制了《石家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核心区以“一轴两翼,三环九射,七核百点”和拓展区以“一带、一屏、三网、十块、多点”为框架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
2012年底,《规划》颁布实施后,石家庄市的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尤其是随着生态建设重大工程的陆续上马,石家庄迎来了“满园春色”。
在主城区绿化密植工程中,石家庄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等举措,完善了世纪公园、长安公园等生态文化设施,完成了裕华路、中山路等一大批道路绿化工程,建成各类公园42个,建设绿化广场9处,使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2平方米,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三季见花、四季有绿”的城市绿化新景观。
在太行山生态屏障打造工程中,石家庄以建设西山森林公园为重点,采取工程造林、义务植树、农民自建等模式,栽植树木1000多万株,修建道路200余公里,配套建设了观光阁、凉亭、古廊等景观设施。目前,西部山前区已成为集观光、采摘、休闲、生态为一体的自然生态花园。同时,通过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举措,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退耕还林22万亩,使太行山成为城市西部的重要生态涵养屏障。
在滹沱河百里绿廊建设工程中,石家庄在河道两岸1000米范围内,栽植速生林10万亩、经济林3万亩,使河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目前,滹沱河市区段16公里水面已经达到全线蓄水条件,增加水面900多万平方米、绿地600多万平方米。
在环省会经济林带建设工程中,石家庄在主城区与周边组团县市之间,大量种植核桃、苹果、樱桃等经济林木,建成了环绕主城区约200平方公里的经济林带,形成了赞皇县6万亩优质薄皮核桃、井陉县5万亩苹果、元氏县3万亩大红袍石榴等名特稀优果品基地,全市经济林面积达345.5万亩,总产量达21.6亿公斤。同时,全市通过大力发展近郊旅游和观光采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在国、省干线绿色廊道建设工程中,石家庄坚持“路随林走,绿伴路行”,在辖区7条高速公路、4条国道两侧各50米宽,33条省道两侧各30米宽,县乡公路两侧各20米宽,集中建设了总长3000余公里的绿色廊道,绿化控制面积达到25.8万亩。
激活力,创新机制谱新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石家庄如何保质保量地实现目标?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用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不断创新机制,破解瓶颈,为创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建立投入长效机制。石家庄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对新栽植的经济林每亩给予1350元的补贴,连补3年,有效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绿化建设;鼓励和引导大户、联户承包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个体私营组织、工商企业兴建经济林基地,参与林果产业开发;进一步完善“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造林机制,实现造林绿化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重点绿化工程、重点项目的支持,有力地保证了重点造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建立管理维护机制。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石家庄坚持种管并重,实施高标准、精细化管护,着力巩固提高绿化成果;建立健全了绿化管养评比考核、属地管养、市场化管养等多元化管养机制,确保栽得活、长得好、留得住;严把征占林地、砍伐林木审批关,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绿地的行为;在全省率先引进林火卫星监视系统,实施飞机防治森林病虫害作业,招聘专职护林员2500名,组建了市、县两级专职森林防火扑救大队,森林火灾受害率始终控制在0.3‰以下。
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石家庄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绿色责任状》,明确每年的绿化任务、工作标准、完成时间、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列入对各县(市)区考核内容;制定严格的督导、考核、奖惩办法,采取正向推反向查、边建设边检查等有效措施,加大对绿化工作的督导力度,对未能按要求完成绿化任务的县(市、区)进行通报批评,确保各项创建工作和绿化任务按时间、有步骤、高质量地完成。
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石家庄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把组织市民参与植树活动作为履行义务的基本形式,通过认养认建树木绿地、古树名木保护、门前“三包”、绿化宣传等多种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坚持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开展大规模群众性义务植树活动,同时不断丰富义务植树活动内涵,建成公仆林、军校林、金盾林、巾帼林、记者林等各种纪念林地100多块;大力宣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一棵树就是一台吸尘器,一片林就是一座制氧站”已成为石家庄人对森林价值最朴素的情感和描述。
植树绿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德政工程、长期任务。石家庄将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深入持久地开展城乡绿化和生态文化教育活动,加快把石家庄建设成为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森林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作者为河北省石家庄市市长)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不断强化这一发展理念,坚持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使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焚风效应、热岛效应明显减少,大气质量持续好转。
截至2014年底,石家庄市林地面积达4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27.9%提升到36%,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2014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达114天,比上年增加71天。石家庄市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太行山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绘蓝图,绿色崛起开新局
总结石家庄的“创森”经验,科学规划是锦绣石家庄的灵魂,重大工程是绿色石家庄的脊梁。
石家庄市在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创建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气候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传承,按照“依山傍水锦绣地,林茂果丰森林城,绿色生态石家庄”的建设理念,编制了《石家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核心区以“一轴两翼,三环九射,七核百点”和拓展区以“一带、一屏、三网、十块、多点”为框架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
2012年底,《规划》颁布实施后,石家庄市的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尤其是随着生态建设重大工程的陆续上马,石家庄迎来了“满园春色”。
在主城区绿化密植工程中,石家庄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等举措,完善了世纪公园、长安公园等生态文化设施,完成了裕华路、中山路等一大批道路绿化工程,建成各类公园42个,建设绿化广场9处,使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2平方米,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三季见花、四季有绿”的城市绿化新景观。
在太行山生态屏障打造工程中,石家庄以建设西山森林公园为重点,采取工程造林、义务植树、农民自建等模式,栽植树木1000多万株,修建道路200余公里,配套建设了观光阁、凉亭、古廊等景观设施。目前,西部山前区已成为集观光、采摘、休闲、生态为一体的自然生态花园。同时,通过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举措,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退耕还林22万亩,使太行山成为城市西部的重要生态涵养屏障。
在滹沱河百里绿廊建设工程中,石家庄在河道两岸1000米范围内,栽植速生林10万亩、经济林3万亩,使河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目前,滹沱河市区段16公里水面已经达到全线蓄水条件,增加水面900多万平方米、绿地600多万平方米。
在环省会经济林带建设工程中,石家庄在主城区与周边组团县市之间,大量种植核桃、苹果、樱桃等经济林木,建成了环绕主城区约200平方公里的经济林带,形成了赞皇县6万亩优质薄皮核桃、井陉县5万亩苹果、元氏县3万亩大红袍石榴等名特稀优果品基地,全市经济林面积达345.5万亩,总产量达21.6亿公斤。同时,全市通过大力发展近郊旅游和观光采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在国、省干线绿色廊道建设工程中,石家庄坚持“路随林走,绿伴路行”,在辖区7条高速公路、4条国道两侧各50米宽,33条省道两侧各30米宽,县乡公路两侧各20米宽,集中建设了总长3000余公里的绿色廊道,绿化控制面积达到25.8万亩。
激活力,创新机制谱新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石家庄如何保质保量地实现目标?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用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不断创新机制,破解瓶颈,为创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建立投入长效机制。石家庄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对新栽植的经济林每亩给予1350元的补贴,连补3年,有效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绿化建设;鼓励和引导大户、联户承包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个体私营组织、工商企业兴建经济林基地,参与林果产业开发;进一步完善“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造林机制,实现造林绿化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重点绿化工程、重点项目的支持,有力地保证了重点造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建立管理维护机制。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石家庄坚持种管并重,实施高标准、精细化管护,着力巩固提高绿化成果;建立健全了绿化管养评比考核、属地管养、市场化管养等多元化管养机制,确保栽得活、长得好、留得住;严把征占林地、砍伐林木审批关,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绿地的行为;在全省率先引进林火卫星监视系统,实施飞机防治森林病虫害作业,招聘专职护林员2500名,组建了市、县两级专职森林防火扑救大队,森林火灾受害率始终控制在0.3‰以下。
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石家庄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绿色责任状》,明确每年的绿化任务、工作标准、完成时间、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列入对各县(市)区考核内容;制定严格的督导、考核、奖惩办法,采取正向推反向查、边建设边检查等有效措施,加大对绿化工作的督导力度,对未能按要求完成绿化任务的县(市、区)进行通报批评,确保各项创建工作和绿化任务按时间、有步骤、高质量地完成。
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石家庄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把组织市民参与植树活动作为履行义务的基本形式,通过认养认建树木绿地、古树名木保护、门前“三包”、绿化宣传等多种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坚持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开展大规模群众性义务植树活动,同时不断丰富义务植树活动内涵,建成公仆林、军校林、金盾林、巾帼林、记者林等各种纪念林地100多块;大力宣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一棵树就是一台吸尘器,一片林就是一座制氧站”已成为石家庄人对森林价值最朴素的情感和描述。
植树绿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德政工程、长期任务。石家庄将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深入持久地开展城乡绿化和生态文化教育活动,加快把石家庄建设成为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森林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作者为河北省石家庄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