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绿富双收,下活生态与民生一盘棋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时间:2015.04.01

        中国绿色时报4月1日报道(记者 赵侠  通讯员  任彦军) 林业总产值达75亿元,农业特色经济林果产业产值达50亿元。
  这组数据,是2014年西安通过大力开展“创森”建设的林业产业富民工程,收获的精彩成绩单。
  以创建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创建,西安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下活了生态与民生一盘棋,实现了城市增绿、农民增收的双赢。
  优势产业,发展提速农民增收
  以绿色富民,西安主打优势产业,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基地,七大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和林下经济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如今,西安郊县许多林农心有所感,“绿色不仅能改善生态,还能收获财富”。
  发展七大特色经济林果产业,让不少林农脱了贫、致了富。蓝田县秦家寨村村民袁粉叶就是一个典型。生活在山区的她从未想到,小小核桃能改变她的命运。依靠家中发展100亩核桃林,袁粉叶每年收入达几十万元。
  作为西安“创森”产业发展项目之一,核桃经济林产业已成为蓝田县林业产业富民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创森”以来,西安七大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基地稳步推进。西安共建设核桃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基地11.75万亩,低产园改造1.1万亩;有机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达40.48万亩。灞桥优质樱桃标准园、周至竹林猕猴桃标准园成功晋升为农业部“菜篮子”产品生产水果标准园。
  与蓝田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不同,在“创森”过程中,周至把苗木花卉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积极扶持。目前,周至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0.2万亩,新建标准化繁育基地1.1万亩、标准示范园2000亩;实现年产值9.2亿元。
  苗木花卉产业已成为西安花农心中的美丽产业,林下经济则成为林农的绿色银行。林药、林菌、林菜、林禽、林油等多种模式的林下复合经营,为林农迅速带来了经济效益。
  目前,西安林下经济双增富民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林下复合经营面积近2.2万亩。2013年,发展林下经济合作组织47个,年产值1938.45万元。通过大力推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
  生态旅游,借助资源打造品牌
  壮大林业产业,需要借势而为。
  西安将旅游名城的优势与自然资源的优势进行深度融合,在“创森”的推动下,生态旅游产业风生水起。
  三大生态旅游产业集群效果初显。灞桥区白鹿原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观光带基本建成,并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灞桥白鹿原樱桃旅游季活动;通过发展产业,蓝田县玉山森林公园、紫云山森林公园等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黑河森林公园、王顺山森林公园、汤峪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沣东现代都市农业博览园、西咸沣东沣河生态景区、蓝田辋川溶洞风景区、蓝田流峪飞峡生态旅游区、长安广新园民族村等8家晋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已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环山田园休闲产业带建设特色鲜明。2014年,西安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等西安市十佳休闲农业园区和长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体验游等获得首批7条休闲农业游线路。目前,全市有1个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县、2个五星级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园、6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6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
  创建工作初显成效,旅游收入稳步提高。2014年,西安森林公园接待游客345.9万人次,经营收入1.3亿元,实现了生态旅游产业的新突破。
  找准特色,拓展空间多元发展
  多方发力,西安在特色产业上寻求空间,目前已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让更多的活力得到释放。
  特种动物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目前,临潼马额街办建设蓝狐特种动物养殖基地,新增蓝狐存栏1万只,蓝狐养殖规模达3万只;灞桥新合街办建设环颈雉动物养殖基地,环颈雉养殖规模达3000只;长安东大街建立野山鸡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养殖规模达1.5万只。养殖业的发展,让一批企业和大户找到了新的机遇。
  林产品加工经营产业取得实效。泾河工业园陕西中兴林产有限公司年产42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及地板集成加工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年吸纳当地果树枝桠柴及农林剩余物65万吨,年产值达10亿元,有效改善了环境,提高了农民收入。蓝田县完成1.5万亩核桃产业园建设,100亩加工基地建设已通过环评和土地初审。
  “创森”不仅让西安山更青、水更净、坡更绿,也让西安林农更富裕、林业更富有活力。或许,这就是“创森”为西安生态文明建设写下的和谐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