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为中国林业点“赞”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时间:2015.03.20
中国绿色时报3月20日报道(记者 吴兆喆 通讯员 章升东 宫腾) 卫星划过,中国像一只披挂绿色铠甲的“雄鸡”,伫立在地球东方。镜头拉近,但见峰峦逶迤,绵延苍翠。
3月19日,以“应对气候变化,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国际森林日”植树活动成功举办,为北京的春天再添绿色。
中国造林绿化大大减缓了全球森林退化的趋势,中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对世界环境发展大有裨益,中国林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每次参加“国际森林日”活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伯希·米希卡先生提及中国林业的作用赞不绝口。
同呼吸、共命运。今天的中国,着眼民族永续发展,正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国的林业,已扬起新的风帆,必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历史性贡献。
使命在肩,中国林业阔步前行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高度肯定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相关评估报告指出,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是未来30-50年增加碳汇、减少排放的成本较低,且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
据IPCC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贮存了约2.48万亿吨碳,其中约1.15万亿吨碳贮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总量的46.37%。
如果人类仍像工业革命时期那样对大自然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造和索取,森林消失、湿地退化、水土流失……那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灾害频发、病疫肆虐便不再是梦魇。
危机当前,不管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还是在坎昆、德班、华沙、利马气候大会,“减少毁林、减少森林退化、加强造林和森林保护、重视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增加碳储量”的提议,被大多数国家认同,并成为共同的目标。
中国政府将通过林业措施增加森林碳汇作为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出了到2020年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双增”奋斗目标。
这是负责任大国的胸襟和意志,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更是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增进全人类福祉的责任担当。
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在向国际社会承诺后,中国政府制定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确立了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阶段目标和主要行动。
2014年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51.37亿立方米,森林植被总碳储量84.27亿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
同心戮力,林业凝聚追梦力量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事务的态度,也是对林业赋予的新的使命,它更汇聚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表示,中国林业要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高度,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认识是行动的指引。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中国持续增加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投入,特别是2009年以来,中国仅投入森林抚育的资金就达249亿元,涉及森林1520万公顷,几近覆盖全国;着力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成立了1个国家级和4个区域级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技术水平得到国际认可;划定了生态红线,要求全社会决不能越雷池一步……大战略推动大工程,大发展推动大跨越。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尺度。当世界各国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境内那些坚如磐石的绿色屏障时,始于1981年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再一次为中国赢得喝彩。
从白山黑水到巍巍昆仑,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至今,中国适龄公民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149.2亿人次,累计植树688.4亿株,为应对气候变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为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关系全人类福祉的长远大计。发展林业的内涵也早已远远超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范畴,它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本,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和社会发展的变迁。
砥砺前行,造林播绿久久为功
只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全球第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行动纲领的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林业在维护国土安全和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中占有基础地位。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拯救地球首先要从拯救森林开始。
然而,纵观中国这只伫立在世界东方的“雄鸡”,绿色铠甲尚未披挂整齐。森林质量不高、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依然严峻。
在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的今天,中国林业如何加速?
赵树丛一直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他说,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林业新发展。
在新常态下,中国林业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快依法治林进程。尤其是要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坚定不移扩大森林面积;要科学抚育经营森林,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效益;要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切实巩固森林资源培育成果;积极创新林业发展体制机制,为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提升森林功能提供不竭动力。
同时,中国将逐步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范围,把所有的天然林保护起来;继续安排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着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严格保护自然湿地,科学修复退化湿地,提升湿地保护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严守生态红线,决不越雷池一步。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全世界的责任担当”……中国媒体的报道振聋发聩。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中国林业正乘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东风奋勇前行,久久为功!
3月19日,以“应对气候变化,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国际森林日”植树活动成功举办,为北京的春天再添绿色。
中国造林绿化大大减缓了全球森林退化的趋势,中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对世界环境发展大有裨益,中国林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每次参加“国际森林日”活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伯希·米希卡先生提及中国林业的作用赞不绝口。
同呼吸、共命运。今天的中国,着眼民族永续发展,正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国的林业,已扬起新的风帆,必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历史性贡献。
使命在肩,中国林业阔步前行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高度肯定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相关评估报告指出,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是未来30-50年增加碳汇、减少排放的成本较低,且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
据IPCC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贮存了约2.48万亿吨碳,其中约1.15万亿吨碳贮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总量的46.37%。
如果人类仍像工业革命时期那样对大自然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造和索取,森林消失、湿地退化、水土流失……那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灾害频发、病疫肆虐便不再是梦魇。
危机当前,不管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还是在坎昆、德班、华沙、利马气候大会,“减少毁林、减少森林退化、加强造林和森林保护、重视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增加碳储量”的提议,被大多数国家认同,并成为共同的目标。
中国政府将通过林业措施增加森林碳汇作为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出了到2020年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双增”奋斗目标。
这是负责任大国的胸襟和意志,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更是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增进全人类福祉的责任担当。
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在向国际社会承诺后,中国政府制定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确立了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阶段目标和主要行动。
2014年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51.37亿立方米,森林植被总碳储量84.27亿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
同心戮力,林业凝聚追梦力量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事务的态度,也是对林业赋予的新的使命,它更汇聚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表示,中国林业要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高度,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认识是行动的指引。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中国持续增加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投入,特别是2009年以来,中国仅投入森林抚育的资金就达249亿元,涉及森林1520万公顷,几近覆盖全国;着力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成立了1个国家级和4个区域级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技术水平得到国际认可;划定了生态红线,要求全社会决不能越雷池一步……大战略推动大工程,大发展推动大跨越。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尺度。当世界各国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境内那些坚如磐石的绿色屏障时,始于1981年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再一次为中国赢得喝彩。
从白山黑水到巍巍昆仑,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至今,中国适龄公民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149.2亿人次,累计植树688.4亿株,为应对气候变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为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关系全人类福祉的长远大计。发展林业的内涵也早已远远超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范畴,它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本,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和社会发展的变迁。
砥砺前行,造林播绿久久为功
只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全球第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行动纲领的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林业在维护国土安全和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中占有基础地位。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拯救地球首先要从拯救森林开始。
然而,纵观中国这只伫立在世界东方的“雄鸡”,绿色铠甲尚未披挂整齐。森林质量不高、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依然严峻。
在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的今天,中国林业如何加速?
赵树丛一直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他说,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林业新发展。
在新常态下,中国林业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快依法治林进程。尤其是要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坚定不移扩大森林面积;要科学抚育经营森林,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效益;要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切实巩固森林资源培育成果;积极创新林业发展体制机制,为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提升森林功能提供不竭动力。
同时,中国将逐步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范围,把所有的天然林保护起来;继续安排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着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严格保护自然湿地,科学修复退化湿地,提升湿地保护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严守生态红线,决不越雷池一步。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全世界的责任担当”……中国媒体的报道振聋发聩。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中国林业正乘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东风奋勇前行,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