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践行绿色发展 盐城提升生态品质惠及百姓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时间:2015.03.16
中国绿色时报3月16日报道(记者 焦玉海) 在中国版图上,江苏盐城有着独一无二的位置优势:南北地理分界线穿城而过,坐拥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又临海而居,南方的绵柔灵秀与北方的粗犷厚重、传统的坚持与滨海的开放贯穿在城市的特质中。
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特殊的生态资源,翩翩起舞的丹顶鹤、优雅稀有的麋鹿都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冲积平原上繁衍生息。但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生态空间如何才能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与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进行了对话。
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
经济新常态,盐城经济同样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但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去年,盐城经济发展依然保持了强劲势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6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市13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5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
“这是坚持生态为本,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结果。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保护生态与绿色发展并重,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城乡宜居宜业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绿意盎然、生态赶超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发展与生态互动、生态与经济双赢。”朱克江说。
朱克江认为,生态资源是盐城的“家底”和“本钱”,保护好生态是政府的责任,而利用好生态则是盐城的希望。“绿色发展一直是盐城孜孜以求的。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生态底限。招引项目过程中严把‘绿色关’,坚决杜绝高能耗、污染重的项目,让发展真正绿起来。”
正是秉持这一理念,盐城编制并实施了生态文明规划和生态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追求以绿色发展为主导的增长模式,推进以绿色产业为方向的经济转型,加快以绿色开发为路径的沿海崛起,把盐城沿海建成“经济走廊”和“生态走廊”。
生态环境换来投资环境,生态资源变成地方财源,空气质量增强城市实力。去年,落户盐城的重大产业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全市新开工、竣工、签约、洽谈的亿元以上项目超千个,同比增加近两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呈现新上项目趋于高轻新、传统产业趋于高新化的趋势。
打造最有价值的生态品牌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2013年盐城市委、市政府确立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目标,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在全市实施了规模宏大的造林绿化重点工程会战,全面推进盐城林业新的跨越发展。
同样是这一年,盐城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得批复,成为中国沿海面积最大、以“沿海资源保护开发与区域发展协同推进”为主题的国家级实验区,这为盐城的绿色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打开了新的空间。
盐城市委六届三次全会首次将生态绿色发展提升为全市重大战略。划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七大类49个生态红线区域,陆域、湿地保护面积均居全省第一。
盐城规定,各类规划,“生态红线”牢不可破。沿海地区采取“点轴式”开发,5个经济区开发面积仅占其沿海总面积的8%。重点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七大类36个优先项目建设。推进“绿色盐城”建设,全力打好沿海绿化、城镇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四大会战”。
2014年,盐城共新增成片造林面积14.1万亩,栽植四旁树木1200多万株,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5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66.2万亩,新建绿色通道317.5公里,新建和完善城镇绿地730公顷,新建设绿化示范村94个。盐城已连续3年新增造林折实面积江苏第一,森林覆盖面积达31.48万公顷,林木覆盖率25%。2014年9月,盐城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第四,空气质量一直稳居江苏第一,“盐城好空气”及良好生态已成为新的城市名片和品牌。
生态成为最公平最普惠民生福祉
“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盐城真是越来越美了。”前不久,从南京回盐城探亲的江苏金源税务事务所所长黄加文由衷感慨。绿色,已成为盐城发展的主色调。盐城,沿着绿色发展路径铿锵前行。
朱克江说,绿色发展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盐城可持续发展的张力所在。为此,盐城主打生态人文牌、彰显质量特色,着力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人民群众幸福向往的美好家园,一个个风格迥异、别有韵味的花园式村庄、集镇不断涌现。
如今,徜徉在盐城,花草、树木、道路、景观,城乡建设规划有序、绿染其间,到处流青溢翠;三五成群的人们或散步、或舞蹈、或笑谈,城乡居民徜徉在美丽盐城,乐享绿色生活。
未来5年,盐城市委、市政府仍将造林绿化作为推进生态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大力推进全市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步伐:计划总投资4亿元在沿海地区实施10万亩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建成全市“六纵七横”森林生态防护主骨架,全面提升盐城沿海地区的生态防护能力;扎实推进“露水增绿”绿化造林工程,加大农村沿河、沿路、沿庄、沿田“四沿”植树造林力度,加快沿海5个万亩林场建设,打造绿色通道、绿色园区、绿色企业和绿色城镇,持续增加城乡绿量,不断提高绿化品位,着力提升环境质量,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绿色家园。
碧水蓝天、风光秀美,绿野无垠、田畴辽阔,一片郁郁葱葱,这是盐城展现出的绿色新模样。产业变绿,城市增绿,生态更绿……盐城正在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绿色发展之路,逐步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城市。
“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资源开发形态与层次,依托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创建国家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提升沿海产业环境,让盐城发展真正‘绿’起来,以‘环境美’增创发展新优势,成为全省最具张力与活力的重要增长极。”朱克江说。
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特殊的生态资源,翩翩起舞的丹顶鹤、优雅稀有的麋鹿都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冲积平原上繁衍生息。但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生态空间如何才能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与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进行了对话。
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
经济新常态,盐城经济同样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但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去年,盐城经济发展依然保持了强劲势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6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市13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5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
“这是坚持生态为本,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结果。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保护生态与绿色发展并重,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城乡宜居宜业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绿意盎然、生态赶超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发展与生态互动、生态与经济双赢。”朱克江说。
朱克江认为,生态资源是盐城的“家底”和“本钱”,保护好生态是政府的责任,而利用好生态则是盐城的希望。“绿色发展一直是盐城孜孜以求的。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生态底限。招引项目过程中严把‘绿色关’,坚决杜绝高能耗、污染重的项目,让发展真正绿起来。”
正是秉持这一理念,盐城编制并实施了生态文明规划和生态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追求以绿色发展为主导的增长模式,推进以绿色产业为方向的经济转型,加快以绿色开发为路径的沿海崛起,把盐城沿海建成“经济走廊”和“生态走廊”。
生态环境换来投资环境,生态资源变成地方财源,空气质量增强城市实力。去年,落户盐城的重大产业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全市新开工、竣工、签约、洽谈的亿元以上项目超千个,同比增加近两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呈现新上项目趋于高轻新、传统产业趋于高新化的趋势。
打造最有价值的生态品牌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2013年盐城市委、市政府确立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目标,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在全市实施了规模宏大的造林绿化重点工程会战,全面推进盐城林业新的跨越发展。
同样是这一年,盐城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得批复,成为中国沿海面积最大、以“沿海资源保护开发与区域发展协同推进”为主题的国家级实验区,这为盐城的绿色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打开了新的空间。
盐城市委六届三次全会首次将生态绿色发展提升为全市重大战略。划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七大类49个生态红线区域,陆域、湿地保护面积均居全省第一。
盐城规定,各类规划,“生态红线”牢不可破。沿海地区采取“点轴式”开发,5个经济区开发面积仅占其沿海总面积的8%。重点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七大类36个优先项目建设。推进“绿色盐城”建设,全力打好沿海绿化、城镇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四大会战”。
2014年,盐城共新增成片造林面积14.1万亩,栽植四旁树木1200多万株,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5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66.2万亩,新建绿色通道317.5公里,新建和完善城镇绿地730公顷,新建设绿化示范村94个。盐城已连续3年新增造林折实面积江苏第一,森林覆盖面积达31.48万公顷,林木覆盖率25%。2014年9月,盐城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第四,空气质量一直稳居江苏第一,“盐城好空气”及良好生态已成为新的城市名片和品牌。
生态成为最公平最普惠民生福祉
“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盐城真是越来越美了。”前不久,从南京回盐城探亲的江苏金源税务事务所所长黄加文由衷感慨。绿色,已成为盐城发展的主色调。盐城,沿着绿色发展路径铿锵前行。
朱克江说,绿色发展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盐城可持续发展的张力所在。为此,盐城主打生态人文牌、彰显质量特色,着力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人民群众幸福向往的美好家园,一个个风格迥异、别有韵味的花园式村庄、集镇不断涌现。
如今,徜徉在盐城,花草、树木、道路、景观,城乡建设规划有序、绿染其间,到处流青溢翠;三五成群的人们或散步、或舞蹈、或笑谈,城乡居民徜徉在美丽盐城,乐享绿色生活。
未来5年,盐城市委、市政府仍将造林绿化作为推进生态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大力推进全市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步伐:计划总投资4亿元在沿海地区实施10万亩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建成全市“六纵七横”森林生态防护主骨架,全面提升盐城沿海地区的生态防护能力;扎实推进“露水增绿”绿化造林工程,加大农村沿河、沿路、沿庄、沿田“四沿”植树造林力度,加快沿海5个万亩林场建设,打造绿色通道、绿色园区、绿色企业和绿色城镇,持续增加城乡绿量,不断提高绿化品位,着力提升环境质量,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绿色家园。
碧水蓝天、风光秀美,绿野无垠、田畴辽阔,一片郁郁葱葱,这是盐城展现出的绿色新模样。产业变绿,城市增绿,生态更绿……盐城正在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绿色发展之路,逐步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城市。
“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资源开发形态与层次,依托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创建国家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提升沿海产业环境,让盐城发展真正‘绿’起来,以‘环境美’增创发展新优势,成为全省最具张力与活力的重要增长极。”朱克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