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建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的美丽中国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时间:2015.03.12
中国绿色时报3月12日报道(记者 王胜男 尚文博 田新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话题的热度不断飙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我党的行动纲领,凝聚着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又一次掀起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潮。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逐字逐句地看完了这篇7000多字的文章。她深有感触地说:“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我们所从事的林业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懈奋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顾近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过去走的是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路子,很少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虽然换来了一时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的生态欠账;如今,我们认识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而且,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蕴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浓缩了‘五位一体’理论的精髓,也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对当前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座山’理论,实际上回答了发展什么、保护什么、如何发展和如何保护等深层次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说。他举了一个例子:浙江临安有一个白沙村,处在山区,老百姓以前靠砍树、卖木头维持生计,木头砍得比树长得快,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为此,白沙村经常遭受山洪、干旱等灾害,日子越过越穷。如今,在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转变了发展观念,把砍树变成看树,搞起了农家乐、休闲观光,老百姓收入大幅提高,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白沙村是近年来浙江省山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过去单一的木材利用、经济林的开发,逐渐过渡到林业的多功能利用、复合经营,山区老百姓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实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张学勤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这些精彩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指引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理念的深刻变革,体现了炽热的民生情怀和坚定的历史担当,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张学勤说,“作为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定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长效机制,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造福子孙后代。”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断,让一线林业工作者充满干劲儿。近10年来,吉林森工集团的产业转型成果显著,特别是今年,我们将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尽管会面临阵痛,但我们衷心拥护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国家决策。为后代子孙留下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顺应民意、普惠民生
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洱海边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云南人民始终牢记着总书记的嘱托。”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晏友琼说,“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七彩云南行动计划、森林云南建设等,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将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直保持下去。”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读过文章后心情十分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体现了一颗拳拳爱民心。小康不小康,关键要看生态,生态好,民生才能改善。目前,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生态建设的任务还很重。作为林业工作者,深感责任重于泰山。重庆处于长江沿线重要生态屏障的关键部位,又是三峡库区的核心区,我们将把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落实到工作中,加大力度搞好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好天然林,培育健康森林,让长江之水更清,使人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沈瑾说:“读过文章后,我感受最深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已真正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京津冀协同发展被进一步明确为国家发展战略。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相比,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河北林业工作者将下更大力气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提升生态承载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在激动和振奋之余,更深切地感受到肩头的责任和压力:“我国最好的森林资源大多在国有林场,建设生态文明也是国有林场的重要历史担当。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近期有望出台。对于林业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将科学有序地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让珍贵的国有森林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这既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更关系到百姓民生的改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加速生态文明建设,财政部门要在财力上保障、在管理上跟进、在体制上激活。为加快生态强省建设,安徽省委、省政府在2012年启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新增造林1000万亩。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对各地造林进行补贴。2014年,安徽省市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62亿元,完成新造林226万亩,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合肥和安庆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人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虽然还面临着雾霾、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但我相信,随着发展理念和国家战略的转变,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目标一定会实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银行监事长车迎新说。
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久久为功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非常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如今再读《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林业厅厅长阎钢军感触更深:“这篇文章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信号: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虽然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但必须明确并坚守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为此,我建议,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进程,尽快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估具体办法,使生态环境保护尽快步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生态环境保护并非是单纯的自然问题,也不是单一的政府行为与责任,它关乎经济利益的分配和政治利益的得失,需要有法律法规、长效机制的保障,也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久久为功。”长期关注生态保护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张宁说。
不少代表委员与张宁的观点不谋而合。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说:“生态文明建设要上下同一、言行合一、权责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人类生存的根基,强调拯救地球要从拯救森林开始。遗憾的是,人们在应对生态危机时往往对森林的功用认识不足。建设生态文明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要转化为行动落地见效,这就需要建立奖优罚劣的一整套机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追究力度,实现权责统一,凝聚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杨忠岐在看过这篇文章后,写了满满几页学习笔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永续发展的方向。科技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起着基础作用、先导作用和引领作用。因此,作为林业科技工作者,我们必须以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为导向,加快推进重大生态课题研究,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说:“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地控制污染、恢复生态,而是转变发展理念,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我们要特别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坚守生态红线,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那样的发展是负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金鹏说,无数的实践告诉我们,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转变。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我们的生存发展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希望国家继续推动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把所有的天然林都保护起来,让所有的江河湿地都碧水长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绿色财富。
全国两会即将落幕,但代表委员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却不会结束,人民群众对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向往不会改变。
3月,迎春花正在枝头绚烂。经历了一冬的能量积蓄,万物萌动,无数希望与梦想正待破土而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厚关切正如春风化雨,滋润祖国山川,泽被子孙后代。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同心努力下,历史的春秋之笔必将留下我们这一代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朽风采。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逐字逐句地看完了这篇7000多字的文章。她深有感触地说:“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我们所从事的林业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懈奋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顾近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过去走的是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路子,很少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虽然换来了一时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的生态欠账;如今,我们认识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而且,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蕴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浓缩了‘五位一体’理论的精髓,也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对当前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座山’理论,实际上回答了发展什么、保护什么、如何发展和如何保护等深层次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说。他举了一个例子:浙江临安有一个白沙村,处在山区,老百姓以前靠砍树、卖木头维持生计,木头砍得比树长得快,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为此,白沙村经常遭受山洪、干旱等灾害,日子越过越穷。如今,在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转变了发展观念,把砍树变成看树,搞起了农家乐、休闲观光,老百姓收入大幅提高,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白沙村是近年来浙江省山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过去单一的木材利用、经济林的开发,逐渐过渡到林业的多功能利用、复合经营,山区老百姓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实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张学勤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这些精彩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指引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理念的深刻变革,体现了炽热的民生情怀和坚定的历史担当,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张学勤说,“作为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定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长效机制,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造福子孙后代。”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断,让一线林业工作者充满干劲儿。近10年来,吉林森工集团的产业转型成果显著,特别是今年,我们将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尽管会面临阵痛,但我们衷心拥护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国家决策。为后代子孙留下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顺应民意、普惠民生
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洱海边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云南人民始终牢记着总书记的嘱托。”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晏友琼说,“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七彩云南行动计划、森林云南建设等,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将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直保持下去。”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读过文章后心情十分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体现了一颗拳拳爱民心。小康不小康,关键要看生态,生态好,民生才能改善。目前,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生态建设的任务还很重。作为林业工作者,深感责任重于泰山。重庆处于长江沿线重要生态屏障的关键部位,又是三峡库区的核心区,我们将把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落实到工作中,加大力度搞好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好天然林,培育健康森林,让长江之水更清,使人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沈瑾说:“读过文章后,我感受最深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已真正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京津冀协同发展被进一步明确为国家发展战略。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相比,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河北林业工作者将下更大力气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提升生态承载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在激动和振奋之余,更深切地感受到肩头的责任和压力:“我国最好的森林资源大多在国有林场,建设生态文明也是国有林场的重要历史担当。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近期有望出台。对于林业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将科学有序地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让珍贵的国有森林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这既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更关系到百姓民生的改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加速生态文明建设,财政部门要在财力上保障、在管理上跟进、在体制上激活。为加快生态强省建设,安徽省委、省政府在2012年启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新增造林1000万亩。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对各地造林进行补贴。2014年,安徽省市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62亿元,完成新造林226万亩,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合肥和安庆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人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虽然还面临着雾霾、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但我相信,随着发展理念和国家战略的转变,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目标一定会实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银行监事长车迎新说。
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久久为功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非常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如今再读《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林业厅厅长阎钢军感触更深:“这篇文章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信号: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虽然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但必须明确并坚守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为此,我建议,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进程,尽快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估具体办法,使生态环境保护尽快步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生态环境保护并非是单纯的自然问题,也不是单一的政府行为与责任,它关乎经济利益的分配和政治利益的得失,需要有法律法规、长效机制的保障,也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久久为功。”长期关注生态保护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张宁说。
不少代表委员与张宁的观点不谋而合。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说:“生态文明建设要上下同一、言行合一、权责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人类生存的根基,强调拯救地球要从拯救森林开始。遗憾的是,人们在应对生态危机时往往对森林的功用认识不足。建设生态文明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要转化为行动落地见效,这就需要建立奖优罚劣的一整套机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追究力度,实现权责统一,凝聚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杨忠岐在看过这篇文章后,写了满满几页学习笔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永续发展的方向。科技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起着基础作用、先导作用和引领作用。因此,作为林业科技工作者,我们必须以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为导向,加快推进重大生态课题研究,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说:“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地控制污染、恢复生态,而是转变发展理念,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我们要特别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坚守生态红线,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那样的发展是负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金鹏说,无数的实践告诉我们,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转变。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我们的生存发展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希望国家继续推动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把所有的天然林都保护起来,让所有的江河湿地都碧水长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绿色财富。
全国两会即将落幕,但代表委员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却不会结束,人民群众对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向往不会改变。
3月,迎春花正在枝头绚烂。经历了一冬的能量积蓄,万物萌动,无数希望与梦想正待破土而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厚关切正如春风化雨,滋润祖国山川,泽被子孙后代。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同心努力下,历史的春秋之笔必将留下我们这一代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