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乡村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3.11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推进生态文明之路,已成为今天众多国人的愿望和追求。生态环境问题在本届两会上可谓代表委员们关注的大热点。农村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脆弱的农业生态如何保护?污染问题怎样治理?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与乡村发展相融合?代表委员们频频建言。
1
给耕地质量保护设底线
“一直以来,国家开展综合开发治理耕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实施培肥沃土工程等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着力提高耕地质量水平。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难以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江苏省盐城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秦光蔚代表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将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要保护我们的耕地质量,必须立法,将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为保护耕地质量设立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天津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太利委员建议尽快启动耕地质量保护立法程序,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制定我国耕地等别破坏技术标准体系,填补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空白。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在全国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向政协委员们介绍,向污染宣战将打好“三大战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相对而言,土壤污染的防治比大气污染、水污染更为复杂、严峻、长久。”他说。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达到60%~70%,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肥料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而且关乎资源、环境、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与种子、农药等已有相关法律的农资产品相比,肥料法制建设显得严重滞后。建议尽快制订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法律,同时尽快启动肥料立法工作。”山东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代表说。
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山区生态保护法》的建议。他说:“我国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加上不合理开发、开矿等对生态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山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物种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相当严重,山区农民的生活和发展很受影响。需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山区生态保护法》,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依法建立山区生态补偿制度,对山区进行的一切生产建设活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均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助土壤污染防治拓渠道
2
“2014年来自环境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受矿区污染耕地3000万亩,石油污染耕地约750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约75万亩,‘工业三废’污染近1.5亿亩。”河北省廊坊市工商联副主席石克荣代表告诉记者。他建议对一切污染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对不肯在环保上下功夫、严重破坏周边环境的企业,依法给予严厉制裁,对改善、提升环保治理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江西九江市副市长卢天锡委员认为,土壤污染防治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目前主要由政府买单,而政府财力的相对有限性使防治资金的来源受到很大局限。同时,目前我国土壤治理修复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社会资金进入相对困难。如何拓宽防治土壤污染资金渠道?首先,应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对土壤污染实行永久性的污染责任追溯制度,土壤污染者除了要承担受害者的赔偿责任外,还应承担土壤修复费用。其次,建立专门的土壤污染资金保障机制,成立“土壤污染治理基金”,主要用于解决找不到责任者的土壤污染的管理和修复。另外,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的科研开发、企业的清洁生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并完善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土壤治理修复。
河北邯郸市永年县杜刘固村村委会主任、永洋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庆申代表建议,国家应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攻关,并充分利用信贷、金融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地下水环境保护,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多管齐下对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
为什么即便出台了禁止燃烧秸秆的法律,甚至有专人看管,但仍不能解决农民燃烧秸秆的问题?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王庆江代表建议加强科技攻关,解决秸秆在寒冷地区不能快速腐烂还田的问题。“像黑龙江这样的高寒地区,秸秆埋在地下要两年才腐,影响作物栽培。”
3
为“垃圾围村”难题求新解
“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问题,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时候。”参加过相关调研的广东省揭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丘杏红代表直言,当前环境保护的精力主要放在城市工业污染的防治上,污染防治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向工业和城市,而占国土面积90%以上的广大农村的环境问题却长期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几年农村的生活改善了,经济提升了,但是居住环境与城市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比如垃圾围村等现象在很多地方还是比较严重。”丘杏红建议政府加大对环境改善资金的投入,同时提升农民环保意识,培养村民的环保理念。
“农业部提出对化肥、农药进行双控,是非常好的举措。”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徐秋芳代表说。在谈到当前农村环境的问题及整治方案时,她提到,农村垃圾围村现象严重,可以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因为垃圾分类的东西可以降解成肥料,目前最大的垃圾是塑料袋,通过有效降解,可以当有机肥料,但要突破的瓶颈就是大家都不愿意进行分类,都嫌麻烦。”她认为通过降解,完全可以做到资源再利用,可以减少燃烧带来的污染。
丘杏红告诉记者,当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是焚烧和填埋,虽然说有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点已经基本建立,但垃圾收集却没有跟上,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保洁员队伍,由专职保洁队员收集村民在村里定点放置的生活、生产垃圾,同时加强村道、河道巡查,及时清理路面垃圾和打捞河道漂浮物,确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她认为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种投入为辅、城乡联合共建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欠发达地区采取省级财政支持为主,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病死禽畜集中等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避免治理工作走上“边治理边污染”的恶性循环。
4
靠绿色生态理念谋出路
“通过大循环完成国土高质量绿色改造,修复生态,实现土地高效、永续循环利用,通过采用‘多功能循环’形成系统工程方法,才能更加彻底地解决‘三农’问题。”安徽黄山市多维生物集团董事长、黄山市休宁新林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光辉代表说。
他建议在安徽黄山市创建国家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改革试验区。他介绍说:“我们的森林就是由乔灌草花叶果实、鸟兽昆虫组合而成的生态化立体林业,我们的初级生态稻田就是由燕子、青蛙、泥鳅、红花草、猪粪牛粪等自然组合而成的立体循环农业。我们向自然学习,按照生物特性和自然规律,打造各种生物圈良性循环系统来发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通过优化生物组合发展农业生产,利用生物为农民打工,利用植物杀虫、驱虫,引虫吃虫、养虫治虫,植物抑制杂草生长,不使用除草剂,再结合中草药治虫,创新洁净农业技术来解决农药残留问题。通过种植业及其加工业的废弃物发展养殖业,通过养殖业产生有机肥替代种植业的化肥,解决氮化物污染和土壤退化问题。通过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实现全生物链的循环,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的全产业链循环,所有的废弃物都成为资源被循环利用,不污染环境,而且这些资源可以年年再生,永续循环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产出率。”
“我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更要尽心尽力尽职去实现和完成我的绿色梦。”陈光辉说。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来自山区的丘杏红对记者说:“我们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每个农村都有自身的自然资源、人才因素等客观的限制,应建立新型农村产业分类发展模式,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因素进行分类发展。在城市周边的农村,依托城市,可以发展‘工业’农村、‘蔬菜’农村、‘果树’农村、‘休闲’农村等单一或复合型农村生态循环系统。距离城市远的或偏僻的农村,可依据自身特色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的农业产品,或者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休闲’农村,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入。”
①全国政协委员陈章良在3月8日的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建言,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尤其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拯救含重金属超标的土地,改善土壤结构。
本报记者张建堂摄
②全国人大代表王红玲说,我国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过多,如果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这种大面积的土壤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治理难度极大。
本报记者刘刚摄
③全国政协委员张全国说,农村生态治理要尽力少引入工业的思路来治理,避免二次污染,要靠生物自身来调节并维持平衡运行,也就是要按照自然法则里的大循环来治理、修复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本报记者简承渊摄
1
给耕地质量保护设底线
“一直以来,国家开展综合开发治理耕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实施培肥沃土工程等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着力提高耕地质量水平。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难以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江苏省盐城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秦光蔚代表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将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要保护我们的耕地质量,必须立法,将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为保护耕地质量设立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天津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太利委员建议尽快启动耕地质量保护立法程序,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制定我国耕地等别破坏技术标准体系,填补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空白。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在全国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向政协委员们介绍,向污染宣战将打好“三大战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相对而言,土壤污染的防治比大气污染、水污染更为复杂、严峻、长久。”他说。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达到60%~70%,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肥料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而且关乎资源、环境、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与种子、农药等已有相关法律的农资产品相比,肥料法制建设显得严重滞后。建议尽快制订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法律,同时尽快启动肥料立法工作。”山东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代表说。
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山区生态保护法》的建议。他说:“我国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加上不合理开发、开矿等对生态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山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物种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相当严重,山区农民的生活和发展很受影响。需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山区生态保护法》,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依法建立山区生态补偿制度,对山区进行的一切生产建设活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均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助土壤污染防治拓渠道
2
“2014年来自环境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受矿区污染耕地3000万亩,石油污染耕地约750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约75万亩,‘工业三废’污染近1.5亿亩。”河北省廊坊市工商联副主席石克荣代表告诉记者。他建议对一切污染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对不肯在环保上下功夫、严重破坏周边环境的企业,依法给予严厉制裁,对改善、提升环保治理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江西九江市副市长卢天锡委员认为,土壤污染防治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目前主要由政府买单,而政府财力的相对有限性使防治资金的来源受到很大局限。同时,目前我国土壤治理修复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社会资金进入相对困难。如何拓宽防治土壤污染资金渠道?首先,应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对土壤污染实行永久性的污染责任追溯制度,土壤污染者除了要承担受害者的赔偿责任外,还应承担土壤修复费用。其次,建立专门的土壤污染资金保障机制,成立“土壤污染治理基金”,主要用于解决找不到责任者的土壤污染的管理和修复。另外,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的科研开发、企业的清洁生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并完善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土壤治理修复。
河北邯郸市永年县杜刘固村村委会主任、永洋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庆申代表建议,国家应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攻关,并充分利用信贷、金融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地下水环境保护,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多管齐下对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
为什么即便出台了禁止燃烧秸秆的法律,甚至有专人看管,但仍不能解决农民燃烧秸秆的问题?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王庆江代表建议加强科技攻关,解决秸秆在寒冷地区不能快速腐烂还田的问题。“像黑龙江这样的高寒地区,秸秆埋在地下要两年才腐,影响作物栽培。”
3
为“垃圾围村”难题求新解
“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问题,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时候。”参加过相关调研的广东省揭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丘杏红代表直言,当前环境保护的精力主要放在城市工业污染的防治上,污染防治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向工业和城市,而占国土面积90%以上的广大农村的环境问题却长期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几年农村的生活改善了,经济提升了,但是居住环境与城市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比如垃圾围村等现象在很多地方还是比较严重。”丘杏红建议政府加大对环境改善资金的投入,同时提升农民环保意识,培养村民的环保理念。
“农业部提出对化肥、农药进行双控,是非常好的举措。”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徐秋芳代表说。在谈到当前农村环境的问题及整治方案时,她提到,农村垃圾围村现象严重,可以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因为垃圾分类的东西可以降解成肥料,目前最大的垃圾是塑料袋,通过有效降解,可以当有机肥料,但要突破的瓶颈就是大家都不愿意进行分类,都嫌麻烦。”她认为通过降解,完全可以做到资源再利用,可以减少燃烧带来的污染。
丘杏红告诉记者,当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是焚烧和填埋,虽然说有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点已经基本建立,但垃圾收集却没有跟上,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保洁员队伍,由专职保洁队员收集村民在村里定点放置的生活、生产垃圾,同时加强村道、河道巡查,及时清理路面垃圾和打捞河道漂浮物,确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她认为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种投入为辅、城乡联合共建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欠发达地区采取省级财政支持为主,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病死禽畜集中等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避免治理工作走上“边治理边污染”的恶性循环。
4
靠绿色生态理念谋出路
“通过大循环完成国土高质量绿色改造,修复生态,实现土地高效、永续循环利用,通过采用‘多功能循环’形成系统工程方法,才能更加彻底地解决‘三农’问题。”安徽黄山市多维生物集团董事长、黄山市休宁新林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光辉代表说。
他建议在安徽黄山市创建国家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改革试验区。他介绍说:“我们的森林就是由乔灌草花叶果实、鸟兽昆虫组合而成的生态化立体林业,我们的初级生态稻田就是由燕子、青蛙、泥鳅、红花草、猪粪牛粪等自然组合而成的立体循环农业。我们向自然学习,按照生物特性和自然规律,打造各种生物圈良性循环系统来发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通过优化生物组合发展农业生产,利用生物为农民打工,利用植物杀虫、驱虫,引虫吃虫、养虫治虫,植物抑制杂草生长,不使用除草剂,再结合中草药治虫,创新洁净农业技术来解决农药残留问题。通过种植业及其加工业的废弃物发展养殖业,通过养殖业产生有机肥替代种植业的化肥,解决氮化物污染和土壤退化问题。通过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实现全生物链的循环,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的全产业链循环,所有的废弃物都成为资源被循环利用,不污染环境,而且这些资源可以年年再生,永续循环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产出率。”
“我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更要尽心尽力尽职去实现和完成我的绿色梦。”陈光辉说。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来自山区的丘杏红对记者说:“我们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每个农村都有自身的自然资源、人才因素等客观的限制,应建立新型农村产业分类发展模式,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因素进行分类发展。在城市周边的农村,依托城市,可以发展‘工业’农村、‘蔬菜’农村、‘果树’农村、‘休闲’农村等单一或复合型农村生态循环系统。距离城市远的或偏僻的农村,可依据自身特色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的农业产品,或者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休闲’农村,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入。”
①全国政协委员陈章良在3月8日的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建言,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尤其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拯救含重金属超标的土地,改善土壤结构。
本报记者张建堂摄
②全国人大代表王红玲说,我国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过多,如果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这种大面积的土壤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治理难度极大。
本报记者刘刚摄
③全国政协委员张全国说,农村生态治理要尽力少引入工业的思路来治理,避免二次污染,要靠生物自身来调节并维持平衡运行,也就是要按照自然法则里的大循环来治理、修复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本报记者简承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