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持续发展 >> 正文

绿色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靠借东风”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3.11

  “不能只靠借东风,事在人为。”“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团审议时,对上海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出要求。这几天,总书记生动形象的话语,在上海广为传播。“总书记的要求,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上海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但这种速度必须是科学发展的速度,是绿色的可持续的。”市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阮青表示,要提高上海GDP中的“绿色成分”,建设宜居型大都市,正如总书记讲的那样,“事在人为”。

  “环保账簿”要变厚,GDP要更“绿”

  2014年上海GDP增速同比回落了0.7个百分点,但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上升了0.2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上海的“环保账簿”变厚了,GDP的“绿色成分”浓了。
  这本“环保账簿”还将变得更厚。市环保局局长张全日前透露,上海市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征求意见,计划设水、大气、土壤等8个专项和若干保障措施,安排220余个项目,预计总投入约1000亿元。
  今年,上海既定GDP增长目标是7%左右,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实现这一目标不会轻松。把“环保账簿”变得更厚,把钱投入蓝天碧水之中,本身也是一种投资,也能拉动GDP增长。

  抬高“经济的底”,离不开“环境的底”

  雾霾现象对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多大影响,尚未有权威统计。
  去年上海全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7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PM2.5年日均值比上年下降16%。关停污染企业、改善尾气排放、增加城市绿化、长三角携手治理……真抓实干的一条条措施下,阳光下东方明珠清晰可见的日子多了,户外跑步健身的身影也多了。与此相对应,去年上海合同外资项目数量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增长超过25%,全年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59个。自贸试验区等改革带来的投资环境改善是主要原因,而空气质量也是上海投资环境的组成部分,其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抬高“经济的底”,离不开“环境的底”。去年,市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调研课题调查组走遍上海郊区和典型镇村,发现农村水环境整治任务艰巨、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等一系列问题。直面问题,最近上海出台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路线图”,将农村水环境治理放在重要位置,并定下明确目标——5年内轮疏全市2.6万余条中小河道,每年完成300公里骨干河道和镇村级中小河道整治等系统工程,落实目标与责任,并从资金、体制机制上给予保障。一场“事在人为”的硬仗已经开始。

  “要么做花园工厂,要么就做花园”

  上海的环保投入、环境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事。经过去年一年市场培育,目前上海新能源车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1万辆,位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
  大力度补贴、市场开放等“政府行为”创造好环境,激发了市场热情;而消费者的认同,更大程度上来自各家车企在良性竞争中集中力量投入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给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供给环节的创新,创造新生需求,造就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车市场繁荣。下转◆4版(上接第1版)
  在宝钢经营者的认识中,环保不止是产业发展的一部分,还是发展的大前提。今年,宝钢斥资100亿元的六年“绿色制造发展规划”进入关键之年,如此规模的环保投资在申城大企业中是第一次。宝钢环境部门负责人魏炜介绍,目前,宝钢宝山厂区内的生产线、原料堆场等正在加紧封闭式环保改造,腾出的新空间正在变成绿地……与环保大手笔相伴的是,去年至今全国钢铁行业整体低迷中,宝钢营收、利润继续领头增长。
  “每次雾霾来临时,市民总会下意识地关注我们的工厂,我们的自我定位是,要么做花园工厂,要么就做花园。”宝钢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要求,抓住钢铁产业转型的机遇期,结合上海新的环境保护目标,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与绿色装备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