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来源:求是网 作者: 时间:2015.0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国土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需要全国上下各级组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们各级地方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概莫能外,对此必须要有清醒认识、热切追求、努力方向、实际行动。
一、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过去几十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经济总量不断跃升、总体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发展依赖粗放型模式,不仅效益低、质量差、核心竞争力弱,而且导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其罪魁祸首就是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它和其他各种环境污染一起,损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破坏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醒着我们为追求高速经济增长已承担了多少难以忍受的重负。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反思:今后发展经济,是应该继续走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污染生态环境来实现GDP数字提升的老路,还是应该走依靠科技进步、节能降耗减排、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放缓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使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绿色发展新路?答案早已在有识之士的心中。应该要什么样的发展、不该要什么样的发展,大家心中都有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实,那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粗放式增长的老路再也走不通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既是党的十八对各级党政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更是我们各级政协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我们的一贯追求
近几年来,我们嘉陵区政协经济委,在给嘉陵区委、区政府提出经济工作建议和开展相关活动时,总是把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2011年7月,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到嘉陵区部分乡镇进行深入调研后,及时撰写了关于嘉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调研报告送区委、区政府供决策参考。在报告中针对存在问题,向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治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宣传强化监管,严防污染事故发生”等对策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采纳。
2012年8月,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又组织力量撰写了题为《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报送区委、区政府和区级相关部门供决策参考。在报告中我们提出的工作建议,全被区委、区政府和区农牧业局、区质监局用于指导实际工作,有效提高了粮油、水果、蔬菜等优质农产品的质量,大大增加了项目示范区农民和种养业主的收入。
2013年9月,我们创造性地在嘉陵广场举办了以“有机、生态、绿色”为主题的“首届嘉陵区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从9月27日至29日,3天共计完成各类农产品交易总额110 余万元。这次展示展销活动共设标准展位30个,有区内的23个单位参展,重点展出了优质粮油、蔬菜、水果、禽蛋、肉制品、酒类、饮料、丝纺制品等名特产品共计53个,评定出了优质农产品金奖6个、银奖7个。这次展示展销活动,得到了区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领导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2014年9月,我们报送给区委、区政府供决策参考的《嘉陵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尹光明和区委副书记、区长史燚等5位区领导均在该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区级相关部门认真按照报告中提出的工作建议狠抓落实。在该调研报告中,我们针对嘉陵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8个问题,运用生态发展理念,向嘉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9条工作建议,积极引导嘉陵新型城镇化建设朝着绿色、循环、低碳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还多次撰写学术论文去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献计出力。从2010年11月至2014年8月,我们先后应邀赴浙江理工大学、成都市青白江区、北京理工大学、新疆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地参加了由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生态经济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政协等单位主办的“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分别在会上作了题为《推进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四川低碳经济发展研究》、《青白江区推进绿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南充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转变发展方式 做强生态产业》的学术交流发言,受到了来自全国部分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党政机关的专家学者和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四川省政协等单位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我们提交的学术论文,除被大会组委会编入论文集外,还被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编入书籍进入新华书店公开售卖,同时被《生态经济通讯》、《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市县领导月刊》和《求是理论网》、《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中国高层理论刊物和网站刊发,供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学习参考,为在大面积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供了一些典型经验和基础理论,尽到了我们的微薄之力。
三、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我们艰辛的努力虽然在一定范围内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毕竟势单力薄、影响有限,从大面积来看还收效甚微。当前,在我国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现象。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尽管雾霾围城频频敲响警钟、触动切身利益,等到真正决策压缩落后产能,需要放弃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时,却又患得患失、下不去手,甚至对高污染项目仍抱有“先上马再说”的侥幸心理,认为快速发展是自己的事、治污是别人的事,不抢抓眼下机遇就会在长远上吃亏。一些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对上级甚至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在执行上大打折扣,对环境违法企业视而不见、查而不处、处而无力。一些排污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其练就了一身“三不怕” 的“怪招”(即:不怕环保监察、不怕行政处罚、不怕损害公众利益)。凡此种种,折射出一些地方知行脱节,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层面。因而,尽管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恶化仍在加剧。
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地方都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2013年2月至3月,雾霾连续两个月覆盖全国约1/4国土面积、影响17个省(区、市)6亿人口的生产生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一书介绍,2013年1至10月,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呈现高发态势,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是1961年至2013年这52年来最多的一年。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再从新华网2014年2月22日报道的记者从国家环保部了解到的空气污染信息来看,因受不利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出现空气重污染,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2014年2月21日国家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出现灰霾,灰霾影响面积约为143万平方公里,重霾面积约为81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等地。受其影响,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20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截至2014年2月22日上午9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9个城市中,有19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PM2.5日均标准值为75微克/立方米),为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7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属严重污染。北京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为253微克/立方米,属严重污染。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公布,2015年1月份,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3.2%~100%之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48.2%,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5.6%,中度污染为13.3%,重度污染为11.0%,严重污染为1.9%。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10。与2014年1月相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37.6%上升为48.2%,升高10.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与2014年12月相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降低10.7个百分点。
再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来看,形势也不容乐观。据四川新闻网报道,2014年1月份,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自贡、宜宾、泸州、南充等8个城市空气质量也受到严重污染,达标天数比例仅为8.50%,而超标天数比例高达91.50%。其中轻度污染占29.96%,中度污染占20.24%,重度污染占32.79%,严重污染占8.50%,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41.30%。在空气污染严重的8个城市中,泸州和南充的达标天数比例最低,全月无一天达标,达标率为0.00%。超标污染物为PM2.5、PM10、NO2和CO。2015年1月份,四川省21个市(州),空气质量总体达标天数比例为45.0%,总体超标天数比例为55.0%。其中,轻度污染为19.5%,中度污染为16.2%,重度污染为18.5%,严重污染为0.8%。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评价,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南充、宜宾、资阳、遂宁、内江、乐山、眉山、广安、达州等15个城市,总体达标天数比例环比下降25.6个百分点。空气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
空气污染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对此,我们各级地方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决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实地调研、组织视察、提交提案、撰写社情民意、专题协商、专题研讨、民主评议、资政议政、大会发言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向各级党政、有关部门和工商企业就转变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力争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中有所作为。我们应建议各级党政领导牢固树立生态成本观、环境大局观和绿色政绩观,切实读懂、深入领会并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要求,勇于肩负起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环境、造福百姓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建议各级环保部门严格履行职能,避免“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出现,坚决维护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建议各相关企业认真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严禁偷排、漏排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积极踊跃争当遵纪守法、低碳排放的绿色企业;建议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建议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有效监督环境污染;建议司法部门积极受理环境污染受害者提起的维权诉讼,对污染严重、影响恶劣和环境监察严重失职渎职的行为严惩不贷,充分发挥好环境权益保护最后一道屏障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应与各级党委、政府一道共同努力,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把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和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建立起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一、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过去几十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经济总量不断跃升、总体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发展依赖粗放型模式,不仅效益低、质量差、核心竞争力弱,而且导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其罪魁祸首就是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它和其他各种环境污染一起,损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破坏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醒着我们为追求高速经济增长已承担了多少难以忍受的重负。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反思:今后发展经济,是应该继续走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污染生态环境来实现GDP数字提升的老路,还是应该走依靠科技进步、节能降耗减排、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放缓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使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绿色发展新路?答案早已在有识之士的心中。应该要什么样的发展、不该要什么样的发展,大家心中都有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实,那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粗放式增长的老路再也走不通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既是党的十八对各级党政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更是我们各级政协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我们的一贯追求
近几年来,我们嘉陵区政协经济委,在给嘉陵区委、区政府提出经济工作建议和开展相关活动时,总是把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2011年7月,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到嘉陵区部分乡镇进行深入调研后,及时撰写了关于嘉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调研报告送区委、区政府供决策参考。在报告中针对存在问题,向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治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宣传强化监管,严防污染事故发生”等对策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采纳。
2012年8月,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又组织力量撰写了题为《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报送区委、区政府和区级相关部门供决策参考。在报告中我们提出的工作建议,全被区委、区政府和区农牧业局、区质监局用于指导实际工作,有效提高了粮油、水果、蔬菜等优质农产品的质量,大大增加了项目示范区农民和种养业主的收入。
2013年9月,我们创造性地在嘉陵广场举办了以“有机、生态、绿色”为主题的“首届嘉陵区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从9月27日至29日,3天共计完成各类农产品交易总额110 余万元。这次展示展销活动共设标准展位30个,有区内的23个单位参展,重点展出了优质粮油、蔬菜、水果、禽蛋、肉制品、酒类、饮料、丝纺制品等名特产品共计53个,评定出了优质农产品金奖6个、银奖7个。这次展示展销活动,得到了区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领导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2014年9月,我们报送给区委、区政府供决策参考的《嘉陵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尹光明和区委副书记、区长史燚等5位区领导均在该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区级相关部门认真按照报告中提出的工作建议狠抓落实。在该调研报告中,我们针对嘉陵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8个问题,运用生态发展理念,向嘉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9条工作建议,积极引导嘉陵新型城镇化建设朝着绿色、循环、低碳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还多次撰写学术论文去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献计出力。从2010年11月至2014年8月,我们先后应邀赴浙江理工大学、成都市青白江区、北京理工大学、新疆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地参加了由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生态经济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政协等单位主办的“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分别在会上作了题为《推进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四川低碳经济发展研究》、《青白江区推进绿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南充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转变发展方式 做强生态产业》的学术交流发言,受到了来自全国部分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党政机关的专家学者和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四川省政协等单位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我们提交的学术论文,除被大会组委会编入论文集外,还被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编入书籍进入新华书店公开售卖,同时被《生态经济通讯》、《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市县领导月刊》和《求是理论网》、《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中国高层理论刊物和网站刊发,供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学习参考,为在大面积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供了一些典型经验和基础理论,尽到了我们的微薄之力。
三、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我们艰辛的努力虽然在一定范围内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毕竟势单力薄、影响有限,从大面积来看还收效甚微。当前,在我国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现象。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尽管雾霾围城频频敲响警钟、触动切身利益,等到真正决策压缩落后产能,需要放弃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时,却又患得患失、下不去手,甚至对高污染项目仍抱有“先上马再说”的侥幸心理,认为快速发展是自己的事、治污是别人的事,不抢抓眼下机遇就会在长远上吃亏。一些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对上级甚至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在执行上大打折扣,对环境违法企业视而不见、查而不处、处而无力。一些排污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其练就了一身“三不怕” 的“怪招”(即:不怕环保监察、不怕行政处罚、不怕损害公众利益)。凡此种种,折射出一些地方知行脱节,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层面。因而,尽管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恶化仍在加剧。
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地方都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2013年2月至3月,雾霾连续两个月覆盖全国约1/4国土面积、影响17个省(区、市)6亿人口的生产生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一书介绍,2013年1至10月,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呈现高发态势,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是1961年至2013年这52年来最多的一年。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再从新华网2014年2月22日报道的记者从国家环保部了解到的空气污染信息来看,因受不利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出现空气重污染,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2014年2月21日国家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出现灰霾,灰霾影响面积约为143万平方公里,重霾面积约为81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等地。受其影响,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20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截至2014年2月22日上午9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9个城市中,有19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PM2.5日均标准值为75微克/立方米),为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7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属严重污染。北京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为253微克/立方米,属严重污染。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公布,2015年1月份,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3.2%~100%之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48.2%,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5.6%,中度污染为13.3%,重度污染为11.0%,严重污染为1.9%。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10。与2014年1月相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37.6%上升为48.2%,升高10.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与2014年12月相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降低10.7个百分点。
再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来看,形势也不容乐观。据四川新闻网报道,2014年1月份,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自贡、宜宾、泸州、南充等8个城市空气质量也受到严重污染,达标天数比例仅为8.50%,而超标天数比例高达91.50%。其中轻度污染占29.96%,中度污染占20.24%,重度污染占32.79%,严重污染占8.50%,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41.30%。在空气污染严重的8个城市中,泸州和南充的达标天数比例最低,全月无一天达标,达标率为0.00%。超标污染物为PM2.5、PM10、NO2和CO。2015年1月份,四川省21个市(州),空气质量总体达标天数比例为45.0%,总体超标天数比例为55.0%。其中,轻度污染为19.5%,中度污染为16.2%,重度污染为18.5%,严重污染为0.8%。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评价,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南充、宜宾、资阳、遂宁、内江、乐山、眉山、广安、达州等15个城市,总体达标天数比例环比下降25.6个百分点。空气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
空气污染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对此,我们各级地方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决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实地调研、组织视察、提交提案、撰写社情民意、专题协商、专题研讨、民主评议、资政议政、大会发言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向各级党政、有关部门和工商企业就转变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力争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中有所作为。我们应建议各级党政领导牢固树立生态成本观、环境大局观和绿色政绩观,切实读懂、深入领会并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要求,勇于肩负起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环境、造福百姓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建议各级环保部门严格履行职能,避免“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出现,坚决维护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建议各相关企业认真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严禁偷排、漏排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积极踊跃争当遵纪守法、低碳排放的绿色企业;建议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建议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有效监督环境污染;建议司法部门积极受理环境污染受害者提起的维权诉讼,对污染严重、影响恶劣和环境监察严重失职渎职的行为严惩不贷,充分发挥好环境权益保护最后一道屏障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应与各级党委、政府一道共同努力,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把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和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建立起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