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教育 >> 正文

哲考选择理化是教育理性回归

来源:红网 作者: 时间:2015.02.06

  2月3日,上海37所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类)公布了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其中,复旦大学的哲学类专业,把物理、化学、历史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哲学与物理、化学的搭配一亮相便引发热议。(2月5日《中国青年报》)

  正如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白彤东所言,哲学与物理、化学的搭配,并无不妥。翻开人类哲学或科学史,就可发现许多哲学家也是科学家,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惊世骇俗的造诣。比如,在比萨斜塔上用铅球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意大利人伽利略就被后人称为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再比如发明牛顿定律的英国人牛顿既是哲学也是科学家。

  事实上,早期的哲学家在分析考虑自然与人的关系时并没有物理、化学等学科之分。后来由于几百年科学思想的发展与积累逐渐衍生出物理学、化学、生物等学科。因而,哲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就拿科学家来说,虽然科学家是指那些在理工农医类学科做研究工作的人,但是他们思考问题和认识问题所使用的方法都离不开哲学。而哲学呢,首先它不是研究文字使用和文学创作的学科,是一个思考类的学科,它启发人们的是思维方向,可谓包罗万象。可见,哲学与物理、化学的搭配并不神奇,也并无不妥,这是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密不可分的自然规律决定的,任何人也无法割裂或否定二者的内在必然联系。因而,哲学与物理、化学的搭配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教育理性的回归。

  其实,复旦哲学专业要考生选考理化之所以引发热议,遭遇一些人的“神搭配”吐槽,就在于长期以来被人为划分的文理科的应试教育观念所桎梏,被固化的教育理念所蒙蔽,只看学科之分的表面,不去探讨各个学科之间牢不可分的内在关系。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不仅暴露了一些个人知识面的狭窄,而且折射出应试教育存有禁锢人们思维的弊病。也就提醒我们,在教育体制改革上要体现科学教育观,实行人性化教育,这样才能打破应试教育的禁锢,释放学生的观察、思考问题的活力与动力,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善于发明创造的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