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传承民族文化香火迫在眉睫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1.20

       近期,在国务院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青海省73项非物质文化名列其中,这对于青藏高原上即将消亡的民族非物质文化来说,甚是欣慰。

        在青藏高原的沃土中,土族盘绣、热贡艺术、格萨尔王传、黑陶制作工艺等一大批文化艺术生根发芽,广为流传。它们是青海各族人民的民族之魂,传承着民族血脉。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民族文化不断失去生存的土壤和现实的价值,离我们渐行渐远,甚至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全面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迫在眉睫。

        加强保护,培育土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培养民族文化生存的土壤,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更有价值,符合当代民族文化建设的需要,符合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需要。政府应出台民族非物质保护的相关法律,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培养,给予资金、培训、场所的支持,留住文化传承人才,提高传承人能力。

        牵线搭桥,实现双赢。结合“大美青海”等旅游品牌,给民族非物质文化与旅游巧妙搭桥,使非物质文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这样不仅能实现旅游品牌的打造,同时也能发展和延续民族非物质文化,更好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发展旅游与保护非物质文化的双赢目标。

        强强联手,全面推动。通过以强带弱、强强联手的方式,推进非物质文化发展。如青海藏毯享誉全球,流通的平台和渠道已经成型,通过放大渠道效应,给热贡艺术、黑陶等民族文化交流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提高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创作积极性。

        加强交流,推动发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放在更高更大的舞台上展示、交流,青海应抓住国家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的契机,加强民族文化交流,提升民族文化品牌,实现青藏高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实现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而言之,青藏高原上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青海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只有继承和发扬光大了,才能绽放灿烂的光芒。(杜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