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产业扶贫增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1.13
1月5日早8时,天等县天等镇盛典村村民覃建设用电三轮车拉着头一天从自家地里采摘下来的50多公斤辣椒到县城出售。
“去年年初,县扶贫办免费发给我家2000棵辣椒苗让我们种,还不定期派技术员来到田头指导我们进行田间管理,辣椒取得了好收成。单是卖辣椒这一项,我家就挣了7000多块钱呢。”手握钞票,覃建设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
天等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全县33个“十二五”贫困村中认真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使113884贫困人口受益,并成功帮助11161人脱贫致富。据统计,2014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80元,比2013年的6054元增长了12%,全县贫困人口比2013年下降了1.12万人。
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该县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技能培训等为工作重点,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产业扶贫开发工作中是重中之重。天等着力夯实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天等县累计整合各类资金3亿元,建成村屯道路96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2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8万人,建设农田水利工程16处,实施危房改造1900户,完成基本农田整治项目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人居环境,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
天等争取和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积极探索多种产业发展模式,成立指天椒和葡萄等协会组织,通过协会把全村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并通过建章立制,逐步实现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同时,注重在当地培养、扶持有致富愿望,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的共产党员和社会能人进行产业开发,成为致富带头人。
探索出“农户+协会”模式、能人带动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为最终产业提升、突出特色化、优质化和规模化及实施品牌战略打下基础。
2003年,天等县上映乡桃永村从广西农科院引进葡萄试种,葡萄成功种植并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项目后,该县把桃永村定为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几年来,县直有关部门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资金,扶持修建山塘引水工程、修建葡萄园区渠道、安装抽水泵等灌溉系统。对种植农户实行种苗和化肥补贴,加大对种植大户实行贴息贷款扶持力度,解决农户种植缺乏资金投入问题。
在桃永村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的带动下,群众种植葡萄热情高涨,辐射到周边的上美村、连加村、亮钦村、温江村等八个村,形成葡萄、桂花梨、火龙果、茶叶、辣椒等特色产业圈,带动20000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效地推动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
结合“五味”特色农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天等县组织力量在33个整村推进大力开展扶贫培训,科技力量重点向贫困村倾斜,科技人员深入村屯,采取集中讲授、现场辅导和个别咨询答疑等方式,为贫困村群众依靠科技加快经济发展加油充电,使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能,进一步提高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技能和素质。
此外,天等县还通过发放扶贫贷款等办法,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带动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据了解,去年,天等县产业扶贫成效显著,贫困群众造血功能日益提高。蔗糖业得到快速发展,甘蔗种植总面积达到10万亩,蔗糖产业为财政提供税收1500万元,蔗农种蔗收入16149万元。指天椒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2014年指天椒种植面积达6万亩,产鲜椒2万余吨,产值1亿余元。特色种养业初步形成,建立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4500亩;茶叶、芋头、桂花梨、金银花、火龙果、柑橙、西瓜种植、鸽子养殖、肉兔养殖等产业开发项目有较快发展,其中鸽子存栏300对以上的规模养鸽场有100多个,肉兔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兔场有42个,桂花梨2000多亩、芋头种植10000亩,西瓜种植2000多亩。通过产业扶贫,提高了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增强。
“我们将继续抓好整村推进,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实施‘十百千’产业扶贫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天等县委书记说,下一步,天等县将切实抓好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贫困人口的素质,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实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目标。
“去年年初,县扶贫办免费发给我家2000棵辣椒苗让我们种,还不定期派技术员来到田头指导我们进行田间管理,辣椒取得了好收成。单是卖辣椒这一项,我家就挣了7000多块钱呢。”手握钞票,覃建设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
天等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全县33个“十二五”贫困村中认真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使113884贫困人口受益,并成功帮助11161人脱贫致富。据统计,2014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80元,比2013年的6054元增长了12%,全县贫困人口比2013年下降了1.12万人。
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该县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技能培训等为工作重点,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产业扶贫开发工作中是重中之重。天等着力夯实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天等县累计整合各类资金3亿元,建成村屯道路96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2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8万人,建设农田水利工程16处,实施危房改造1900户,完成基本农田整治项目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人居环境,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
天等争取和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积极探索多种产业发展模式,成立指天椒和葡萄等协会组织,通过协会把全村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并通过建章立制,逐步实现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同时,注重在当地培养、扶持有致富愿望,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的共产党员和社会能人进行产业开发,成为致富带头人。
探索出“农户+协会”模式、能人带动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为最终产业提升、突出特色化、优质化和规模化及实施品牌战略打下基础。
2003年,天等县上映乡桃永村从广西农科院引进葡萄试种,葡萄成功种植并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项目后,该县把桃永村定为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几年来,县直有关部门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资金,扶持修建山塘引水工程、修建葡萄园区渠道、安装抽水泵等灌溉系统。对种植农户实行种苗和化肥补贴,加大对种植大户实行贴息贷款扶持力度,解决农户种植缺乏资金投入问题。
在桃永村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的带动下,群众种植葡萄热情高涨,辐射到周边的上美村、连加村、亮钦村、温江村等八个村,形成葡萄、桂花梨、火龙果、茶叶、辣椒等特色产业圈,带动20000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效地推动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
结合“五味”特色农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天等县组织力量在33个整村推进大力开展扶贫培训,科技力量重点向贫困村倾斜,科技人员深入村屯,采取集中讲授、现场辅导和个别咨询答疑等方式,为贫困村群众依靠科技加快经济发展加油充电,使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能,进一步提高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技能和素质。
此外,天等县还通过发放扶贫贷款等办法,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带动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据了解,去年,天等县产业扶贫成效显著,贫困群众造血功能日益提高。蔗糖业得到快速发展,甘蔗种植总面积达到10万亩,蔗糖产业为财政提供税收1500万元,蔗农种蔗收入16149万元。指天椒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2014年指天椒种植面积达6万亩,产鲜椒2万余吨,产值1亿余元。特色种养业初步形成,建立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4500亩;茶叶、芋头、桂花梨、金银花、火龙果、柑橙、西瓜种植、鸽子养殖、肉兔养殖等产业开发项目有较快发展,其中鸽子存栏300对以上的规模养鸽场有100多个,肉兔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兔场有42个,桂花梨2000多亩、芋头种植10000亩,西瓜种植2000多亩。通过产业扶贫,提高了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增强。
“我们将继续抓好整村推进,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实施‘十百千’产业扶贫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天等县委书记说,下一步,天等县将切实抓好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贫困人口的素质,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实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