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保护性耕作充分体现生态环保优势
来源:通辽科左中旗农牧业局 作者: 时间:2014.12.05
保护性耕作实现了不清秸杆、不旋耕整地、不打垄、不铲地、不趟地。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耕地的蓄水保墒、抗旱能力增强;减少土壤水蚀,土壤耕层含水率提高5%以上。
二是土壤团粒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质含量每年增加0.01-0.06个百分点,作物秸秆全部还田相当于每亩施农家肥6吨左右;减少机械进地次数,减轻土壤压实,有利于改善土壤可耕作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三是防止风蚀:秸秆覆盖地表,可以降低风速,防止风蚀。
四是与多年翻耕的土壤相比,保护性耕作可以消除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能力。
五是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防止沙化,保护环境,减少耕地表土流失40%,减少农田扬尘量50%左右。
六是减少环境污染。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每个作业期机车减少8次进地,节省了大量燃油和机具磨损,每公顷节省柴油50升,同时也减少了因为机车尾气排放量,减少了空气污染;每公顷玉米秸秆量在5吨左右,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避免焚烧秸秆,避免环境污染。
可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