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文明创建让西安更加和谐 美丽 宜居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 时间:2014.12.01

结束了多日的阴雨雾霾天气,30日西安市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市民们纷纷扶老携幼走出家门,享受这怡人的冬日暖阳 (记者 冯炜 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西安矢志追求的梦想。作为一座拥有3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西安不仅肩负着传承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使命,更努力播洒着现代文明的光辉。
  近年来,西安不断加快创建步伐,从生态环境到交通环境,再到城市肌体治理,西安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征途中,始终致力于对城市环境多维度的建设,一幅“和谐、美丽、宜居”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西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底气”和“硬实力”更足了。
  和谐,从水润城绿开始
  今年“五一”期间,西安护城河建国门至朱雀门水上游览示范区建成开放。经雨、污水管道改造后,护城河水位、水容和水质全面提升,游人乘坐古色古香的画舫,游弋在碧波荡漾的护城河上,欣赏着城墙美景,恍若置身江南。多少年来,西安人对于“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江南逐水梦,终于在千年古城墙下变成现实。
  与此同时,在西安周至县沙河之畔,集江南水乡风情与关中民俗特色于一体的沙河湿地公园揭开面纱,带给游人惊喜。公园内,水域开阔,木质栈道依水而建,苍翠扶柳轻嵌在河道两岸,红彤彤的灯笼点缀其间。而在几年之前,这条渭河支流还是一片河道荒芜、垃圾遍地的景象。
  近年来,古都西安启动了大规模的水生态治理。2012年,西安市提出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规划利用8年时间,新建、改造、提升“5个引水体系、7片湿地、10条河系、28座湖池”,将城市生态水面从4.5万亩增加到7.6万亩,实现“城在水中、水在城中”。
  经过两年多时间,西安已建成“八湖十湿地”,“八水润西安”工程效果初显,生态“红利”逐步呈现,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市水务局局长杨立介绍,今年,仅渭河城市段生态景区建设就将城市人均绿地面积提高了3.52平方米。而新建成的14处水景观,人均增加湿地面积1.98平方米、生态水面面积0.98平方米。预计到明年,全市将新增生态水面1.25万亩、湿地2.51万亩。
  西安人爱水,也爱绿。多年来,西安积极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开展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44.99%,初步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格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42%,人均公共绿地9.34平方米。
  目前,西安已建成50个公园、300多个城市绿地广场,形成了“满城绿树满城花”的“园林化都市”,2010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今年7月,西安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复查。
  水润西安,润泽的不仅是西安人对水的梦想,更滋润了人们对文明的守望;绿满长安,浓荫不仅扮靓了城市,更护佑着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风貌。
  宜居,是对便捷通畅的追求
  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城市病。西安着力解决市民烦心的交通问题,通过实施“缓堵保畅”工程,城市变得更加便捷、通畅。而南门区域的综合提升改造,成为西安治理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品位的典范之作。
  以前,说到南门,司机们心里不免发怵,拥堵是这里的常态。而这一现象,在今年“五一”之后得到彻底改观。
  西安市对南门区域实施了综合提升改造。在交通上,规划建设含光门-朱雀门、南门、文昌门-和平门三处下穿隧道,以往需要绕盘道出入城墙的车辆如今可以直接从南门外的隧道通行,整条环城南路的通行时间缩短了20分钟。
  如今,城墙内外交通通畅,南门广场游人如织,护城河清波荡漾,南门区域综合提升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整个区域还实现了城、墙、河、路、景的融合发展,展示了西安风貌、延续了历史文脉、提升了城市品位。西安人熟悉的南门,从文保展示、交通改造、生态提升、文化复兴、城市发展等多方面发生着巨大的“靓”变。
  近年来,西安市把抓“缓堵保畅”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工作,出台了《缓堵保畅三年行动方案》,以开展专项整治和文明交通行动为重点优化交通环境,深入持久治理交通拥堵,持续改善交通通行状况,努力营造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的交通环境。
  目前,西安地铁一、二号线相继开通运营、三号线进展顺利、四号线全面开工。在政府财政补贴下,市民持“长安通”卡乘坐公交车5折优惠,乘坐地铁7折优惠,绕城高速和机场高速实现年卡优惠通行。
  为解决地铁、公交站点与办公区、居民区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西安还积极推进全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运营,开通“微公交”。仅今年一年,西安就投放了2万辆公共自行车、增设10条微型公交线路,购置了200辆微型公交车,解决百姓“乘车难”。
  路便捷了,心就会更加通畅。45路公交车司机王攸霞深有感触地说:“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保证了公交通行效率,选择公交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了。”开了多年出租车的老司机毕连凯说:“缓堵保畅加强了交通管理,上下班高峰期间,每个大的路口都有交警在,车开起来顺了,人心情也好了。”
  美丽,源自精细的雕琢
  美丽源自精细,文明体现于精细。从2012年开始,西安市从市民反映最强烈的细节问题入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打造西安“城区时尚典雅,村镇文明整洁”的新形象。
  家住在南二环盛龙广场的洪恩扬常常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家门前的美丽夜景—窗外,太白立交亮起一层层曲直分明的灯光带,在苍茫天幕下,点点灯光如梦如幻。道路两旁,高楼耸立,红的、黄的、白的、绿的、蓝的五彩霓虹交错闪烁,将夜色勾勒得分外妖娆。
  点亮街灯是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最为绚丽的章节。为打造绚丽多彩的城市夜景效果,今年,西安继续实施夜景亮化提升工作,除了旅游景点、主干道之外,还将有6个街区实行夜景点亮增亮工程。“这几年,西安真是越夜越美丽。”如今,拍摄西安夜景已成为洪恩扬的一个业余爱好。
  在西安,许多上班族已习惯了在单位附近的放心早餐点排队买早餐,这也成为西安一道文明风景线。在固定区域、固定时间段,放心早餐从业人员统一着装,佩戴证件上岗,时间一到,立即撤离,而地面仍然保持整洁干净。这道文明风景线也得益于精细化管理。
  为解决社区服务设施使用不到位问题,西安市对占用、挪用社区服务设施的现象进行彻底清理、整治,在小区设置蔬菜销售、日常用品零售等便民利民服务网点。
  西安还实现了城区主要道路由清扫向冲洗的转变,利用高效节水的环卫专用机械,及时消除道路、道沿和交通隔离护栏等市政设施周边积尘,强化背街小巷保洁力度,大街小巷更加干净整洁;
  针对门头牌匾设置不规范的问题,西安要求城区沿街门店、地下通道(经营商户)门头牌匾统一设置,如今,城区主干道沿街门店门头牌匾整齐美观、用字规范,城市特色更加彰显。
  今年,西安市通过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百条标准化管理街、规范53个蔬菜早市和44个便民市场、新建10座以上人行天桥、实现20条道路线缆落地。
  没有最美,只有更美。在城市建设者们的辛勤劳作和精雕细琢下,西安将会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有序,更加生机盎然,更加整洁清新,更加古朴典雅。
  西安已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曲“水润、城绿、精细、宜居、幸福”的城市文明交响乐正在传送给每一位市民。(记者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