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努力唤起全民生态意识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时间:2014.11.03

    由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国家林业局原局长贾治邦所著的《论生态文明》近日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对作者来说,这是一部长期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工作的集大成之作,系统总结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对读者而言,这是一部解读地球密码、认知生态法则、洞悉人与自然发展机理、掌握建设生态文明要义的生动教材,很值得认真一读。
    中央作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后,关于生态文明的讨论和著作日渐增多,但大多都属于纯理论研究范畴。《论生态文明》却独辟蹊径,融科学普及与理论研究于一体,从生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产品等基本概念及其演化规律讲起,引用大量的科学知识和历史事实,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把建设生态文明的缘起、本质、内容、途径清晰地展现给读者,从本源上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明认识,从新高度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理论,是一本普适的生态国情教育之书,一本深厚的生态文明研究之书,为我们探寻自然生态的“天条”,顺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天意”,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开了一扇“天窗”。
    全书共十一章,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了生态、生态系统等基本科学知识;第二部分主要讲了生态破坏的状况和危害;第三部分主要讲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成就及主要途径。全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史料性、思想性、创新性,通俗易懂,读必有得。
    开卷品读,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关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交融互动、曲折变迁的历史图景。
    犹如走进一条深邃的科学长廊。站在茫茫宇宙之高处,静看地球生命的萌动起源,生态系统的发展演替,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完善,以及人类生命如何在森林、湿地、草原、海洋、荒漠、大气等生态系统庇护下,像竹笋一样经过长久孕育,然后拔地而起,然后开枝展叶,然后长成高耸秀竹。人们能够清晰看到地球生态系统家族的全景图,体会到生态系统亘古不变的运行机理和充满活力的美妙律动。
    犹如走进一间沉重的警示室。渡渡鸟等物种消失的悲歌,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湿地萎缩、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系统被破坏的惨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事件等十大环境灾害事件触目惊心的危害,以及我们今天仍在遭受的气候变暖、严重雾霾等等,接连重重地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引人深思和警醒。
    犹如走进一座日益光亮的灯塔。“地球圈二号”试验,《寂静的春天》的问世,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呼声,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人类开始觉醒,开始付诸行动,为拯救地球、拯救人类自己付出了不懈探索和努力。特别是中国,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上的深入实践和显著成就,让我们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更是备受鼓舞。
    开卷品读,扑面而来的是闪耀着熠熠光芒的思想观点。
    “生态文明是什么?”“生态是自然界的存在状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则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自然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生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生态系统,而正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发展搭建了美好家园,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精神支撑,继而孕育了人类社会文明。“没有生态系统,地球就只能是一颗荒芜死寂的星球”;“生态产品”是什么?“具体讲,生态产品是指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功能及其提供的服务。这种功能和服务是保障生命体存在的基础”。“生态产品具有公共性和平等性,其公共属性表现在,它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被全社会共同分享;其平等属性表现在,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平等地享用它”。生态产品是当今社会最短缺、最急需、最需要大力发展的产品,它既不能替代,也不能进口,必须依靠我们自己来解决。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是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建设生态系统的关系,基础和根本是要保护建设好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个封闭系统,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或破坏,它都会最终反作用于人类。”你对它好,它就会对你好。你对它不好,它就会对你不好。逻辑就是这样简单而朴素。“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系统是生产生态产品的唯一的“超级工厂”。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就必须保护建设好生态系统。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却常常“背弃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而不顾,犹如一辆只有油门,没有刹车的汽车,这样的发展无异于直奔死亡。”保护建设好生态系统的任务尤为艰巨和迫切。
    地球生态系统,按区域类型可分为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按人类活动影响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森林、湿地、荒漠、海洋和草原等)和人工生态系统(农田和城市等)。在地球陆地,分布着森林、湿地、荒漠、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城市等人工生态系统。林业部门负责保护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改善荒漠生态系统以及保护蕴含在这些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保护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主力。作者专门立章辟节对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理论上的研究与深化,实践上的探索与成就,进一步深化了对林业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系统,重在发挥法治作用和动员全民参与。中国的生态状况日益严峻,虽然我们制定了一定数量的法律法规,但有法难“治”依然是一个突出问题。“法只有在‘治’的行使中才能表达权威与实效,否则就徒具空文”。“生态文明必须是一种法治文明,也只能是法治文明”。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全民合作”。广而言之,它是一场全球化合作、全人类合作;狭义上讲,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集体的合作。政府是合作的主导力量,社会组织和企业是合作的重要对象。而人人都是生态环境的维护者,人人都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书中这些思想观点,有的拨云见日,使人豁然;有的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对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把握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精神,促进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指导开展生态文明实践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开卷品读,感受到的是努力唤起全民生态意识、为建设生态文明竭力奉献的拳拳之心。
    为什么要撰写这本书?作者在书中给予了回答。建设生态文明,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如何融入,融入的路径和方式是什么?——关键要唤起全民的生态意识。“只有全民的生态意识增强了,人们才能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才能切实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中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才能使其高度转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行动和巨大力量”。
    长期以来,我国德育教育,特别是国民德育教育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其他生命关系的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光绿化山头不行,更要绿化人头;光改造自然世界也不行,更要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让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新观念,必须普及生态知识,让生态文明教育走进党政机关、走进工厂车间、走进教室课堂、走进田间地头,把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散于民众之心,引导教育全社会提高生态道德水平和践行生态文明的能力。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之后,作者就撰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提出了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生态产品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对生态文明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过程中,作者就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章节向中央提出建议,将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写进了报告。也在此时,作者开始着手撰写这本书,并多次开展了生态文明教育调研,为著此书倾注了大量心血。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石碑上用多国语言镌刻的一句话。现在,生态危机也是如此,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护生态之屏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和务林人,我们应当努力做保护建设生态系统的模范表率,也更有责任为唤起全民生态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全部力量。
    (作者为全国林业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