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29日在沈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来源:沈阳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14.10.30
10月27日,民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办公厅主任张卫星表示,29日,外交部、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辽宁省将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
张卫星介绍说,将积极稳妥开展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迁安葬工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烈士褒扬工作。今年3月28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迎接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并讲话。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9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开展烈士纪念活动,9月30日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10月29日,外交部、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辽宁省将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安葬仪式。
探访陵园——烈士英名墙已落成重名的只留一个名字
日前,有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的烈士英名墙已经正式落成。
10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此时大门已经封上,只留了一个不到两米宽的口。
门口保安说:“这几天没法参观了,26日开始就封园了,里面军队官兵有活动,估计得29日以后才可以恢复正常参观。”
在此前的9月24日,本报记者曾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看到,位于陵园内北端,一处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下沉式广场已成型,一些工人正在给广场中间的雕塑做修饰,而其周围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英名墙”也在加紧安装中。“10月底能完工吧。”当时,一名工人这样说。
记者看到,整个英名墙呈庄严而肃穆的黑色,由数十块高约三米、宽约1米的长方形石碑拼接而成,每一块石碑上有1000余个名字,最终形成了刻着烈士姓名的英名墙。
一名工人说:“原来的名录里有好多重名,光姓王的就得有上百个,后来定的重名的只留一个名字就可以了。”
揭秘英名墙——最初由民间发起选址曾在丹东和沈阳二选一
吴国璋,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高级将领,其遗体就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10月27日,记者联系到了其儿子吴继璋。
吴继璋透露,10月29日,他与其他9名抗美援朝烈士后人受邀到陵园见证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下葬仪式。
据他介绍,事实上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英名墙的建设要至少追溯到2006年、2007年时,“最开始是民间发起的,当时丹东市有个退休的局长有了这个想法,并找到了包括我在内的几个人。”吴继璋说,不过,随后他们发现英名墙的建立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是,烈士名单的确定就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吴继璋说,当时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的一位负责人用了好几年时间在全国各地遍寻烈士资料,形成拥有18万余人的烈士名录,后来又反复和官方核实确认,才确定了最终的烈士名录。”
对于英名墙确切的烈士名录数字,民政部门暂未向记者透露。
其次,经费问题也很重要。“我们几年前测算建这样一个英名墙费用也是很大一笔钱。”吴继璋说,这已经不是民间力量可以完成的了。于是他们求助了政府部门,最终相关部门也给予了拨款。
另外,英名墙到底应设在哪。据介绍,英名墙的设立曾有两个地点供选择,一个是丹东,一个就是沈阳。“最终选择了沈阳。”吴继璋告诉记者。
在吴继璋看来,这个英名墙的设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个详细名单一出,对家属是一个慰藉,以后他们可以找一个地方祭祀家人、表达哀思了。”他说。
聚焦烈士名单——奔波10年寻烈士名单
18万余人的抗美援朝烈士名单,是他10年跑遍至少25个省市才得到的——他就是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研究部原主任詹琪。
寻烈士名单获民政部支持
据詹琪介绍,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在1999年5月便已开始寻找抗美援朝烈士,因为这年恰是抗美援朝出兵50周年的前一年。这场战争中牺牲烈士的数量和姓名都分散在军队和各地民政部门手中,缺乏完整的调查统计。
2000年,纪念馆向全国各市(县)民政局发信,提出决定建碑林刊刻烈士名单,希望各地能把英烈名单寄到纪念馆,但将近一年过去了,只收到了30多个单位的回函。
詹琪以纪念馆的名义向各地民政部门发函2000多封,但只收到138封回信。
后来,他在给各地的函上又盖了丹东市民政局和辽宁省民政厅的章,来自全国各地民政局的回复才日渐增多。
随着名单增多,他也发现了问题,一些资料不够详尽,没法核实真实身份,詹琪决定亲自到全国各地的民政局索要并调查名单。
詹琪辗转于全国各地的民政局,“我白天办事,晚上睡火车上”——这样节省而奔波的日子过了两年,起色甚微。
2004年,在别人的建议下,他来到民政部寻求帮助,民政部很支持并给专门出了一个文件,随后寻找抗美援朝烈士名字才变得顺利起来。
最终确定烈士183108人
截至2005年底,詹琪共征集到了全国2788个县区抗美援朝烈士名单。2006年4月,在得到初步统计后,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公布了最新的抗美援朝烈士数字——183108人,比《解放军报》在2000年颁布的志愿军阵亡数字171687人,多1万多人。
但是这份汇总的烈士名单,也并非最终的烈士名录。为了让这个数字更加精确,詹琪和其他同伴再次对数据进行审核。审核工作又做了将近5年,最后确定下来了183108人。
“每年我都会收到烈士家属们来的感谢信,其实我也没干什么,这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告慰先烈的一种方式。”詹琪说。(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杨宇)
张卫星介绍说,将积极稳妥开展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迁安葬工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烈士褒扬工作。今年3月28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迎接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并讲话。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9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开展烈士纪念活动,9月30日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10月29日,外交部、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辽宁省将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安葬仪式。
探访陵园——烈士英名墙已落成重名的只留一个名字
日前,有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的烈士英名墙已经正式落成。
10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此时大门已经封上,只留了一个不到两米宽的口。
门口保安说:“这几天没法参观了,26日开始就封园了,里面军队官兵有活动,估计得29日以后才可以恢复正常参观。”
在此前的9月24日,本报记者曾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看到,位于陵园内北端,一处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下沉式广场已成型,一些工人正在给广场中间的雕塑做修饰,而其周围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英名墙”也在加紧安装中。“10月底能完工吧。”当时,一名工人这样说。
记者看到,整个英名墙呈庄严而肃穆的黑色,由数十块高约三米、宽约1米的长方形石碑拼接而成,每一块石碑上有1000余个名字,最终形成了刻着烈士姓名的英名墙。
一名工人说:“原来的名录里有好多重名,光姓王的就得有上百个,后来定的重名的只留一个名字就可以了。”
揭秘英名墙——最初由民间发起选址曾在丹东和沈阳二选一
吴国璋,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高级将领,其遗体就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10月27日,记者联系到了其儿子吴继璋。
吴继璋透露,10月29日,他与其他9名抗美援朝烈士后人受邀到陵园见证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下葬仪式。
据他介绍,事实上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英名墙的建设要至少追溯到2006年、2007年时,“最开始是民间发起的,当时丹东市有个退休的局长有了这个想法,并找到了包括我在内的几个人。”吴继璋说,不过,随后他们发现英名墙的建立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是,烈士名单的确定就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吴继璋说,当时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的一位负责人用了好几年时间在全国各地遍寻烈士资料,形成拥有18万余人的烈士名录,后来又反复和官方核实确认,才确定了最终的烈士名录。”
对于英名墙确切的烈士名录数字,民政部门暂未向记者透露。
其次,经费问题也很重要。“我们几年前测算建这样一个英名墙费用也是很大一笔钱。”吴继璋说,这已经不是民间力量可以完成的了。于是他们求助了政府部门,最终相关部门也给予了拨款。
另外,英名墙到底应设在哪。据介绍,英名墙的设立曾有两个地点供选择,一个是丹东,一个就是沈阳。“最终选择了沈阳。”吴继璋告诉记者。
在吴继璋看来,这个英名墙的设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个详细名单一出,对家属是一个慰藉,以后他们可以找一个地方祭祀家人、表达哀思了。”他说。
聚焦烈士名单——奔波10年寻烈士名单
18万余人的抗美援朝烈士名单,是他10年跑遍至少25个省市才得到的——他就是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研究部原主任詹琪。
寻烈士名单获民政部支持
据詹琪介绍,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在1999年5月便已开始寻找抗美援朝烈士,因为这年恰是抗美援朝出兵50周年的前一年。这场战争中牺牲烈士的数量和姓名都分散在军队和各地民政部门手中,缺乏完整的调查统计。
2000年,纪念馆向全国各市(县)民政局发信,提出决定建碑林刊刻烈士名单,希望各地能把英烈名单寄到纪念馆,但将近一年过去了,只收到了30多个单位的回函。
詹琪以纪念馆的名义向各地民政部门发函2000多封,但只收到138封回信。
后来,他在给各地的函上又盖了丹东市民政局和辽宁省民政厅的章,来自全国各地民政局的回复才日渐增多。
随着名单增多,他也发现了问题,一些资料不够详尽,没法核实真实身份,詹琪决定亲自到全国各地的民政局索要并调查名单。
詹琪辗转于全国各地的民政局,“我白天办事,晚上睡火车上”——这样节省而奔波的日子过了两年,起色甚微。
2004年,在别人的建议下,他来到民政部寻求帮助,民政部很支持并给专门出了一个文件,随后寻找抗美援朝烈士名字才变得顺利起来。
最终确定烈士183108人
截至2005年底,詹琪共征集到了全国2788个县区抗美援朝烈士名单。2006年4月,在得到初步统计后,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公布了最新的抗美援朝烈士数字——183108人,比《解放军报》在2000年颁布的志愿军阵亡数字171687人,多1万多人。
但是这份汇总的烈士名单,也并非最终的烈士名录。为了让这个数字更加精确,詹琪和其他同伴再次对数据进行审核。审核工作又做了将近5年,最后确定下来了183108人。
“每年我都会收到烈士家属们来的感谢信,其实我也没干什么,这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告慰先烈的一种方式。”詹琪说。(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