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如何正确看待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时间:2014.10.20

  题记:社会发展史告诉人们:人类生活需求有两个方面,即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人类为自身的生活需要从两个方面开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因此,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内在驱动力。
  ——摘自习近平《摆脱贫困》之《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篇

  精神与物质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同,有的人认为精神至上,只要精神上得到满足就可以了;有的人则把物质看得比精神重要得多,认为物质才是“王道”;还有的人认为两者一样重要,缺一不可。

  宋代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诗《於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苏轼的这首诗写出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对他来说,精神胜过物质。没有肉尚且只是身体消瘦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物质来“增增肥”,但是如果居住的环境没有竹子,人就会变得俗气,这是没有办法挽救的。这就是精神与物质对于个人的不同意义,两者的轻重可以有所不同,但对于国家来说,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两者都很重要,尤其是在贫困地区。

  习近平认为,脱贫致富的指导思想很明确:一方面把发展商品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作为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来抓,另一方面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净化社会风气,把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战略目标予以重视。如果我们把贫困地区比作一只鸟,那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就像这只鸟的双翼,少了哪边都不行。

  没有物质,发展就如无米之炊,有再多的好办法、好思路也无处施展;没有精神,发展就像无头苍蝇,没有方向,没有精神支柱。贫困地区基础薄弱,面临的物质条件严峻,发展物质毋庸置疑;贫困地区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薄弱,想要得到发展则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地区的发展提供科学、正确的方向和指南。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有些地方拼命地追求物质文明,工厂是多了、高楼大厦也多了,可是人民群众过得并不幸福,因为环境污染了,人民的身体健康都没保障,谈何幸福;有些贫困地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不去追求发展,而是产生“等、靠、要”的思想,精神上看似“安贫乐道”,实则基本生活都没保障,这样也无法达到幸福生活的目的。

  只有“精神物质两手抓,两手硬”才能奔向小康生活。这是每个地区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贫困地区也一样。(学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