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持续发展 >> 正文

挺向“未来之国” 巴西谋划可持续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4.10.14

被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称为“未来之国”的巴西,近10年来取得的最耀眼成就,是让3600多万人摆脱贫困,跻身中产之列,巴西也渐成拉美实力最强之国。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下激烈竞争的挑战,巴西的未来之路上仍有不少困难需克服
  巴西国土面积比中国少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1.9亿。巴西不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资源充沛,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的自然灾难,也几乎没有经历过战争和民族冲突。巴西人谈起自己的国家,一方面会为巴西的资源禀赋洋洋自得,说“上帝是巴西人”,另一方面也会自我调侃,说上帝没教会他们如何发挥自己的潜力。上世纪40年代,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访问巴西时被巴西的和谐景象和发展潜力深深吸引,称之为“未来之国”。
  探索发展道路几经曲折
  巴西人热爱足球,国家的发展似乎也伴随着世界杯前行。1958年、1962年、1970年,巴西均获世界杯冠军。此时的巴西,也进入了工业化起步的阶段。1956年,在时任总统库比契克的推动下,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在巴西中部荒原拔地而起。1967年—1974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目前巴西全国的公路体系、大型建筑项目多在这一时期完工。
  但是,在快速发展之后,巴西陷入了债台高筑、通货膨胀的困境。和一些拉美国家一样,巴西也开始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徘徊不前。巴西为探索发展的道路付出了代价。
  巴西利亚大学教授戴维·弗莱舍告诉本报记者,“华盛顿共识”将新自由主义强加给拉美,令巴西经济一蹶不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巴西实行了10多年的国有企业私有化、金融贸易自由化,政府放松了对经济的治理,削减了社会福利支出,致使经济停步不前,国内贫富差距增长了好几倍。这也是后来巴西人民选择左翼领导人的主要原因。
  2003年卢拉总统执政后,采取稳健务实的经济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鼓励生产性投资和工农业发展,市场信心得以恢复,巴西开始进入史上最强劲而持久的经济增长期。这也带动了拉美国家左翼的复兴。随着左翼政党的上台,拉美的政治版图发生变化,对美关系发生变化。
  卢拉执政8年,巴西就业者平均工资年均增长率为17.3%,其中低收入劳动者工资增幅达34%,远超高收入者的工资增幅,3600多万人跻身中产之列,巴西成为全球耀眼的脱贫新星。在政府投资拉动下,巴西经济显现活力,就业人数增加,消费水平提升,大批巴西人出国旅游、购物。目前,巴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3万美元,是拉美经济实力最强之国,也是全球第七大经济体。
  56岁的米尔塔·兹布伦30年前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移居到里约热内卢,见证了巴西从贫困到繁荣的每一步。在她看来,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巴西能够迅速发展,成千上万贫困民众能够摆脱贫穷,实属不易。“我们的食品和日用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医疗也更有保障”。
  巴西近10年来的经济腾飞与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崛起息息相关。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巴西与墨西哥的增长路径相似。里约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莱昂纳多·瓦伦特认为,自那时起,巴西借助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了自身,墨西哥则由于过于依赖美国,受美国经济下滑的拖累而停滞不前。
  在巴西生活了6年的英国《金融时报》驻巴西首席记者乔·莱希认为,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贸易发展迅速,为资源丰富的巴西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中国自2009年起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取代了占据这一地位近80年的美国。
  有意塑造拉美强国形象
  今年7月的金砖国家峰会,在巴西精英阶层眼中,无疑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巴西发挥大国作用提供了绝佳舞台。然而,在巴西主流媒体《环球报》网站上,这场峰会报道的位置甚至不如邓加就任巴西国家队新一任主教练的消息,后者连续3天占据网页醒目位置。
  华裔律师、巴中经济贸易促进会秘书长汤巍告诉本报记者,巴西实行联邦制,各州关系长期以来比较松散,加之民族众多,中央政府的执行力较弱,民众的“国家”概念相对淡薄。
  在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利亚·佩雷拉看来,“国家”概念淡薄还表现在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对巴西国际地位的关注是割裂的。精英阶层对全球竞争中的巴西政治经济战略非常在意,而民众更关注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比于20多年前,巴西人对国际事务的关注还是有不少变化。汤巍记得,26年前他刚到巴西时,电视新闻里几乎没有国际新闻,为数不多的几条也是体育新闻。近10年来,媒体报道中的国际新闻开始增多,巴西人也更关注自己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经济要发展,就要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就得成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巴西人越来越明白,要想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必须要有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然欧美大国都不会‘带你玩’。卢拉执政后,巴西的对外政策开始有意塑造南美强国的形象。”汤巍说。
  卢拉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巴西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单纯依靠自身力量获取国际政治地位的确困难,巴西需要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高政治地位。从卢拉执政开始,巴西政府更注重与发展中国家拉近关系,特别是在推动扩大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等问题上,表现十分积极。佩雷拉认为,金砖国家的合作将是巴西未来实现崛起的重要依托。
  巴西发展与拉美国家关系的战略目标也很清晰。通过努力深化南方共同市场的合作,巴西将影响力不断扩大到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倡导独立于美国的拉美合作体系,尤其是在能源、交通、电力等领域筹划拉美基础设施一体化。2011年,在巴西等国的积极推动下,成立了没有美国和加拿大参加的拉美最大地区组织——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作为南美国家联盟成员,巴西在处理地区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3月,委内瑞拉发生社会动荡,南美国家联盟排除美国主导的美洲国家组织的干扰,为平息事态做出了贡献。
  作为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巴西参与了诸多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世贸组织总干事等重要职位均由巴西官员担任。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巴西不断加大对非洲葡语国家的援助,相关贸易突破200亿美元,在非洲的直接投资也超过2000亿美元。
  发展路上有两个“拦路虎”
  在巴西人看来,仍有两个因素制约着巴西的发展。兹布伦告诉本报记者,贫富差距是首要问题,“有钱人依然占有大量资源,特权阶层的存在是个公开的秘密。”另一个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平衡,基础建设投入少,过于依赖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不高。
  在里约中档住宅小区负责保洁工作的卡露丽娜来自北方农村。她告诉记者,前些年工作好找,收入也是年年增长,一家人都以为要不了多久就会像城里人一样,有自己的车、房,可以去海滨度假。但这一两年物价上涨飞快,他们才感觉到,梦想的实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
  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人士认为,巴西要真正进入强国之列,关键在于提升劳动生产率。巴伊亚州萨尔瓦多市的地铁系统有一段6.5公里长的轨道,从1997年开始一直修到今年6月世界杯开幕前才完工,当地政府的花费超过4.5亿美元。首都巴西利亚机场的改建工程后期转向私营承包,总花费是预算的20倍。东北部的炼油厂10年前开始修建,估计到2015年才能完工,工程造价从最初的28亿美元增至130亿美元。公路和港口建设的落后致使出口产品运输问题不断,造成严重损失。
  巴西外贸的结构性问题近年来愈加突出。巴西工业联合会工业发展部主任卡洛斯以巴中经贸为例说,巴西对华出口总额的87%由能源类产品、大豆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构成,而巴西进口中国的产品中有90%为工业制成品。目前,巴西政府正通过调整吸引外资的政策来促使外资更多投向制造业,以提升巴西的工业竞争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巴西政府为脱贫致富投入巨额公共开支,则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巴西中产阶层的不稳定性。汤巍认为,中产阶层队伍壮大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信贷体系的支撑,形成潜在的风险。走进巴西的商店,几乎所有商品都可以分期付款,甚至买双鞋也可以分12个月支付。据巴西全国金融、管理与会计执行官协会最新发布的信息,过去10年,巴西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扩大了6倍。10年前,巴西贷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1%,10年后的今天已高达55.3%。
  随着大批贫困人口进入中产之列,医疗教育资源愈加短缺,让有更高收入的“老中产”不安。他们没钱像富豪那样享受私人医院和学校的服务,更不愿和那些靠补贴“升级”的“新中产”一样去医院排队。律师加布里埃拉说:“我们每年有4个月的工资用来交税。食品价格飞涨、国家信用评级不断下调,巴西经济陷入困局。而巴西人喜欢寅吃卯粮,更加重了普通家庭的负担。”这也成为近一两年来中产阶级上街抗议的主要原因之一。
  提升劳动力素质应对挑战
  相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巴西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是潜力巨大。面向未来,巴西将发展战略重点投向中西部,这里有大量土地和矿产资源尚待开发,因而也被视为巴西实现“未来之国”梦想的关键所在。
  今年8月3日,总统罗塞夫推出第三期加速经济发展计划,旨在使经济更加均衡发展。劳工党期望通过改善经济环境、增加就业,从而赢得今年10月大选,实现长期执政。
  最近,巴西政府又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打开巴西陆地与太平洋的通道。从里约热内卢北部港口,横跨整个中部稀疏草原和亚马孙平原,穿越安第斯山脉,建设一条5500公里长的两洋铁路。预期这一铁路网的建设将带动数百万人就业,引导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向中西部迁移,使全国经济发展形成战略平衡,让更多的巴西人走出贫困。
  但是,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巴西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不仅是改善基础建设,更需要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圣保罗大学国际法律教授汤怡欣告诉本报记者,巴西近年来在消除贫穷方面的努力,包括改革分配制度和直接发放救助金等手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但要想持续减少贫穷,缩小贫富差距,必须对经济结构做出重大改革,尤其是要提高国际竞争力。莱希认为,要避免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进行经济模式的改革,摆脱以依靠能源矿产和大宗商品出口为主的单一经济模式;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公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条件,让更多的成熟劳动力进入市场,有效改善目前巴西服务业就业过剩的畸形经济结构。(丁刚、张卫中、颜欢、王海林、侯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