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传统工艺的现代传承:西藏林芝探索非遗保护新模式

来源:西藏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4.09.23

围巾、手包、提包、竹编、藏纸做的笔记本……这些用传统工艺做成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自2012年起,西藏林芝地区开始实施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开发有本地文化内涵的旅游衍生品,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一批传统工艺获得新的生机。
  “单纯靠保护,文化是保护不住的,必须让它为群众带来价值,才会给非遗传承带来群众基础。”西藏林芝地区行署专员旺堆说。林芝地区邀请多位文化学者和设计师加入到项目规划中,科学策划开发工艺文化衍生创意产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场对接,开拓从文化创意到生活产品的市场经营路线。
  林芝拥有藏族、珞巴族、门巴族、僜人等多族群特色文化,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3个,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38个,县级保护名录22个。然而,包括林芝在内的西藏旅游市场普遍缺乏实用型纪念品,独特的西藏民间工艺藏在深闺,很多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失传威胁。
  “我们要求入选的项目点,通过查阅文献、寻访老人等方式,将相关技艺恢复到最传统的方式,然后再结合现代设计,探索非遗的现代化。”项目负责人盖宏睿说,保护非遗不是让人都穿着过去的衣服、用过去的古董,有生命力的非遗保护需要将传统工艺的思想融入到现代产品中。
  据介绍,这一项目已投入2000余万元,选定了6个项目点,作为不同方向的发展规划。项目实施以来,金东藏纸等一批传统工艺得到抢救性恢复和优化,探索开发的文化产品达200余种,基于传统织布工艺制作的手包、围巾等产品已经进入内地市场。此外,倒闭20年的林芝毛纺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重建,为藏族、珞巴族传统织布工艺走向市场提供毛线原料,经济效益明显。
  墨脱县门巴族村落巴登村党支部书记新生说,竹编过去是门巴族制作生活用具的“绝活儿”,如今则成为当地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全村27户人家都在做竹编,去年有公司订了5000个竹编,村里的收入大大增加了,一些家庭靠竹编年收入达到5万元,村民家里的冰箱、洗衣机也多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目前整个项目已带动600余人就业,部分产品将在明年打入欧洲市场。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说,林芝的非遗保护探索有力推动了文化资源向产业发展的转变,对非遗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将起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