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大兴安岭挺起绿色脊梁

来源: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 作者: 时间:2014.09.12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9月12日讯  大兴安岭林区一直在变。
  这片热土,曾因资源贡献大闻名于世。自1964年开发建设,累计为国家提供木材1.3亿立方米,产量最高时约占全国的1/4,上缴利税78亿元。
  这片热土,也因生态贡献大而备受瞩目,森林资源实现“四增长”。1998年~2012年的14年间,八万里森林、湿地,累计创造生态价值2.7万亿元。
  作为以林为主的资源型地区,走过了一条因林而立、因林而兴、因林而衰、因林而转的发展历程。按照“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发展战略,加快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初步建成多种经济并存、社会功能齐全、经济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林区。
  到2013年末,全区经济总量已由1997年的30亿元增加到162.3亿元,人均GDP达到了31862元。
  森林资源管护能力加强 经济发展实现重大飞跃
  5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一声号令,铁道兵、支边干部、知识青年……几十万大军,离开家乡、亲人,成建制挥师北上,踏上这人迹罕至的“高寒禁区”大兴安岭,将一根根木材运出大山,支援新中国建设。
  50年的发展、变迁,不但完成了历史性的开发,而且实现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根本性转变。
  天保工程实施后,严格实行限额采伐制度,逐步减少木材采伐量,打击滥砍盗伐、偷拉私运木材行为。启动并实施了“以煤代木”工程,完成了几代人想干而没有干成的烧柴革命。
  2014年4月,大兴安岭全面停止了木材商业性采伐,这片浩瀚林海彻底得到休养生息,全面步入以生态建设为主导的全新阶段。
  专业化造林体系的形成,加快了森林资源培育和林地植被恢复,将市场机制引入营林生产,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营林工程化管理,并建立了数字化森林防火体系,森林防火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如今,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1.37%,比历史最低时期1987年提高了21.37个百分点,比天保工程实施前的1997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
  这一时期,经济总量由小变大;经济实力由弱变强。实现了从单一木材生产向优势产业主导跨越。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地区生产总值由开发建设初期不足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50亿元。
  从时间看,1965年全区经济总量仅有825万元,突破50亿元用了40余年,从50亿元突破100亿元用了5年,而从100亿元突破150亿元只用了3年。“十一五”以来攀升速度难以想象。
  由于财政综合调控能力大幅提高,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7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达到32%。
  第三产业发展也出现并驾齐驱,2013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4.3亿元。粮食产量38.3万吨,是1964年的66倍。绿色食品产值实现31.2亿元,特色养殖业产值10.2亿元,二者占总产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工业地位显著提升。到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达到47.8亿元。发电量2013年5.4亿千瓦时。2013年,林产工业和规模以上矿产开发业分别实现产值22.2亿元、17.6亿元,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尤其近年来,工业对全区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
  以金融、会展、物流、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5.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1%。
  非木经济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富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
  “十一五”以来,接待旅游人数从2005年的17.5万人次猛增至2013年的38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亿元增加到35.9亿元。
  市场经济活跃  对外开放加快
  开发建设50年来,林区经济逐步摆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多元化市场全面发展格局。
  市场主体明显增多。到2013年末,各类法人单位3607个,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增加1250个。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去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5亿元。
  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深入,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逐步打破。2013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60.3亿元,占GDP比重37.2%,实现税收9.6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65.1%。
  正由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外贸经营主体快速扩张,进出口额超100万美元的龙头骨干企业达到了6家。2013年,境外生产商品材61.2万立方米。
  外资外商的涌入,推进了区域经济深度合作。目前,工业园区入园项目65个,在肇东、安达建有2个异地工业园区。2013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25.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00万美元。
  城市变化日新月异  百姓生活稳步提升
  开发建设的50年,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4亿元。
  从最初只有3万人口,到去年末,建城区面积达到8863公顷,总人口增加到50.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6.5%,城镇单位从业人员8.8万人。
  尤其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3亿元,接近2010年以前全部投资的总和。截至去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88平方米,农村砖瓦化率86%,集中采暖比例达到67.6%。
  纵横交错的航空、铁路、等级公路,形成立体交通网。到2013年,林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681公里。公路客运量160万人,公路货运量765万吨,是1998年的2.6倍和2.3倍。
  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跨越。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6元,比1990年有统计数据记载时增长了14.4倍。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达31917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0136元。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障体系。到2013年末,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发展到12.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3%,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4.3万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标准化率为75%。现已有民营科技企业28家,科技经费投入922万元。卫生机构334个,是“十五”期末的1.6倍。同时,文化产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百姓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50年沧桑巨变,50年栉风沐雨,大兴安岭人以“战严寒、破禁区”的精神,在绵延八万里的浩瀚林海铸就了一座屹立于祖国北疆的伟大丰碑,挺起生态建设的绿色脊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