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为了“那个女孩” 杭城近300人伸出胳膊

来源:杭州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14.09.05

“我要给那个女孩献血。”
  昨天,这也许是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了。
  “那个女孩”名叫小倩,因为在吃烧烤时服务员的操作失误,她被严重烧伤,从义乌送到浙医二院治疗。由于后续治疗需要大量用血,而医院里,小倩所需的A型血库存告急,一条呼吁网友为小倩献血的微博在网络上被不断转发(详见本报9月4日B3版报道)。
  很快,杭州的大爱行动了起来。
  一种无私的默契 为“那个女孩”献血
  昨天早上8点,省血液中心照常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负责引导填写个人信息和预检的志愿者小王,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我知道,今天肯定会很忙。听说,昨天下午3点到5点,一下子涌进了几十个人,要给一位烧伤的女孩子献血。”
  临近10点,献血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以结伴而来的大学生居多。填写表格的椅子很快不够用了,预检台前也排起了长队。“我是上班中途过来的,以前也献过血,但是没想到要排这么久的队。”一位周女士等在献血室的门口,略显着急。
  不少大学生都是第一次献血,小王忙着指导他们填写个人信息表格,到了11点,还顾不上喝口水。“专程赶来献血的,大概有50人以上。有很多是杭州本地的,也有从义乌、丽水、温州赶来的。他们进门第一句话基本就是,“我要给‘那个女孩’献血。”
  很多前来献血的人说不清“那个女孩”的名字和年龄,只能用“那个女孩”来指代小倩。而这个能令所有人心照不宣的称呼,显然源于一种流淌在彼此心底的默契。
  以生命之名接力 主城区近300人伸出胳膊
  两个手肘缠着黄纱布的男生从献血室走出来,他俩都是1995年出生,和小倩一样大。“我们和小倩是初中校友。听到消息,马上就从义乌过来了。”两个小伙子9月2日傍晚6点多到杭州,再赶到这里献血,已经关门了。今天终于成功献血,他俩终于安心了,“下午,还有许多同学会陆续赶来献血,我知道的就有15人以上。”他俩一直会在献血大厅等待同学到来。
  与大学生们的略显喧闹不同,50多岁的黄老师一直低着头。满眼通红的他,满是疲惫。“今天清晨刚从山东赶回来。”黄老师一家如今在杭州生活,儿子和小倩曾是校友,前天晚上,黄老师正在山东办事,看见QQ群里的消息,放下没办完的事情,就急匆匆地往杭州赶。“确实没有睡好,希望待会儿能达到献血的标准。”
  还有一位45岁的吴师傅,昨天早上7点半就从萧山过来献血,“我是O型血,万能血,献了300毫升。”吴师傅早晨听到广播后,立刻决定动身。“我有两个孩子,大的17岁,马上要上大学了。新闻里说那个女孩是1995年的,上大二,我也为人父母,心疼啊。”
  “今天来献血的人比平时多了一倍。”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截至昨天下午5点,主城区有近300人献血,共献了400多个单位(1个单位为200毫升)。
  和死神赛跑 后期治疗仍需大量用血
  “医生说,她很容易感染,每天的探望时间只有半个小时,还只能让一个家属进去。”医院里,小倩的爸爸说,他和妻子至今大多数时间就是坐在隔离病房门口,等待医生的结果。
  小倩妈妈的脚边,摆着老师、同学送来的果篮,身边围绕希望能探视小倩的老师、同学以及热心的网友。“我也没办法进去探望……”她一遍遍地解释和感谢,“谢谢大家为她献血。”
  “烧伤面积80%,主要是颜面部、四肢和背部,基本是Ⅲ度烧伤。现在只有胸口和头顶的皮肤,还稍微好点。”浙医二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王帆是小倩的主治医生,她介绍,昨天小倩已经度过48小时休克期,通过大量补液、补血浆、抗休克治疗等,目前生命体征稳定,神志还是清醒的。由于气管已经切开,不能说话。但她还没有度过危险期,治疗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难关要去克服。
  目前,小倩的血浆供应问题已经解决,今天医院将给她做双下肢坏死皮肤清除手术,还需要大量全血,供应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过,接下来还要做上肢等处伤口的清创,也都还需要血液。
  “小姑娘真的蛮可怜的。”王帆说,小倩颜面部烧伤严重,以后眼、鼻等容貌,以及肘、髋、踝等关节功能也会受影响,烧伤治疗结束后,她还需要做肢体功能康复、整形等。
  微议
  你是谁?为了谁?
  记者 谢俊
  为“那个女孩”献血,一定还会继续。
  在参与献血的好心人中,有两个问题,仿佛是没有答案的。
  你是谁?除非翻看献血个人信息,好心人之间大多素不相识。
  为了谁?恐怕不少人只能说出“那个女孩”,却不知道自己帮助的对象姓什名谁。
  多么似曾相识的场景,即便不明言,人们也能明白,这种大爱,一直根植在这座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城市。
  当一座城市的大爱能温暖到每一个城市中、哪怕只是偶然经过的人时,所有身处城中的人也同时被爱包围着。
  这座城,杭州。(记者 徐夏欣 余敏 丁以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