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湿地“青春”常驻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4.08.25
吉林省湿地面积172.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2%。近年来,吉林省加大湿地保护力度,补水、退耕、移民三大措施并举,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省已建立湿地保护区22个,其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10个;建立湿地公园20个,其中17个已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
补水,给足“血液”好循环
位于白城市镇赉县东部的莫莫格保护区,是吉林省西部最大的自然湿地、东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谁又曾想到,莫莫格自然湿地面积曾经缩小70%,繁殖水鸟由100多种减少至50多种,丹顶鹤、白枕鹤、东方白鹳在野外已没有繁殖记录。
“湿地又活了过来,这离不开补水工程。”莫莫格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殷贵感叹说。近年,通过提、引、蓄、留等多种办法,当地已累计向莫莫格湿地引水近3.5亿立方米,繁殖水鸟比2005年增加了30%,雁、鸭数量达上亿只。
从2013年起,白城市实施了“河湖联通”工程,利用自然水系、“引嫩入白”等水利工程和25个水库,把洪水富余水量引入160个天然湖泡,形成纵横交错的水域网络。
“河湖连通将使白城水库湖泡总蓄水能力提升到32.9立方米,减轻防洪抗旱压力,同时补给地下水和湿地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白城市水利局副局长张柏良介绍说。
近年来,吉林省组织实施了“河湖连通”“引霍入向”等重点湿地补水工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已累计为向海湿地、莫莫格湿地和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补水6亿多立方米,使退化湿地得到恢复,吉林省西部地区重要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
退耕,生产生态两相宜
“这个渔场1998年后就再没有水,种了11年玉米,去年通过‘退耕还湿’项目,恢复了原貌。”站在兴隆渔场边,向海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林指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说。
乌兰昭村紧邻莫莫格湿地,随着湿地生态好转,村民王立新承包了2000亩泡塘,今年5月初投放了8000斤蟹苗。“蟹苗11块钱一斤,9月份预计能收获4万斤蟹,一斤卖25块钱,今年的纯收入就能达到二三十万。”王立新告诉记者。
2013年,通榆县对幸福渠5公里进行应急清淤,为兴隆渔场引水2600万立方米。如今,渔场旧貌换新颜,和王立新一样,兴隆渔场不到400户职工也将开始养殖致富。“恢复湿地生态,也得保证正常生活,扶持项目将为渔场工人提供渔具,帮助他们重操旧业。”陈林说。
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也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向海有水面12500公顷,包括向海水库和兴隆水库,鱼类品种有草鱼、鲢鱼、鲷鱼等,现在每年产鱼量十几万公斤。通过“河湖连通”工程,镇赉地区将增加鱼塘面积4.44万亩、蟹塘面积15.36万亩,形成4亿多元经济效益。
近年来,吉林省在积极落实耕地补偿政策,妥善处理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展退耕还湿工程。截至目前,莫莫格、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大安嫩江湾、通化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还湿6900公顷,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移民,恢复湿地“纯生态”
“向海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域还有280多户、两万多人居住。”陈林介绍说,居民放牧、开荒种地等活动,对湿地保护影响不小,“特别是牛羊,区域内保守估计有牛羊20万头,嘴吃蹄子踩,严重损害生态。”
移民是项长期渐进的工作,开发新的生产项目、改进传统生产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眼下,希望牧民更多接受雁、鸭养殖等项目,养殖周期4个月,成本低,生态影响小。”陈林说。
今年年初,吉林省林业厅向省政府提出移民建议,向海保护区核心区生态移民迅速启动。据介绍,项目初步安排向海核心区移民248户、856人。
向海移民项目正在启动,吉林省其他地区的移民项目已初见成效。
目前,吉林省已经在松花湖湿地保护区、北湖湿地公园、辽源矿山湿地公园、净月湿地公园、梅河口磨盘湖湿地公园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迁出居民近2万人。移民使湿地区域远离人畜活动的影响,通过自然恢复和治理保护,正日益彰显“纯生态”魅力。(记者 岳富荣 祝大伟)
补水,给足“血液”好循环
位于白城市镇赉县东部的莫莫格保护区,是吉林省西部最大的自然湿地、东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谁又曾想到,莫莫格自然湿地面积曾经缩小70%,繁殖水鸟由100多种减少至50多种,丹顶鹤、白枕鹤、东方白鹳在野外已没有繁殖记录。
“湿地又活了过来,这离不开补水工程。”莫莫格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殷贵感叹说。近年,通过提、引、蓄、留等多种办法,当地已累计向莫莫格湿地引水近3.5亿立方米,繁殖水鸟比2005年增加了30%,雁、鸭数量达上亿只。
从2013年起,白城市实施了“河湖联通”工程,利用自然水系、“引嫩入白”等水利工程和25个水库,把洪水富余水量引入160个天然湖泡,形成纵横交错的水域网络。
“河湖连通将使白城水库湖泡总蓄水能力提升到32.9立方米,减轻防洪抗旱压力,同时补给地下水和湿地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白城市水利局副局长张柏良介绍说。
近年来,吉林省组织实施了“河湖连通”“引霍入向”等重点湿地补水工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已累计为向海湿地、莫莫格湿地和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补水6亿多立方米,使退化湿地得到恢复,吉林省西部地区重要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
退耕,生产生态两相宜
“这个渔场1998年后就再没有水,种了11年玉米,去年通过‘退耕还湿’项目,恢复了原貌。”站在兴隆渔场边,向海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林指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说。
乌兰昭村紧邻莫莫格湿地,随着湿地生态好转,村民王立新承包了2000亩泡塘,今年5月初投放了8000斤蟹苗。“蟹苗11块钱一斤,9月份预计能收获4万斤蟹,一斤卖25块钱,今年的纯收入就能达到二三十万。”王立新告诉记者。
2013年,通榆县对幸福渠5公里进行应急清淤,为兴隆渔场引水2600万立方米。如今,渔场旧貌换新颜,和王立新一样,兴隆渔场不到400户职工也将开始养殖致富。“恢复湿地生态,也得保证正常生活,扶持项目将为渔场工人提供渔具,帮助他们重操旧业。”陈林说。
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也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向海有水面12500公顷,包括向海水库和兴隆水库,鱼类品种有草鱼、鲢鱼、鲷鱼等,现在每年产鱼量十几万公斤。通过“河湖连通”工程,镇赉地区将增加鱼塘面积4.44万亩、蟹塘面积15.36万亩,形成4亿多元经济效益。
近年来,吉林省在积极落实耕地补偿政策,妥善处理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展退耕还湿工程。截至目前,莫莫格、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大安嫩江湾、通化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还湿6900公顷,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移民,恢复湿地“纯生态”
“向海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域还有280多户、两万多人居住。”陈林介绍说,居民放牧、开荒种地等活动,对湿地保护影响不小,“特别是牛羊,区域内保守估计有牛羊20万头,嘴吃蹄子踩,严重损害生态。”
移民是项长期渐进的工作,开发新的生产项目、改进传统生产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眼下,希望牧民更多接受雁、鸭养殖等项目,养殖周期4个月,成本低,生态影响小。”陈林说。
今年年初,吉林省林业厅向省政府提出移民建议,向海保护区核心区生态移民迅速启动。据介绍,项目初步安排向海核心区移民248户、856人。
向海移民项目正在启动,吉林省其他地区的移民项目已初见成效。
目前,吉林省已经在松花湖湿地保护区、北湖湿地公园、辽源矿山湿地公园、净月湿地公园、梅河口磨盘湖湿地公园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迁出居民近2万人。移民使湿地区域远离人畜活动的影响,通过自然恢复和治理保护,正日益彰显“纯生态”魅力。(记者 岳富荣 祝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