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农民发明家刘显钟专注发明15年 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来源:赣州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14.08.22

他,孜孜不倦,潜心钻研15年。
  他,历经数百次试验,从未退缩。
  他,仅初中毕业,却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说,发明人最大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发明创造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他,就是赣州市石城县木兰乡木兰村45岁农民刘显钟。
  近日,笔者走近这位农民发明爱好者,感受他的别样人生。
  专注发明15年
  在刘显钟家的柜子上,摆放着农用除草机和白莲脱水烘干机两本国家专利证书。专利研究的时间跨度从1999年至2014年,耗时15年,整个过程艰辛而漫长。
  刘显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自小就爱搞发明,且对农具、农机研究情有独钟。1999年,在外务工的刘显钟返乡创业,承包了村里的10余亩烟田。他看到烟田全靠人工除草,费时费力,成本又高,心里便萌发了发明农用除草机的想法。
  圆梦在实干。刘显钟将自家废弃的仓储室清理出来,作为研究室,开始了对农用除草机的研究。仅初中毕业的他虽然不懂图纸设计,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但他并未退缩。不懂图纸设计,就乘车到40公里外的县城向农机专家请教;不懂专业知识,就借书买书来研读。每当别人熟睡的时候,他的房间却灯火通明。经过一个个不眠之夜,他的专业知识逐渐丰富,研究也步入正轨。
  2004年,农用除草机原型机完工,进行场地测试。可设计重心不准,钢架连接处易断、轮轴抓地不牢等一系列问题接连出现。为解决问题,刘显钟起早贪黑,对机器进行拆卸研究和重装试验,经过近300余次的拆卸、试验、重装,问题一一解决。2008年,历经10年,农用除草机最终定型,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2009年,他又投入到白莲脱水烘干机的发明研究中。经过反复画图设计、组装试验,2014年,历时5年,白莲烘干机成功面世。
  精益求精无止境
  “一项发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是刘显钟追逐的目标。
  在成功申请发明专利后,刘显钟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更加精益求精,通过产品的市场投放、跟踪反馈,不断完善产品。他创办了一家加工作坊,将发明成果进行转化,尝试产品小批量投放市场,并与每位购买产品的客户建立双向电话联系,及时跟踪了解产品不足,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拓展与提升。
  2009年,有客户致电向刘显钟反馈,除草机能不能增加起垄功能,实现一机多能,使其更加便民、利民。刘显钟马上着手绘图研究,在原除草机上增加切土片和挡土板,实现了累土起垄和除草功能的叠加。
  今年5月,刘显钟的白莲脱水烘干机上市销售。客户来电反映,原有烘干机靠木材、煤球、木炭供热,会产生烟尘,污染环境。于是,刘显钟尝试着用电热材料发热烘干。按常理电热材料只需满足烘干所需热值即可,但他并不满足,顶着高温,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增减或调换不同功率、对不同材质的电热材料进行烘干试验,努力寻找最佳的烘干供热方式,力求烘干机节能与功效的最大化。改良成功后的烘干机一经面市,就备受欢迎,产品畅销至周边县市。
  梦想飞向更远方
  “石城白莲,品质优良,是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白莲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可白莲的剥取、去壳、去衣、去芯等环节全靠手工,耗时费力,加上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白莲的种植规模与整个白莲产业的发展壮大。”刘显钟将发明的方向瞄向了更远处,“我想围绕白莲生产的各个环节,研究发明系列机器,带动整个产业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刘显钟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笔者在他研究室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张设计草图,草图上画满了各钟零件及尺寸与型号。刘显钟告诉笔者,这是他正在研究的莲子剥取机的设计草图,图纸设计构思已基本完成,接下来只要生产出原型样机,进行操作试验了。
  在向着一个个新发明迈进的同时,如何加快手中发明成果转化,成为刘显钟的另一个努力方向。
  “现在小作坊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资金、设备不足,让发明成果转化起来很困难。”刘显钟说,他正通过多种渠道,跟相关农机生产厂家联系,希望以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等方式寻求合作,加快发明成果转化速度,推进产品市场化,让自己的发明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民。
  目前,刘显忠已与福建厦门一家农机厂达成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