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荒漠治理 >> 正文

中国治理荒漠化成效明显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时间:2014.07.15

    新华网长春6月19日电(记者张建 高楠)“要想在东风河住,房前屋后必栽树。”这是吉林省通榆县兴隆山镇东风河村老支书胡忠杰编的一句顺口溜。60多岁的胡忠杰每天早起后都要到自己家的“养老林”里转转,“看到这些绿油油的树,一天的心情都敞亮。”胡忠杰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的东风河村,30多公里的公路两旁绿树成荫,放眼望去,整个村庄生机盎然。这些景色在几年前,胡忠杰想都不敢想,因为当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每年大风天气在100天以上。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老百姓逐渐从造林中尝到了甜头,不但造林积极性上来了,护林意识也增强了。
    如今,东风河村人工造林面积近3800多公顷,村里还成立了苗木发展公司,开始栽云杉、松柏。在经营林下经济的同时,杨树、柳树依然在造,目的就是防风固沙保生态。“我们现在的口号是:防风固沙保生态,造福子孙和后代。”胡忠杰说。
    东风河村的这些显著变化,已经或正在中国很多饱受干旱和荒漠化困扰的地方出现。中国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这些国家级工程对防沙治沙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荒漠化治理办公室最新数据显示,2011-2013年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8万公顷。截至目前,一个区域性的防风固沙林体系初步建成,荒漠化区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然而,中国依旧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73.1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03%,还有31.1万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
    为了建设绿色屏障,防止新的荒漠化发生,中国国务院2013年底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提出,强化森工城市重点林区森林管护与保护,2015年起全面停止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的天然林主伐,建设国家木材战略资源后备基地。
    在加大植树造林和停止天然林采伐的同时,为防止湿地萎缩造成荒漠化蔓延趋势,吉林、甘肃、宁夏、新疆等一些地方还探索湿地保护路径,并取得重要进展。近10年间,中国湿地保护面积增加525.9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