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贯彻核心价值观 贵在知行合一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4.06.27

习近平同志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精神,需要统筹兼顾、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的日常行为规范。
  拓宽教育引导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人民中发挥主流作用、产生主导性影响的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加强教育引导,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价值观传播格局,发挥好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价值观传播主渠道作用,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舆情研判和正面引导,在事实报道中体现正确导向,在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在舆论监督中弘扬社会正气。依法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净化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新媒体阵地。坚持突出主题、寓教于乐,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深入挖掘纪念馆、博物馆等蕴藏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凝聚价值共识。
  发挥文化浸润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浸润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塑造和提升人们的精神品质,促进人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努力为人们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向基层农村流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健全科学的文化创新生产评价标准和机制,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创作生产过程中,使文化产品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教育民众的作用;加强对新型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不竭源泉。
  丰富文明创建载体。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应将开展传统活动与创新有效载体相结合,创新和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榜样示范、志愿服务等形式提升社会成员文明素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为载体,通过寻找榜样与自我的共性和契合点,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动力和目标。发挥志愿者业务特长,围绕科学普及、文化惠民、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内容,设计多种服务形式和平台,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社会公益等,针对空巢老人、困难职工、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应使之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转化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诚信制度、诚信环境建设,以诚信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诚信等建设,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对话、协商、疏导、调解活动,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沟通协商机制、矛盾调解机制、权益保障机制;通过立法、执法、司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与行,用法律手段规范人们日常行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让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惩戒。(徐宁 中共江苏省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