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单霁翔:要防止对文化遗产"保护性"破坏

来源:人民政府报 作者: 时间:2014.06.25

  “作为一个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中国人,我倍感欣慰。”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申遗成功,意味着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几代人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认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创了历史新篇。

  “这当然使人振奋,也令人深思。”一朝梦圆举国欢腾,单霁翔不忘提醒,申遗成功,只能算是新起点,后续的保护工作会是个沉重的话题,“要防止对文化遗产‘保护性’的破坏,严格恪守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

  “政协委员没有缺位”

  “政协委员针对文物保护现状而提出的意见建议,可以号召社会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从而引发文物保护的全民思考和社会热议。”单霁翔说,特别是2006年至2008年,全国政协先后三次组织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活动,掀起了空前高涨的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热潮,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度。

  单霁翔说,最近十几年,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文化遗产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各级政协委员通过政协考察、提案等多种形式,一次次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建议,难以计数的文化遗产在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呼吁下得以保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各项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没有缺位。”他说。

  保护利用且思且行

  “‘申遗’只是目标,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让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华文明传向未来。”单霁翔在不同场合说道。

  “要坚决避免‘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单霁翔坦言,城市化还在加速进程,大运河沿岸、丝绸之路沿线的开发建设很可能因申遗成功而变得异常活跃,这就容易与已有的文化遗存保护之间发生尖锐矛盾。在他看来,一个真实的、完整的大运河,是运河水与枕水而居的运河人家的生生不息换来的,直至今天,作为“活态”遗产的申遗标准仍需被深刻理解。他告诫说,无论哪种建设,一定要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前提,以保护为最重要的申遗目的。

  “文化线路遗产有其他文化遗产类别难与比拟的特点、功能和价值。从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我们可以思考更多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问题。”单霁翔认为,加强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有利于文化遗产集群的抢救,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对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定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保存起来,而要使文化遗产积极地融入到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文化遗产的保护,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够长远发展,造福子孙后代。”他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