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荒漠治理 >> 正文

我国沙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14.06.18

    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6月17日是第二十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我国的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上世纪末,我国沙化面积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现在变为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沙区生态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植被盖度以年均0.12%的速度递增,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增幅达20%以上,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沙尘天气频次呈波浪式递减趋势。沙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绿色沙产业正在崛起,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6月15日,时已初夏,宁夏同心县的漫漫黄土上却只有星星点点的绿色。同心县属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核心区,水源奇缺,风大沙多。“以前的田老庄乡家家都养羊,我家养了30多只。羊把荒坡上的草吃光了,就刨土吃草根。土坡没了植被,常年干得冒烟。”家住同心县下马关镇田园移民新村的农妇锁薇说。幸运的是,3年前,锁薇和乡亲们按政府的生态移民政策,搬迁到下马关镇。
    虽然防治荒漠化成就卓著,但我国仍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涉及18个省份。据估算,荒漠化每年给我国造成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等老、少、边、穷地区,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西北旱区是今后我国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西北旱区的防沙治沙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说。现有宜林地自然条件差,沙区植被重建难度大、成本高,使荒漠化防治困难重重。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导致大量的可治理荒漠化土地不能得到及时治理;投入标准偏低,导致工程质量偏低;投资缺项多,导致地方对生态林建设项目积极性不高。
    记者在下马关镇看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与同心县政府联手打造生态移民有机枸杞出口基地,5万亩枸杞全部实行高效滴灌。同心县水务局副局长马旭说,与以往的大水漫灌比,滴灌能节水80%,节电85%。锁薇在有机枸杞出口基地做农活,一个夏天能挣1.5万元。
    关于防沙治沙的技术路线,张永利表示,应科学施策:坚持生态优先,把更大的力量放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适度、有序发展沙产业;坚持保护第一,把沙区现有植被、荒漠生态系统保护起来;坚持量“水”而行、以“水”定需,突出“水”的因素考量,根据沙区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合理确定造林力度、规模和林种、树种;坚持把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节水林业,调整技术路线、技术模式和造林育林方式;坚持因地制宜,乔灌草相结合,重点发展灌木林,营造健康稳定的以林草植被为主的荒漠生态系统。(记者  刘惠兰  黄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