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湖北省各地各部门厉行节约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来源:中国文明网湖北站 作者: 时间:2014.06.10

  节俭养德,全民节约。5月下旬以来,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出通知,各地机关、学校、餐饮机构等纷纷响应,各种形式的节俭节约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俭以养德”,源于三国蜀相诸葛亮54岁时写给儿子的《诫子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它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俭以养德”不是空口号,而是人人参与、点滴积累。连日来,本报记者从生活中最平常的一日三餐入手,分赴各地,看看是否存在“舌尖上的浪费”。暗访发现,“光盘”的餐桌文明已深入人心,但偶尔出现的浪费现象仍不容忽视。  [高校食堂]  华农荟园食堂  多数学生不当“剩男剩女”  昨日11点20分,记者走进华中农业大学荟园食堂一楼,迎面看到“拒做‘剩男剩女’,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的宣传板。售饭档口旁,张贴着40字文明餐桌公约,首句便是“节约用餐,不剩饭,不剩菜”。  记者环绕一周,看到学生们的餐盘中,基本是两份菜拼在一起,主食以米饭为主。  “我有点挑食。”社会工作专业大二女生王静雅把胡萝卜炒笋里的胡萝卜都挑了出来。她又指着玉米粒炒肉说,玉米粒很难用筷子夹起来,“光盘”实在不容易,希望食堂以后能为学生备些勺子。  男生李松消点了一份8元的排骨饭,吃光了排骨,剩下了蔬菜。他有点不好意思:“今天吃撑了,平时倒不剩饭剩菜。”女生马新阳剩下了一点火腿和鸭血:“不喜欢吃太多荤菜。”男生李季吃完米饭,菜还有不少:“菜做得不好吃,好像也不够新鲜。”  不过,大部分学生的餐盘都较干净。园艺专业大一男生房明明点了千叶豆腐、南瓜炒肉和两个馒头,吃完后把空盘子送到餐具回收处。他说:“我吃饭很有规律,主食要么四两米饭,要么两个馒头,平时都会吃干净。”农学专业大三男生殷志鹏捧起吃完的面碗,告诉记者:“我还吃得不够饱呢。我经常下农田做试验,种水稻、小麦,觉得粮食得来挺不容易,一般不会剩饭。”  学生就餐基本结束后,记者随荟园一楼主任罗冬生清点。这个中午,一楼接待就餐学生约2000人次。在直径与桶深均为半米左右的泔水桶里,有不少矿泉水瓶和宣传单,清理后,剩菜剩饭装了两个泔水桶。与去年每天两桶半到三桶的泔水量相比,有所减少。  荟园二楼主任黄国辉介绍,二楼已改造成自助餐式,学生吃多少称多少,剩菜剩饭也减少了不少。  去年以来,我省高校纷纷开展“光盘”行动,倡导学子节约粮食、避免浪费。华农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联合学生会在全校开展“晒光盘”活动,鼓励学生餐后为“光盘”拍照并上传微博。 (记者 韩晓玲 大学生记者 杨林)  武生院柳园餐厅、桃园餐厅  “光盘”已成习惯监督基本取消  9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阳逻经济开发区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探访该校柳园餐厅。  该餐厅两层楼,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一楼主要经营面点、平价式套餐,二楼以经济小炒、盖浇饭和自助餐为主。  11时40分,不少窗口排起长队。也有部分提前就餐的学生已吃完,正将餐具送到回收处。记者暗中观察,送回的餐具中,除了个别学生的碗里有少量米粒和剩菜外,基本是骨头或汤水。  记者观察发现,该餐具回收处共有3个桶,其中两个为泔水桶(容量100升),另外一个为餐具回收桶。11时45分,两个泔水桶各回收了一半的泔水。负责泔水回收的朱师傅表示,和过去相比,如今的泔水收集少了很多。“过去一中午,就要装近10桶。”她说。  随后,记者前往二楼观察。和一楼情况相当,11时50分,二楼的1个泔水桶装了不到三分之一。  12时10分,就餐学生陆续离开,一楼的两个泔水桶只装满了一个。  10分钟后,记者转至该校桃园餐厅。和柳园餐厅差不多,该餐厅1楼仅有一个泔水桶,只装了一半。  探访过程中,记者还特意留意了一下学生就餐的情况。不少学生吃饭时都十分注意环境整洁。进餐后,他们都会将落在餐桌上的米粒收到碗里,再送回餐具回收处。  随后,记者通过该校后勤集团了解到,中午柳园餐厅共有2824人次进餐。后勤集团总经理邱建洲表示,过去学校食堂的浪费情况较为严重。从2012年开始,学校将餐厅外包项目陆续收回自主经营,大力提升菜品质量和口味。今年初,专门推出校园“光盘行动”管理办法,明文规定,对浪费粮食严重的学生或教职工将进行通报批评,对于屡教不改者将进行相应惩罚。如今,浪费食物现象明显减少。  采访过程中,记者还找到了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他们主要负责餐厅日常的“光盘行动”监督。该校青协成员邓超说:“如今‘光盘行动’监督已经基本取消,因为同学们都十分注重节俭,除了极个别人,基本都做到了不剩菜剩饭。” (记者 王理略 实习生 张沁)